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丽敏
【摘 要】 小学生年龄较小,有意注意时间短,在数学课堂中理解概念或运用复杂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时往往存在一定的困难。此时需要教师及时地引导,找准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并采取合适的应对方法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围绕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引导”进行阐述,旨在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数学;有效引导;问题;兴趣;教学
教育心理学研究认为,儿童的思维还没有完全成熟,理性思维正处在成长阶段。我们知道,小学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可能遇到太多的困难,容易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失去兴趣。因此,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有效引导”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一、兴趣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教师在引导学生时应该要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只有学生对这一学科产生充分的兴趣之后,他们在课堂上才会保持较高的活跃度和参与度。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习惯了在课堂上占据主导地位,只注重对内容的灌输,却忽视了学生的个人想法。因此在当前的教学阶段,教师就可以关注学生的个人爱好倾向,通过合理的教学引导方式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比如“线段向一端无限延伸就可以得到一条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在展示这一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动态图片演示手电筒或探照灯等射出来的光线,帮助学生更加快速地理解知识点。同时,通过图片的方式也可以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问题引导,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小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教师在课堂上不应该一味地为学生灌输知识,而是要提出不同的问题,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比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会让学生画出几个不同的三角形,然后量一量、算一算,最终得出三角形的三個内角各是多少度,在学生验证过程中,可以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之后,教师再提出新的问题,比如让学生求出四边形以及五边形的内角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想:四边形和自己之前接触过的三角形是否存在一定的相似特征?能否将四边形转化成我们比较熟悉的图形?有的学生想到了把四边形分成两个三角形,由此求出四边形的内角和就是三角形内角和的二倍,即360度。由此可见,教学中通过教师的问题引导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分析和思考,提高学生对于不同知识点的运用和掌握程度。
三、反向引导,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有步骤地为学生讲解不同的知识点,但是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取反向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问题。比如,在教学《比》的时候,学生需要把不同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那么教师在引导学生化简的过程中就可以适当“犯错”。比如题目中要求把 :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在这一题目中,教师去掉的分母时乘以整数12,在去掉的分母时乘以8,学生可以发现教师的做法违背了比的基本性质,因为比的性质强调比的前项和后项要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而在教师的演算过程中选择了12和8两个不相同的数,通过教师的这一反向引导,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分析,学会质疑,进一步提升学习效率,保证解题的精准度。
四、针对引导,缩小学生学习差距
在教学中可以发现,班级中的每位同学的数学基础以及数学学习能力都会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够采用统一化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也需要从学生的个人实际水平入手,采用针对引导的方式,这样才能够保证班级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效果,也能够进一步缩小班级同学间的学习差距,让班级同学都能够得到明显的提升。比如,在学习《分数乘法》时,教师可以直接设置一道应用题,如:“蜂鸟每分钟可以飞行千米,求蜂鸟分钟可以飞行多少千米?6分钟可以飞行多少千米?”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需要阅读题目中的条件,并且列出算式,在列出算式之后需要通过自己所学习的知识顺利地求出结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可以检验学生对数量关系的整理能力,还能够检验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学生的问题解决效率和质量来对学生进行分类,然后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目,通过这样针对引导的方式,可以让班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也能够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有效引导的策略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也能够增强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所以,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该不断创新教学模式,采用更多实用的引导策略来保证小学数学教学的高效开展。
【参考文献】
[1]陈雪华.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策略探讨[J].新课程,2017(24):56.
[2]俞畅宁.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探析[J].小学科学,2017(10):128.
[3]王文坛.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引导”策略实践[J].新校园,2017(3):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