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探析

2020-12-14 04:17丁兆华
新智慧·下旬刊 2020年9期
关键词:解题思维应用题培养策略

丁兆华

【摘 要】应用题题型丰富,思考性、逻辑性强,既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内容,不仅需要学生有综合思考和灵活应变的能力,还需要教师建立一套完整的应用题教学体系,引导学生并且培养学生应用题解题思维。本文结合人教版教材的内容,探讨了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维;培养策略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正往引导者的方向转变。而由于应用题本身的综合属性,再加上传统教学思维带来的固化影响,对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成为教学改革的难题。

一、当前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采用“填鸭式”灌输教学,由教师作为课堂的领导者,在讲台上独自讲解大量的知识点内容,而学生则在下面埋头苦做题,没有课堂互动。这导致了课堂氛围刻板枯燥,没有创新和针对性,无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思考的兴趣。并且,部分教师没有明确数学教学的特点和目标,忽略了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对应用题的教学不重视。因此,学生普遍不了解应用题的解决办法,大多都是套公式解题。

二、如何培养应用题解题思维

(一)培养学生阅读审题能力

低年级的应用题难度不大,但题目很长,信息量很大。再加上低年级学生识字量有限,那么审题就变成了解决应用题前的一个巨大障碍。一旦学生审题发生错误,那么一整道题的解题思路都会跑偏,答案自然也就是错的。同时,第一次做新类型的题目,印象是很深刻的。如果做错了,就会形成错误的解题思维,会牢记在脑海里,这对以后的改正是很不利的。另一种情况则是虽然得出了答案,但却是绕了一大圈或者钻牛角尖才磨出来的,这也不利于解题思维的形成。因此,在培养解题思维前,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大声朗读题干,最起码读两到三遍,然后把关键字或者难理解的地方圈画出来。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學数学一年级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一课时,教师出示应用题:我们学校体育馆里有12副乒乓球拍,比羽毛球拍少7副。请问我们学校体育馆一共有多少副羽毛球拍?了解问题后,教师应带着学生仔细朗读题干。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用笔圈画出题目中的关键信息,即对解题有帮助的信息。还可以再组织一个小讨论,或者挑选一位学生上讲台来“黑板展示”。这样,学生之间可以互相分享自己认为关键的地方,加深对题目解题方法的印象,逐渐在脑海里形成审题的逻辑思维。

(二)简化、生活化应用题

应用题大多都是来自生活中的事件。因此,教师在教授应用题时,不应该只是按照书本上的知识,原封不动地把它照搬到题目中,那太过于抽象化、理论化。单纯的数学理论知识只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也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小学生很难将理论与现实结合在一起。这时,教师就应该发挥自己的作用,把抽象化的理论用自己的语言转换为具体化的现实。高效的讲题方法应该是联系实际生活。一个贴近生活的应用题和一个全是理论的应用题,学生会更倾向于前者,因为它通俗易懂且易于理解下手。教学也是同样的道理,教师应把知识点结合生活中的某个特定情景,用现实化、生活化的例子来解释应用题,寓教于乐、寓教于景。

例如,在教授了小数的应用后,教师可以创设这种情境:让一个学生扮演售货员去卖粉笔,白色粉笔0.3元一支,彩色粉笔0.6元一支,另外一个同学扮演顾客去买2支白色粉笔和3支彩色粉笔,最后问同学们总共要付多少钱。因为学生经常会去购物,而售货员与顾客间的对话也是很常见的。所以,在这种模拟的生活情景中,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不再枯燥乏味,课堂的氛围会变得轻松愉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被调动。他们会主动去思考问题的答案和解决方法,而不是坐在座位上机械地聆听、记笔记。在他们的脑海里,抽象化的理论已经变成一个个实际的思维碎片,慢慢拼凑起来就是他们自己的逻辑思考方法。

(三)培养学生实践精神

小学生天性好动,且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优秀的动手能力。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时间和教学计划允许的条件下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去证明某个定理或结论的合理性,增强他们对知识结论的主观印象。例如,在教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课《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制作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再解答相应的应用题。此举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思考,也在逐渐培养他们的应用题解题思维。

同时,这也营造了一个人性化的教学氛围。学生不再是单纯地听教师讲,而是自己动手去做,凸显了自己课堂主体的地位,教师变成了旁观者和提醒者。学生可以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自己主动思考,发挥自己的认知,活跃自己的思维。因此,教师要善于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把握课堂的节奏,仔细观察学生的反应,并且及时地对教学方法做出调整。人性化的教学才是让学生爱上学习、主动学习的关键。

(四)布置具有灵活性的课后习题

传统应用题的题型都是有规律可循的,找到这个规律后会发现所有的题型都是很单调的,做多了就会觉得很枯燥,并且会形成固化思维。遇到稍有灵活性的题目,学生就会感觉无从下手。所以,教师可以在当下课时任务内布置几道灵活性题目,来锻炼学生的解题思维。例如,在教授了人教版小学数学除法、乘法等知识后,教师设计开放题目:学校要在长度为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学校领导要求每隔5米栽一棵树。快动脑筋想一想,学校要购买多少棵小树苗呢?此题属于开放性题目,不同的思考逻辑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多思考,想出多种解决办法,一题多解,而不是做完题目就算完成了任务。对于发散性思维好的、想出多种解题策略的学生教师要予以表扬。同时,对于那些发散性思维稍欠缺的学生,教师也要予以鼓励,让他们在慢慢思考摸索中进步。

在讲解题目时,也需要对题目的不同方法做不同的解释。在说出答案前,应当引导学生逐步摸索新的思考方法,由教师负责提出思考的方向,剩下的思考策略和解题步骤都交由学生自己处理。等到学生完成得差不多时,教师再讲解题目,说清楚某种方法的前因后果。要让学生明白解题策略的灵活性和自己思考时的欠缺。同时也需要对表现优异的学生提出表扬,对表现一般的学生表示鼓励。

(五)改变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

前面几点都是教师需要做出的努力,但就算教师做得很完美了,学生也不一定会拥有应用题解题思维,这还需要学生自己付出努力。

一方面,学生应该挣脱传统教学对他们的束缚,要明确自己是课堂的主体,从安静地听转变为积极地问,主动融入课堂教学氛围之中。在遇到问题时,要主动举手问答,在课堂内外都要多和教师、同学交流。另一方面,还需要改变自己做题时的固有思维。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是比较形象化的,这就导致他们难以消化理解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并且运用到实际解题中。再加上顺向思维的束缚,遇到需要逆向思考的题目时,学生大都转不过弯,不能灵活运用自己所学去解决这道题。所以,要想改变固化思维,学生就要多做题、多思考,尝试着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

通过多做多练,训练思维的灵敏性,就能慢慢地培养自己应用题的解题思维。

三、结语

数学是一门理性思维要求很高的学科。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是一件很值得深思的事情。这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上的努力,还需要学生自己保持对学习的热情,想学习、爱学习,才能培养好这种解题能力。应用题解题习惯是学生在长期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只有学生保持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方法,才能把理论的知识化为己用,当面对不同的问题时都能想出自己的解题办法。

参考文献:

[1]潘淑玲.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

[2]朱丹.人教版新教材中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思路的若干研究[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4).

[3]李晓武.谈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多元智能教学,2018(2).

[4]李桐华.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1(4).

猜你喜欢
解题思维应用题培养策略
有限制条件的组合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浅谈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解题后的反思能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妙用数形结合思想优化中职数学解题思维探讨
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