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2020-12-14 02:50:29刘剑
关键词:社团校园文化中华

刘剑

摘 要:当下,传承孕育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华传统文化是重塑新时代校园文化的必然选择。通过联系当前高职校园的实际情况可以发现,建设新时代优秀校园文化需要全面吸取中华文化之精华,从传统文化教育、党支部建设、社团组织发展、校园活动品牌打造、新媒体宣传等多个方面协同推进。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职校园文化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2.032

高校大学生正值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通过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新时代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

1.多元文化冲击造成校园文化发展迷失方向

近代以来,西方文化与价值观的渗透使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信息传播日益便捷的当代社会,海量信息承载着多元的文化,充斥在每个人的周围,对每个人的思想观念都产生着影响。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高职校园文化的发展遭遇重大挑战。首先,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和人生态度。例如,在流量明星泛滥的年代,青年学子们对于网络红人的追捧、对于娱乐明星的崇拜,会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娱乐化的价值倾向,片面追求感官上的刺激和物质上的享受。其次,西方价值观念的渗透对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在当前互联网高度发达的年代,通过互联网可以接触到各种信息,对于思想观念还处于可塑期的青年学生而言,很难对相关信息进行有效鉴别。

2. 片面重视技能培养造成校园文化建设虚化

培养特定领域的专业技能人才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办学目标,因此,强化技术、技能训练必将成为高职院校的主要教学内容。然而,在此背景之下,对于非专业技能的培养会存在弱化的现象,必然造成校园文化的虚化。从教育者方面来看,为了提升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必然将绝大多数精力放在学生技能的培养上,关注学生技能培养,满足相关企业的需求;从学生方面看,为了提升就业方面的竞争力,必然对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更为青睐。基于以上思想倾向,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参与者必然对于看似虚无缥缈且短期来看投入产出比不高的校园文化建设不太关注。然而,从长期来看,校园文化建设的虚化,一方面会使学校缺乏办学精神,将系统化的育人工程蜕化为机械化的技能培训,另一方面也会使学生在后续的职业生涯中缺乏精神动力,不能走得更高、走得更远。当前,正是对于职业教育的短视、功利性的思想观念,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塑造新时代校园文化的必然选择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中华传统文化

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必然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建设层面强调“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价值取向层面强调“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道德规范层面强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内涵实质根植于优秀中华传统文化之中。特别是从公民道德层面来看,爱国是中华民族的思想基础,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诚信是中华文化的道德基础,友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在校园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新时代校园文化的建设。

2.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建立文化自信

在多元文化冲击的大背景下,为避免校园文化发展的迷失,需要建立高度的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则是建立文化自信的必然选择。作为担负培养大国工匠使命的高职院校,不仅需要授业,更加需要传道。所谓“传道”,就是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顺应时代潮流的校园文化,让每一个学子从中吸取营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

3.优秀传统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益素材

针对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虚化问题,学校需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以推进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中华传统文化就为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而有益的素材。一方面,可以结合岳飞、文天祥等民族英雄的事迹,增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历史感和真实感;另一方面,通过宣扬“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优秀传统观念,构建和谐、友爱的校园文化。可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文化,可为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三、吸取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推进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

1. 全面加强高职院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要有效推进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首先需要规划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打造一批宣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夯实学生的传统文化基础,更有效地推动校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培养既懂技术又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素养的高职人才。由于当前社会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生动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对各种事件的理解更是呈现出多元化的思维形态。因此,做好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工作,需要教师积极发挥创造性。首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积极挖掘传统文化素材,以传统故事和历史人物为切入点,由浅入深、据事说理,使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其次,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围绕打造新时代优秀校园文化这一主要目标开展教育工作。最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还需要紧密联系时事政治,教育学生以正确的方法看待当今社会上出现的各种事件,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法。

2. 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校园党支部建设

校园党组织,特别是与学生紧密相连的学生党支部,作为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导力量,对于改善校园文化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化校园党组织文化内核建设也是推动新时代校园文化发展的关键环节。首先,在支部内部强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通过支部内部学习,使广大师生党员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文化内涵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其次,加强党支部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增强支部党员的服务意识。例如,通过了解儒家的“以民为本”“民为贵”的道德伦理、墨家“兼爱天下”的思想理念,使党支部成员更加深入地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实质。

3.积极引导学生建立社团组织,营建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

社团组织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元素。通过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形成基于共同爱好的社团组织,能够有效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促进良好校园文化的形成。要在学生群体中形成健康向上的文化社团,需要对学生群体进行积极的引导。首先,要突出学生辅导员的指导作用,努力提升学生社团的文化品位。为了避免社团整体活动水平低、吸引力不强等状况的出现,需要安排具有一定特长的教师担任社团的指导老师,从而提高社团活动的质量。其次,为规范学生社团的发展,还需要加强相关制度的建设。针对社团负责人的选拔和社团骨干的培养,需要形成科学规范的制度体系,确保校园优秀社团的可持续发展。最后,要推动校园社团的持续发展,需要加强与外部的交流。通过加强校间合作,既能夠开阔视野、提升办团水平,又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使社团发展壮大,并成为校园文化中的靓丽风景线。

参考文献:

[1] 赵文花、孙秀荣、王书芳《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措施研究》,《教育现代化》2017年第11期。

[2] 李博豪、孟秋莉《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探析》,《中国成人教育》2015年第8期。

猜你喜欢
社团校园文化中华
缤纷社团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最棒的健美操社团
军事文摘(2017年16期)2018-01-19 05:10:15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5:02:00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12:17:28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6:22:44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东方教育(2017年11期)2017-08-02 00:08:49
K-BOT拼插社团
中学生(2016年13期)2016-12-01 07:03:51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 05:58:14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