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春娥
摘 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顺应时代的潮流,将传统文化渗透到数学教育中。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规律与特点,是一个逻辑思维逐渐上升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具有直观性、探究性、操作性、趣味性等特點。在小学阶段,教师应该做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于基础知识的教授,极大程度地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意识,发展数学逻辑思维。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能丰富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传统文化 数学教学 教学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9.009
一、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数学教育的意义
1.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在课堂当中的参与程度主要体现在主动回答问题、积极探索的欲望,如果没有学习兴趣,那么将会严重影响教学的最终效果。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渗透传统文化,能够丰富课堂教学方式,数学学习在学生的脑海里不再是数字与数字的无情碰撞,而是在欣赏、接受美的过程中主动参与。
2.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注重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已经逐渐成为小学数学教育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形成严谨的数学观和敢于探索的理性精神,能够促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才。科技变化日新月异,有很多人开始淡化传统文化,越来越不重视一些优秀的传统思想,这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危险的。将传统文化渗透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满足学生精神层面的需求,从而增强其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策略
1.在数形之美中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数形结合是数学思维中最常用的一种语言。教师应在不断地构建知识体系与还原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于数形之美的理解。例如,在二年级下册第一课的“数据收集与整理”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根据天气的符号所对应的“正”的笔画,了解各种天气出现的天数,并将其转换为数字填写在表格中对应的天气下方,从而直观地记录一个月内的天气情况。在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比较并推测天气所属的季节的过程中,学生一遍遍清楚地经历每一个过程,体会了解决数学问题最直观的思想。教师构建了具有浓郁传统文化的数学课堂,同学们都跃跃欲试。
2.在数学图案中体会优秀传统文化
我国的传统图案数量丰富,种类繁多,这些图案代表着人类文明的演变过程,揭示着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讯号,是人类的财富与宝藏。不同时期所留下的图案有所不同,这些都代表着人类的智慧,而将数学图案与优秀的传统文化相碰撞会产生奇妙的火花。例如,在教学“对称图形”的过程中,教师将其与中国古典建筑和园林艺术联系在一起,向学生展示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典建筑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此类建筑的特点。学生将此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很快便发现了此类建筑都是具有对称美的,由此,学生还能够联系到更多自己所见到的对称图形,不仅高效地学会、学通了知识,更学会了联系生活实际举一反三。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师首先要对教材把握深刻,对学生的基本境况了如指掌,这样才能更深层次地从教材出发、从学生出发,去挖掘更深层次的数学精神。研究者认为,在部编版小学数学教科书的编排中可以再适当融入更多的文化内容,丰富其形式,结合相关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设计例题、习题,而不是浮于表面,从而让评价传统文化渗透效果有迹可循,推动课堂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 郝倩《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的现状研究》,上海师范大学,2019年。
[2] 高文豪《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策略探究》,《科学咨询》202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