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

2020-12-14 06:25石勇华
关键词:五育园林美育

石勇华

摘 要: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与高中美术欣赏教学的融合,应该在保留其原汁原味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只有如此,才能将高中美术课堂与我国的优秀文化相融合,从而促进高中生的美育教育。

关键词:高中美术 欣赏教学 中国传统文化 融合发展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18.033

在现行的高中美术教科书中,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占比较大,但是,从整体的角度来看,缺乏对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深刻认识,传统文化与美术欣赏教学的融合仍然停留在表面,美术欣赏课堂一度以重知识讲授轻精神内涵阐释和二者相结合。

一、找准文化内核,理解美术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当今时代,是学科核心素养的时代,教学过程强调要联系高中生的日常生活,拒绝只一味地、枯燥地传授给学生美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美术欣赏课程应该在基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找准传统文化的内核,即“文化是以价值观、世界观和审美观为核心,以思维方式为内显特征,以行为方式为外显特征的人类的生存方式”,以加深高中生理解美术和文化之间的微妙关系。换言之,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强制性的事物和存在介质,离当代高中生较为久远的传统文化也不只存在于纸面上、影像资料中,文化与高中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代表着某一时代、某一区域人们特有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如在教学《漫步中外园林艺术》一课时,提到中国园林,大家首先会想到什么园林?(颐和园、苏州园林……)然后让学生对中国古代园林进行分类:北方皇家园林、南方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类。现存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现存的私家园林:扬州的何园,苏州的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等。此外,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进行课件制作,选择代表讲解,这不仅锻炼了学生让学生操作课堂体现主体性,还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形象、容量、快捷等优势,将古今中外、过去和现代能够拓展的美术课程信息为美术所利用。

二、五育融合,以美育人

中华传统文化是美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主要内容,其目的是为了提升高中生的审美素养、美学认识以及发展学生的想象空间,积极培养高中生的创造力和活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用跨学科、综合性的教学理念来帮助学生进行美术欣赏教学,渗透“五育”,积极落实好“五育”,以充分体现“五育融合,以美育人”的美术教学理念。在展示《中国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的时候,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基于艺术实践活动的基础,探究和分析雕塑,探讨古代陵墓雕塑和宗教雕塑中所体现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让学生各抒己见。在美育教学中之所以要渗透五育的内容和理念,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多种感官,让高中生能够进一步感知各艺术门类的个性与共性的要素,形成艺术上的通感,从而引发情感上的亲情共鸣,形成文化理解,提升文化自信。

三、承认美术欣赏教学的泛在性,实现美育教学的价值

近年来,美术教学的跨学科发展势头迅猛,据不完全调查,已深入到艺术、教育领域。美育具有泛在性,因此,高中美术欣赏课堂应该树立以美立德、以美启智、以美促劳的教学理念,从而实现美术教学的本体价值。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创设高中学生生涯规划的真实情境,通过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的作品和艺术经历成就等,介绍中国美术的现代化历程、特征。学生通过对比欣赏、思考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融合信息技术的使用,深度学习,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并能做出正确的审美判断,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近些年的高考状元,大多数多才多艺。而才艺学习从来是辛苦曲折的,它培養人的专注力、坚持、自律、认真。只有兴趣远远不够,没有一种成功不需要努力和坚持的品质。万物相互联系,学科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系统地接触各类知识,有利于触类旁通,获得更广博的知识,以便开拓思维,创造性地解决各种问题。

参考文献:

王雪峰《浅谈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对高中美术教育的启示》,《2019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2019年第12期。

猜你喜欢
五育园林美育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园林》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在园林里遇见自己
“五育并举”,学校交出智慧答卷
“五育互育”: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中国园林“缀玉集”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