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万莉
摘 要:随着新课标的提出与推行,对初中语文的课堂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可以考虑将历史材料融入到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历史材料丰富文章,使得学生对于文章的内涵理解得更加清楚,能够详细的了解作品的风格,从而加深对文章的认知。本文将以古诗文为基础,简要阐述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应用历史材料的重要性,并分析如何才能将历史材料巧妙的运用到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能够达到语文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新课标;历史材料;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 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0)06-0121-01
顯然,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不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想要改善上述状况,教师在实际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考虑引入一定的历史材料到课堂中。将历史材料渗透到语文知识的学习中,可以有效的补充文本中不足的语文知识,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语文学习能力,使得学生的学习更加全面、具体,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1.以历史材料扩充文本背景
初中语文教材中大部分文言文的背景都来自于春秋战国时期,学生对其的了解不深,就不能有效的理解文言文的内涵。因此教师在课堂开始前,可以有效的利用历史材料,对文言文的背景进行一定的扩充,让学生有效的接触与春秋战国时期相关的历史知识,在此基础上再进行相应的文言文的教学,就能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一文章时,就可以有效的引入一定的历史材料,将文章的写作背景详细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讲述当时的社会情况:”当时正值安史之乱,各地还没有有效的平静下来,就导致很多地方都出现了大面积的饥荒,作者所处之地更是遭受了严重的粮食短缺的威胁,作者由自己的悲惨遭遇联想到整个社会所面临的疾苦,从而有了对劳苦大众的怜悯之心。”由此,作者发出了“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想。教师利用历史材料,将文言文的背景进行有效的扩充,使得学生不仅能够充分的理解作者在当下的环境中所发出的感慨,更能有效的理解作者的爱国情怀及其心怀天下的胸怀,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2.以历史材料加深学生理解
毫无疑问,初中语文课本中的很多文言文内容都是以实际发生的历史事件为背景的,教师可以在进行文章的讲解时,有效的引用历史材料,深化学生对于这些课文的理解,提升自身的语文修养。
例如,教师在进行《陈涉世家》这篇文章的讲解时,要向学生简单的介绍文章发生的背景,告诉学生:“《陈涉世家》这篇文章的主要发生背景在秦朝的末年,有两个叫陈胜和吴广的人在大泽乡开始了起义。”教师将大泽乡作为整个介绍的历史背景的基础,可以体现在当时残暴的统治下,很多劳苦大众想要进行起义、反抗,努力追求自己想要的美好生活的心理态度。这样,就能有效的补充语文课堂上文本中的不足之处,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更加深刻的明白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进而有效的理解整篇文章。
3.以历史材料完善风格认知
在初中语文的诗词学习过程中,许多诗人尽管同属一个流派,但其在作品上的风格、内容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如果教师想让学生充分理解不同作者的写作风格,就必须以诗人的生活背景出发,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一定的分析,才能有效的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诗词作者的作品风格,更好的分析诗词中蕴含的情感。
例如,苏东坡与辛弃疾是初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常见的两位诗词作者,其都同属于豪放派的诗人,主要诗词风格都比较慷慨豪迈,能够展现自身豪放的心胸及不拘于小节的品格。但二者在对作品进行书写的过程中,其内容及风格都存在一定的差异。苏东坡的一生经历十分坎坷,面临的生活环境也比较复杂,甚至感情经历也更为丰富,所以其在进行诗词的写作时,内容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更加能够表现自身的豪爽气质。而相较于苏东坡的诗词而言,辛弃疾的诗词则更加生动且气势磅礴。由于辛弃疾一生更多的是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其诗词写作更偏向于描述战场上的内容,主要抒发自己抗战的决心及强烈的爱国情怀、英雄气概。另外,由于辛弃疾所处南北分裂时期,受到了很多妥协派的挤压和打击,不能有效的发挥自身的能力,因此其写的诗词没有苏东坡的那种洒脱与豪放。引入历史材料并结合诗词背景让学生进行分析,就能有效的理解苏东坡与辛弃疾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别,明确同一流派的不同诗词作者之间的作品风格也有一定的差异,有效的提升了学生语文知识的分析能力。
4.结束语
总而言之,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尽可能的引用一些相应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对语文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兴趣,继而使得学生能够带着兴趣来进行语文知识的学习,主动对未知的语文知识进行相应的探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更加透彻、深刻,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使得自身的历史素养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蒲西林. 新课标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3(06):407-407
[2]周诚. 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课外语文,2018(12): 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