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让数学学习真实发生

2020-12-14 11:22李美云
求知导刊 2020年42期
关键词:教学实践小学数学

李美云

摘 要:教师应巧设问题,适时提问;巧搭框架,整体建构;巧用策略,提升素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经历想学、乐学、会学、学会的动态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数学学习真实发生。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主动权;教学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42-0029-02

引 言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数学学习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有真正投入数学学习过程中,才能主动建构数学知识,才能让数学学习真实发生。但在课堂教学中,有些学生做小动作、“开小差”,或做一些假象蒙蔽教师的眼睛,其实却在“神游”……反思其因,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出现了问题。教学相长,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要想知道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应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是否会听、会想、会说;学生的学习是否真正发生;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1]。

一、巧设问题,适时提问,使学生会听、想学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学生的学习活动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内需,优化教学环境,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提问是一种调节课堂气氛的语言交流手段。问题形式多样,课堂提问方式也各不相同。提问可让教师了解学生的实际需要;疑问可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追问可帮助学生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反问可培养学生的思辨品质。要想让思考数学问题成为学生的一种享受,教师要依据教材,精心设计问题,避免学生因问题单调产生厌倦心理,抓住各种契机,适时提问,利思促学。下文以教学“认识三角形”为例展开分析。

师:教师这儿有两根小棒,一根3厘米,一根9厘米,再添一根整厘米数的小棒,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应该添一根多长的小棒?

生1:可以添一根7厘米的小棒。

生2:也可以添一根8厘米的小棒。

师:如果添一根4厘米长的小棒,行吗?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三角形任意两条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条边,4+3=7(厘米),小于第三条边,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师:那6厘米的呢?

生:6+3=9(厘米),等于第三条边,也围不成一个三角形。

师:那么,第三边最短是几厘米,最长呢?谁愿意把你的想法与大家分享一下?

师追问:那3厘米、9厘米的可以吗?

生:3厘米的不可以,9厘米的可以。

师:如果添一根9厘米的小棒,围成的是什么三角形?

生:等腰三角形。

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腰、底分别为多少?

生:腰长9厘米,底长3厘米。

师:如果要围成一个腰长3厘米的等腰三角形,底应是几厘米长的小棒?

在案例中,师生探讨问题时的对话方式平等、自由。教师围绕本课重难点设计每个问题,难度逐步加大,环环相扣,步步紧跟。要想正确地回答问题,学生必须进行周密的思考和分析,学生的思维会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的活跃状态,提升了学生思维的条理性、敏捷性,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师预留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探索,去思考,去实践,去交流……在努力探求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在碰撞,想法在更新。

教师把思考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不怕出错,相互补充,使课堂焕发出活力。这样的互动交流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使教师顺利、有效地实现预设教学目标,使学生会听、想学。

二、巧搭框架,整体建构,使学生敢说、乐学

《课程标准》指出:运用數学思维方式进行思考,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教师应精心设计每节课的教学板块,整体构建思维模式,努力搭建本真数学课堂,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下文以教学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为例展开分析。

1.初步感知策略

(1)理解题意,寻找信息。出示情境图:小猴第一天摘了30个桃,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它第五天摘了多少个桃?引导学生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2)分析问题,明确数量关系。“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读了这个条件,你想到了什么?

交流:①第二天比第( )天多摘5个;②第( )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③第( )天比第( )天多摘5个。

(3)尝试列式解答。

(4)解决问题,构建策略。结合学生列出的算式,引导学生构建框架树状图,进一步厘清解题思路。根据“第一天摘了30个”和“第二天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两个条件,先算出第二天摘的个数;再根据“第二天摘的个数”和“第三天比前一天多摘5个”算出第三天摘的个数,依次推算下去,顺势解决了“第五天摘了多少个”的问题。

小结:像这样从条件出发,一步步进行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我们解决问题时常用的一种策略。

2.运用策略,强化思维模式

习题:用地砖铺成一块长方形活动场地,其中白地砖有8行,每行15块。花地砖比白地砖少70块。花地砖有多少块?借助框架图(见图1),说说解题思路。列式,学生作业展示,评讲。

猜你喜欢
教学实践小学数学
基于三维软件和云班课APP的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中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教学反思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