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古典诗词 创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2020-12-14 07:30程存鹏
关键词:数枝人教版物体

程存鹏

摘 要: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接触和了解古诗词,教师可充分挖掘初中数学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因子,还可以将优秀的古典诗词与初中数学进行更好的结合,从课堂导入、课堂提问、课堂小结等维度融入古诗词,既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又能让课堂更富有情趣。

关键词:古典诗词 初中数学 有机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9.014

一、导入融入古诗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每一堂课的首要环节,更是课堂成功的关键所在。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一些古诗之中包含不少数学故事。因此,在课堂开始,教师融入一些古诗,适合初中生求新求异的年龄特征,能有效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用字母表示数”这一内容时,我考虑到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不久,就设计了学生在小学耳熟能详的王安石《咏梅》一诗来导入新课:我先出示“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这两句诗的PPT。此时,学生显得很好奇,并不自觉地读了起来,都在猜老师葫芦里究竟卖的是什么药。然后,我向学生提问:“这首诗大家在小学都学过,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诗人说‘数枝梅’的‘数枝’究竟是多少枝?”学生纷纷说“两枝”“六枝”“一百枝”等。我接着引导:“大家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但你们能不能用数学的方法,只用一个数字就把大家的想法都包括进去?”在短暂的沉默后,学生纷纷提出用x、a等字母来表示。

二、问题融入古诗词,激发学生思维活力

“以问启思”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常态。但久而久之,千篇一律的问题会让学生在习以为常中产生“疲劳感”,并滋生不愿思考的消极情绪。为此,教师可抓住初中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在提出数学问题时巧妙融入古诗词,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能让学生在古典诗词的描述中展开自主探究。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数学八(下)“勾股定理的应用”时,我考虑到之前已经列举了几种生活中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容易让学生产生乏味,于是,我就换了一种提问方式,将古诗词适时融入。我国经典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有一道“引葭赴岸”问题:“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了。紧接着,我开始解释题意:有一正方形池塘,边长为一丈,有棵芦苇长在它的正中央,高出水面部分有一尺长,把芦苇拉向岸边,恰好碰到岸沿,问水深和芦苇长各是多少?我将古诗词的意象和数学知识相结合,给学生呈现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三、小結融入古诗词,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小结是数学课堂的必要环节。一般情况下,教师的课堂小结常采取回顾一堂课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方法,帮助学生掌握一节课的学习内容。当然,好的小结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在知识技能学习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总结出一节课所采取的学习策略,从而引导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发展数学核心素养。而我们有些古诗词,正好能从不同的侧面看待问题,从不同的方向描述问题。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课堂教学的需要,巧妙地融合古诗词来进行小结。例如,在人教版数学七(上)“点、线、面、体”新课结束时,我这样来进行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时,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为了能完整确切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必须从多方面观察物体。在几何中,我们通常选择从正面、左面、上面三个方向来观察物体。通过这样的观察,我们就能把一个立体图形用几个平面图形描述出来。其实,宋代大诗人苏轼有一首诗就特别能表达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你们能背出来吗?”学生脱口而出:“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继续引导:“那我们要识庐山真面目应该怎么办?”学生分别回答,从正面、左面、上面来观察这个物体。可见,教师在课堂小结时恰当引入古诗词,对问题进行多方面表达,实现了有效课堂小结既需要引领学生回顾知识技能,又需要提高学习方法、发展数学素养的多重目标。

总之,教师在数学课堂上恰当地融入古诗词,营造其乐融融的文化氛围,能引起学生精神上的共鸣,让学生多渠道地吸收优秀民族文化智慧。

猜你喜欢
数枝人教版物体
周裕民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梅花
揭开物体沉浮的秘密
为什么同一物体在世界各地重量不一样?
“力”常考易错点扫描
悬浮的鸡蛋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