张敏
摘 要: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人文内涵,对我们后代的成长成才有着重要的意义。班主任作为学生日常生活的监督者和管理者,应该對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教育和启迪,让他们树立正确的态度。因此,班主任可以有效利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一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将传统文化进行传承。本文讨论初中班主任怎样将传统文化融入工作中。
关键词:传统文化 初中班主任 班级管理 策略分析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2.026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积淀了许多优秀的传统美德,其中包括仁、义、礼、智、信、良、俭、让等。学习和理解这些优秀的传统美德有利于初中生思想道德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有利于学生文明举止的培养。因此,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和活动来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和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如在主题班会中融入传统文化,激发同学共同学习;在实践活动中践行传统文化,让学生们在亲身经历中得到启迪;在比赛中升华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使其得到启发,并在今后的言行中践行传统文化。
一、主题班会,共同学习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组成单位,是学生进行学习等其他活动的主要场所,作为一个整体,需要班主任将这个整体组织起来,才能发挥出学生最大的潜力。班主任在工作中开展德育教育的活动,一般都采用主题班会的方式,通过开展班会,班主任能够对学生进行管理、引导和教育,学生可以一起坐在教室里学习,得到心灵的洗礼。班主任可以利用班会的机会,弘扬传统文化,践行传统文化,利用传统文化培养班级整体的精神面貌,规划班级的发展方向,让学生在整体发展中实现个性的培养和个体综合素质的发展。
爱国教育是德育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每个学生都应有爱国的意识、爱国的情怀,因此,班主任可以开展以“爱国”为主题的班会活动,渗透相关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教师可以收集有关爱国的图像资料,比如戏曲《穆桂英挂帅》《智取威虎山》,让学生通过观看英雄的爱国故事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班主任还可以邀请学生朗诵有关爱国的诗词,比如《出塞》《国殇》等,通过激昂饱满的朗诵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见义勇为也是我国传统美德的体现。热点问题“扶与不扶”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如果扶起老人,可能被认为自己是撞到老人的人,而如果不扶,那就成为鲁迅口中的“过客”。班主任可以让学生就此话题在班会上进行讨论,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班主任进行总结:“尽管扶起老人可能会被误解,但见义勇为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每个人看到其他人遇到困难时都不能坐视不管,而是应该见义勇为,帮助他人。”以教导学生在生活中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
二、实践活动,亲身体验
实践活动,可以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只有亲身体会之后,才能使印象更加深刻。班主任可以采用举办实践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从身边的事做起,从点滴做起,发自内心地去体会传统文化的内涵,在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实践中体会文明的真谛,反思自己的言行。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古代有这样的说法:当母亲年老体衰不能出去觅食时,乌鸦四处去寻找可口的食物,衔回来嘴对嘴地喂给母亲来回报母亲的养育之恩,并且从不感到厌烦,一直到老乌鸦临终,再也吃不下东西为止。小羊每次吃奶时都是跪着的,它们知道是妈妈用奶水喂大它的,跪着吃奶是感激妈妈的哺乳之恩。古人认为连动物都知道孝敬父母、感恩父母。在生活中,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期,经常会顶撞父母,因此班主任教导学生弘扬传统美德中的“孝”尤为重要。为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母亲十月怀胎的不易,班主任可以将学生组织起来,将书包装满书并且背在怀前,走几公里路,体会母亲怀胎时走路的辛苦;为让学生感受母亲怀胎时的小心翼翼,可以让学生在晚上睡觉时,在肚子上放一颗鸡蛋并且固定不动,第二天看到这颗鸡蛋是否仍完好无损,让学生体会母亲怀胎时不能安睡的担心。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能真实地感受到母亲十月怀胎的辛苦和不易,懂得在日常生活中要尊重父母、孝敬父母、不顶撞父母。
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传统美德。班主任在介绍“俭”的传统美德时,可以让学生每天就餐时“打卡”,将吃完饭后的空碗由父母拍照上传至班级群,保证每位学生都参与其中,做到节约粮食,不浪费粮食。这样,学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勤俭节约的美德。
三、比赛竞争,有所思考
过多的视频播放,口头讲解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不想参与。因此,适当的比赛竞争是必要的。比赛竞争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加活动。班主任在将传统文化融入工作时,可以举办相关比赛,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诚实守信是每一位学生应该具备的品德。班主任在开展有关“信”的教育活动中,可以将全班的学生进行分组,组织学生进行诚实守信的小品表演,表演内容可以为传统文化中的相关故事,例如《曾子杀猪》《宋濂抄书》等,并由班主任进行评分。演小品的方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度,提升学生的表现能力、语言能力,还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诚实守信的美德。
“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见“礼”对于个人的发展、社会的事业以及国家的安宁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礼”文化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独特的文化,我国自古就被称为“仪礼之邦”。班主任可以举办有关“讲礼貌,讲礼仪”的演讲比赛,鼓励和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引发思考,并搜集有关礼仪的例子,以及不讲礼貌带来的危害等内容来开展比赛。
总之,初中阶段是学生道德发展的关键阶段,班主任将传统文化有机地融入工作中,可以充分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利用多种多样的方式和活动,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导,使学生真正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并用这些传统文化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培养自己的情怀、洗涤自己的心灵。
参考文献:
[1] 黄志群《基于传统文化的初中班级德育管理的思考》, 《读与写(教师)》2020年第004期。
[2] 刘淑君《班主任如何利用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教育界》2019年第034期。
[3] 汪建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班级管理内在动力》,《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年第040期。
[4] 蒋海涛、孙丽韫《核心素养下初中班级管理中如何构建和谐师生关系》,《2020年现代教育技术研讨会论文集(一)》,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