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研究基于现代学生观中“学生是主体性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性的人”的理念,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小学班级管理工作开展思考与探索。具体包括:基于学生的主体性,构建激发学生自主成长的班级文化;基于学生的发展性,打造助力学生发展过程的活动平台;基于学生的独特性,实施着眼学生个体差异的管理策略。
关键词:主体性;发展性;独特性;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的主体是人,其核心目标指向于人的身心发展。在当今“大教育观”的视域下,作为主体的“人”的范畴在不断的拓展。有学者认为,班级管理是一种组织活动过程,它体现的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一种互动关系,参与双方是教师与学生。[1]从这一界定可以看出,现代班级管理逐步摆脱教师施力,学生受力的单向管制关系,学生已成为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主体。了解与研究学生,成为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现代学生观认为,学生是主体性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学生是独特性的人,这一学生观对小学班级管理提供了很多启发与思考。
一、基于学生的主体性,构建激发学生自主成长的班级文化
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人,意味着学生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主观能動性。他们不是一味的依附于教育者,而是具有自己的思考、体验和生成。当学生感受到强大的自主力量激发时,会引发积极的情绪体验感。研究表明,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学生获得快乐、满意、喜爱和幸福等积极情绪体验时,能够提高班级的管理水平。[2]可见,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是小学班级管理的能量之源。这一能量之源,不在于外力驱使,而在于文化引领。笔者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努力构建激发学生自主成长的班级文化。
(一)构建激励学生自主成长的人际信任文化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信任是促进个体发展的重要环境力量。当个人身处信任的人际环境中,能够不断激发和唤醒自身的主体意识。正如美国教师奖获得者雷夫.艾斯奎斯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的论述:第56号教室之所以特别,不是因为它拥有什么,而是因为它缺乏了这样东西——害怕…...我们的教室以信任为基础,打造出立即、持久、凌驾于恐惧之上的信任。[3]在日常班级管理过程中,笔者努力营造充满人际信任的班级文化,用信任激发学生自主成长的力量。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新的工作任务,“努力去做,相信你可以做到最好”成为开启工作的宣言;学生之间积极开展小组合作,“相信你,加油!”成为小组成员之间的常态对话;面对犯错误或遇到困难的学生,“相信你可以战胜自己”成为不断自我完善的动力。此外,一个信任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一次认可的击掌,将人际信任文化蕴含于每一个细节。
(二)构建唤醒学生主体角色的自主管理文化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班级管理,成为班级主人,是现代班级管理的重要理念。基于学生的主体性,笔者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努力构建唤醒学生主体角色的自主管理文化。
改革传统班委会制,试行值日班干部制度,每一位学生轮流担任值日班干部,自主开展班级管理工作。采用“班级管理百分考核”的方式和“民主选举”的形式将学生分成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让学生参与班级自主管理。每小组选出一名小组长,其他成员分工,可分卫生组长,学习组长,课堂纪律组长,路队组长,图书管理员,黑板报设计小组等,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人人有事可做,每一个孩子都有锻炼的机会,有服务意识。
在日常班会,主题活动等方面,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创造力,设计活动主题,活动类型,以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参与交通安全、节日文化、支持抗击疫情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
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每一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之中,都成为班级的小主人学生的积极性和主人翁意识明显提高,班风建设成效凸显。
二、基于学生的发展性,打造助力学生发展过程的活动平台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意味着学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小学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体现学生发展的主要规律,打造助力学生发展过程的活动平台。依据学生发展的顺序性与阶段性,活动设计充分考虑小学中年级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从认知层面,既通过一些生动形象,动态变化的活动背景和活动形式,唤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又在活动过程中融入一些思考、想象、创造的元素,引导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从人格层面,通过设计一些突出集体性、合作性的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集体的意义,实现向“去自我中心”的过渡;从情感层面,通过设计一些情境化较强的活动,引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多样的情感体验,逐步提升情感的丰富性、稳定性和控制力。依据学生发展的整体性,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基础设计多元主题活动,涉及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领域,突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意味着每一位学生,无论现实发展状况如何,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现实发展特征,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发展可能性,通过适宜的活动设计,激发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潜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笔者上课前会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让每一位学生上台展示,展示的形式多样,比如:讲故事、诗歌朗诵、猜字谜、成语接龙、才艺展示等,一天一人,按学生的考号顺序轮流上台展示。定期在班级进行古诗词大赛,品选出优秀学生给予表扬。课外时间利用班级QQ群或微信群让学生在群里展示学校以外的课余生活的视频或图片。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让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得到激发,身心健康得到发展。
三、基于学生的独特性,实施着眼学生个体差异的管理策略
学生是独特的人,意味着每一位学生在遗传基础、优势智力、家庭环境、成长背景、兴趣爱好、性格特征等各个方面,存在着显著的个体差异性。基于学生的独特性,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个性化的管理策略。
首先,班主任要悉心了解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质。通过查阅学生资料、日常观察记录、家校交流记录、个别访谈等方式,不断积累对每一位学生个性特征的熟悉程度,作为实施个性化管理策略的基础。
其次,基于个性特征,分析每一位学生在班级生活过程中,其言行表现所隐含的个性心理因素,理解各种班级行为产生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解决相应问题。
再次,班级管理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根据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征,采取适合的个别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评价等班级管理方式,引导其长善救失,充分发挥其个性优势,展现个体价值,弥补个人缺失,引领其良好的合体发展。
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针对班上特别有个性的学生,要善于开展个性化管理。笔者班上有一名非常聪明的小男孩,很机灵很让人喜欢,但比较任性,上课总是调皮捣蛋,自己不听讲,还捣乱周围的同学。课下喜欢惹是生非,疯狂打闹,与同学关系也不融洽。我主动找他父母沟通,了解到父母离异,妈妈离家出走了,爸爸常年在外地打工,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这样单亲家庭的孩子从小没有父母的陪伴,在性格上是存在缺失的。所以为了帮助他取得进步,我针对其个性特点采取了一些对策。
针对其归属与爱的需要相对缺失的现状,我多次与他谈心,鼓励他积极努力,
当他有一点进步时,我及时给予表扬激励,使他处处感到老师在关心他。此外,
我特意安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耐心细致的女同学跟他坐,发挥同伴的力量。鼓励这位女同学尽最大的努力,耐心地帮助他,督促他进步。让他感受到班级同学的关心和归属的力量。
针对其缺乏自信的特点,我积极观察、发现该同学有特长的地方。我发现他在运动上有天赋。鼓励他在学校运动会中,报名参加100米的比赛,并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得到了全班同学们的赞扬。这件事后,他进步了很多,学习上更努力了,纪律上更自律了,积极性提高了,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班级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工作,只有真正面向于人,考察人之特点、人之规律、人之个性,才能切实服务于人,实现人之参与、人之唤醒、人之发展,做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张林.小学班级管理的现状分析及改进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7(03):80.
[2]冯磊,黄伟.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小学班级管理优化[J].教学与管理,2017(26):7.
[3]雷夫.艾斯奎斯.第56號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5-7.
作者简介:狄海芹,女,十堰市人民小学教师,小教高级,主要从事小学班级管理、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的研究。
基金项目:2018年度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师范类专业认证视域下小学教育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2018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