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光泽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新课程改革重点强调了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实施素质化教育。其中数学教学作为高中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其所教导的内容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直接影响。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就需要有意识地将传统文化教育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使其能够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与提升。
关键词:传统文化 高中数学 应用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9.020
在高中教育阶段,数学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科目,其所蕴含的数学知识较为丰富,对于学生的培养不仅仅是在于数学思维之上,同时还可以通过教学中隐藏的文化知识,来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精神的了解。将传统文化教育有效地渗透到高中数学教学中,既能够达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标,同时还有助于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形成,对于学生的人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落实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是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师必须要思考的问题。下面,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传统文化氛围,体现高中数学人文精神
数学教学相比于其他教学科目,在高中教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学生高考的核心内容之一。高中数学知识相对抽象难以理解,导致普遍的高中生对于数学科目的印象都不是很好,除了难以学习就是难以理解,使得大部分学生在进行数学学习时都提不起興趣。因此,身为高中数学教师,就需要有意识地针对当前这一教学状况,来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努力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充满传统文化氛围的教学环境,通过全新的知识与未知的领域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在探究的过程中产生强烈的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数学史来加强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可以充分运用古人的智慧与解题思路来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还能够将传统文化教育落实到高中数学教学中,从而取得全新的教学成果。
二、介绍数学历史背景,揭示高中数学知识的起源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概念是经常会涉及的一个领域,同时这种概念性的内容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一大难点。而这项内容又是数学考试中的考点,致使如何加强高中生的概念理解成为数学教师的一个难题。那么针对这一问题,应该如何有效解决呢?对于这一情况,教师就需要注重从数学概念性知识的特点入手。众所周知,数学概念并非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所产生。因此教师在讲解有关数学概念性知识的过程中,就可以为学生讲解相关的数学历史背景,通过丰富的知识内容与故事内容来加强学生对于相关概念知识的理解,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还能够进一步培养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函数”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述中国函数概念的由来。在中国古时候人们将函字与含字看作同义,都带有包含的意思。随后清代数学家、天文学家、翻译家、教育家的先驱者李善兰给出的定义是,凡式中含天,为天之函数。我国古代人用天、地、人、物4个字来表示4个不同的未知书或变量,那么李善兰提出的含义就是凡是公式中含有变量X,则该式子就可以叫作X的函数,这样在中国函数就是指在公式里含有变量的意思。这样学生就能够通过故事的形式来加深相关概念性知识的理解,从而有效帮助学生突破自身的学习难点。
三、讲述数学家的故事,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材内容为学生介绍了大量的数学家,这些数学家在探究数学真理与原理的过程中,都充满了心酸与刻苦,在探究的道路上会遇到困难、会遇到失败、挫折、失望,但是这些数学家却并没有放弃,仍然是保持着勇往直前的信念,在不懈努力之中探索出了种种的数学真理。他们在数学探究的道路上都奉献出了自己一生的心血,展现出了数学家独特的魅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因此,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讲述相关数学家的历史故事,运用数学家的探究过程、一生经历来激励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在数学家的带动下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充满自信地投入到数学探究之中。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体现出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同时还能够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四、挖掘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思想在一些传统的文化故事之中也有所体现。因此在开展高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为学生讲述多样的历史故事,引导学生一同分析故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了解到古人的智慧与思维逻辑。这样不仅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还能够引发出学生的探索兴趣,使得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探究之中,从而达到更加高效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讲述一段鲁班造锯的故事:我们都知道鲁班是一名能工巧匠,有一次,鲁班的手不小心被丝茅草割伤后,他仔细观察丝茅草的结构,惊奇地发现丝茅草的叶子边沿竟然长满了小齿,原来就是这些小齿将自己的手割破,于是鲁班便结合丝茅草的结构特点产生了联想,根据丝茅草的结构特征发明了锯子,然后在引导学生一同分析故事中蕴含了那种数学思想,引导学生回答出:类比思想。接着再针对类比思想提出开放性的问题,如这种思想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到数学解题之中呢?让学生进行充分思考与交流,使得学生能够通过有效交流来掌握到更多的解题方法与解题思路。如在解决一个生疏的问题时,可以将其联想到一个相似的问题中,从而降低一定的分析难度与理解难度。这样不仅有助于加强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锻炼,同时还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所思考的方向更为广阔,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五、介绍古代数学成就,渗透传统文化
在古代,我国有许多数学家都取得了数学成就,这些成就的产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但是就目前而言,很多学生对于我国古代数学家的认知可谓是微乎其微,导致许多学生认为一些数学知识全部都是国外教学家验证得出,致使在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就需要有意识地将一些我国古代数学家的成就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我国古代数学家的认知,从根本上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兴趣,从而达到高效的教学成果。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讲述有关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刘徽所取得的历史成就:魏晋时期的伟大数学家,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其一生创作了《九章算术注》和《海岛算经》两本杰作,是中国最宝贵的数学遗产。又如为学生讲解元代数学家朱世杰的数学成就:他有着中世纪世界最伟大的数学家之誉,朱世杰在当时天元术的基础上发展出“四元术”,也就是列出四元高次多项式方程,以及消元求解的方法。通过为学生讲述这些历史伟人所获得的数学成就,教师不仅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同时还能够激励学生走向更加深入的数学学习,对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教师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入传统文化教育是有必要的,其不仅有助于培养出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与提升。因此,身为新时期下的高中数学教师,就要明确意识到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与价值,要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工作,将更多丰富多彩的历史数学内容有效地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不断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知识视野,从而在全面提高学生数学能力的基础上,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广峰《浅议高中数学如何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学》,《未来英才》2017年第2期。
[2] 张思婷《高中数学中的传统文化管窥》,《新校园(中旬刊)》2016年第1期。
[3] 谭艳霞《中华传统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新课程·中旬》201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