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爱民
摘要:随着新高考改革的实施与新课改的纵深推进,让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感受,以期促进他们学科思维的发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还存在无效提问问题,影响了课堂施教效率,使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枯燥、乏味之感。故此,教师应优化授课策略,提升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调动学生的探究学习兴趣,使其真正地成为课堂学习的中心。有鉴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浅议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升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策略
引言:新课改强调“应密切师生间的教学互动,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1]”。为此,在课堂教学提问中,教师需避免进行无目的的满堂问,避免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滋生懈怠情绪。为此,教师应具有教学反思意识,能够认识到提升课堂提问有效性的意义:
一、新课改下提升高中数学提问有效性意义
新课改的深入落实,应提升教学的有效性与创新性[2]。以往在高中数学课堂中,教师习惯以密集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有时为了避免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便出现了教师的自问自答现象。
如此一来,便失去了提问的意义,使学生对教师存在过度依赖,逐渐丧失自主思考能力,习惯性的等待教师讲授正确答案。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体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应依据知识特点,应用多元化提问方式,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自主解答。譬如:可以情境创设、分层提问及联系生活等,让学生认真的审视问题,加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
二、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
(一)创设生动情境,调动学习热情
《教育论》中指出“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3]”。高中数学体系性较强、知识关联度高,难度较初中数学更是提升了好几个度。因此,在进行高中数学课堂施教中,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显得尤为关键。基于新课改背景下,提升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教师可创设相应的授课情境,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以便引导学生自主进行问题的解析,使其具有思考的方向。
例如:在人教必修5《解三角形的应用举例》教学中,教师可以联系《解三角形》知识,提出“我们是否可以得知月亮到底距地球有多远呢?”问题,吸引学生关注力。以问题为教学导向,让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测算地球与月球间的距离,使其进行独立思考、合作分析。在得出多种方案后,教师告诉学生在没有先进科技的古代,天文学家就已经估算出地球与月球之间的距离。进而结合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以此为突破口引入新课,让学生能够带着问题思考教师传授的新的知识该如何运用到解决地球、月球两者之间的距离的问题上。通过循序渐进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氛围,还能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具探究兴趣,了解数学的应用意义,显著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促进他们数学思维发展。
(二)以学生为中心,促进深入探思
新课改指出“学生才是学习与发展的中心”。以往的知识传授式课堂中,都是教师占据着课堂的主体位置,教师是“绝对的权威”,学生被动接收知识、进行机械记忆。这也会影响教学效果,造成学生的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发展,而且也会加大知识的理解难度。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感到数学十分晦涩,渐渐的便会失去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上提出有效性问题,能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与主体,教师作为课堂施教的参与者、课堂构建者,通过教师的问题设置来引导学生去探思,以便促进师生互动,加深教学理解,提升学生的显性学力。
例如:在进行《函数的单调性》教学时,需认识到这一板块的知识内容在整个高中数学学习中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函数图像单调性”授课时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理解知识要点内容,否则会造成后期学习吃力的问题。教师可以用信息化平台展示多张函数图像,然后以有效问题为提示,让学生认真观察,使其了解函数单调区间概念,让他们自己主动寻找问题的答案。此外,教师可依据不同学生的数学基础,设置层次化问题,促进他们进行个性化学习,使其处于与自身理解能力、学习特点相符的教学层次中。通过课堂中的有效提问,使学生深入学习,拥有数形结合意识。同时,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解决问题并进行自我校正,有助于加深他们对新知识的印象、助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联系现实生活,形成建模意识
基于新课改背景下,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能够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但是教师在进行问题的设置时一定要注意其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能脱离现实。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让学生认为高中数学难学、难理解。贴合实际进行问题设置,有助于增强学生对现实生活的理解,将数学知识转化为平时所见的内容,使他们感受学科魅力,促進对数学知识的内化与吸收。
例如:在《空间几何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选择学生熟悉的正方体作为授课切入点,设置问题“正方形的八条棱上各取每条棱上的中点,然后每条相邻的中点用刀垂直切下,剩下的图形是什么样的?”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的提问,在脑海中调取关于正方形的知识,然后展开对正方体的切割联想,绘制出棱柱型,促进几何建模。如果教师直接就让学生观察棱柱的形状,学生即便了解棱柱的空间结构也不会有深刻的印象,且这也不利于学生的想象能力、建模意识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有效性问题,便显得至关重要,教师应该仔细研究教程,继而进行问题设置的推敲,其能否降低施教难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消化。
三、结语
综上,立足于新课改视阈下,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针对性、层次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关注力,使其展开数学探究,加强学生的学科理解,需要教师具有创新提问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障课堂提问有效性,避免定时提问或满堂问,给学生以疲乏感。在循序渐进的问题引导中,让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讨与深入探索,使他们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学生的思维能力、解题意识与学习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琳.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探讨[J].考试周刊,2017(6):23.
[2]毕越.论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3):15.
[3]牛亚栋.基于新课改下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策略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20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