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琳
摘 要: “一带一路”倡议为我国外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中国传统文化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仅要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还要向全世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品格”作为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要素之一,对于培养学生文化意识、坚定文化自信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学生思维品质,增强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助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关键词: 高中英语教学 传统文化 融入
一、引言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的倡议为世界走向共赢提供了中国方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几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瑰宝。英语作为人文类学科,能有效帮助学生培养文化品格,提升思维品质。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课堂,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英汉差异、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带来新的学习体验。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在跨文化语境中发展思维能力,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打下良好基础。
二、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现状
受应试教育影响,我国以往的高中英语课堂更重视课本知识的传授,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一些教师在课堂中主要讲解单词、语法和文章结构,对于文章的文化背景却甚少提及,不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学生的文化品格都没有得到足够的发展。文化教学不仅比例小,而且不少教师在涉及文化教学时采用的教学方法非常简单,如对课本中的阅读材料简单翻译或一带而过,围绕课本内容教学。英语教材的编纂也多以西方文化为主,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所占篇幅过小,依赖于教师课堂上的补充。现实情况下以高分为导向的教师往往会忽视传统文化的融入。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现状并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学生文化品格的发展。长此以往,中国传统文化将与语言教学和生活实际渐行渐远,文化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操性都会渐渐下降。因此,有必要在高中英语课堂融入我国传统文化,给教师带来新的挑战。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课堂的价值
(一)有助于学生精神世界的丰富和人格发展。
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传承时间最长。展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和存在的价值。其中许多至理名言,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都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与丰富的思想内涵。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课堂中,可以发挥英语学科的人文特点,帮助学生丰富精神世界,培育学生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基于方法层面,中西并重的教学方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海纳百川,拓宽眼界,在中西文化的对比中形成思维体系,具有独立分析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增强不良文化的抵抗力,帮助学生成长为多元型人才。
(二)有助于中西方沟通中中国文化失语症现象的缓解。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它的存在可以帮助学生跨文化交际,发出自己的声音,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出一分力。然而,在应试教育模式下,一些高中生往往更重视笔试能力,并不具备运用英语熟练交流的能力。当外国人怀着敬意探询中国传统文化,学生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显示不出文化大国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增强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英语课堂的融入,可以增加学生相应的知识储备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这一做法可以有效缓解中国文化失语症的现象,实现真正的沟通和交流。
(三)有助于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传统文化“走出去”依赖于语言的助力。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交流有助于文化的传递。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青年人的发展关系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高中阶段正是青少年思想高速发展、产生思维碰撞的黄金期。文化作为一种最基本、最持久、最深沉的力量,帮助学生有底氣以更开放包容的心态看待文化的交流。我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英语课堂的融入,一方面有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学会用英语发掘我国传统文化的闪光点。另一方面有助于学生“文化品格”的发展。我们的自信来自历史,来自文化,来自社会变革。“一带一路”背景下的跨文化交流更多的是以文明互鉴为目的的实践活动,语言的运用和表达在促进经济交往、加强文化互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的向外输出离不开前期的输入,因此在课堂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是必不可少的。
四、高中英语课堂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应用策略
(一)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入和输出。
在高中英语课堂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入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角度,或从深度或广度上都远远不足。西方文化摄入过多,并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高中英语教学中应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入和输出。一,输入层面应保持多元文化输入的思路,遵从学生发展的连续性、阶段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特征,明确教学目标,包括东西方文化目标及跨文化交际目标。在保证课堂实施的同时避免主题重复,合理规划合理安排。同时应开设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课程,如国学和跨文化交际等课程。二,输出层面应增加练习活动,保证课堂上输入与输出并存。在英语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只注重知识与文化的输入,而忽略输出环节,必定会造成学生输入与输出的不平衡发展。因此,在课堂中应增加中国传统文化的输出练习,输入环节提高学生听、读的技能,输出环节提高学生的说、写技能。比如在输出环节中加入翻译、演讲、辩论、采访、写作等操练活动,并设计中国文化和中西文化对比练习;学生应积极参加课外的文化交流活动,比如文化角,帮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各地。
(二)教材注重文化多元,增加对比内容。
高中英语教材对东西方文化都有涉及,包括思想文化、礼仪文化、造型文化、历史文化等,但这些文化所占比例并不均衡,缺少对比性。因此,英语教材应平衡各类文化,并增加跨文化对比内容的占比。一方面,要补充造型文化和表现文化等内容。要想了解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特色,了解它的造型文化(绘画、建筑、文化遗产等)是最直观也是必不可少的方法。在必修选修教材中,造型文化一共只出现了四次。同样表现文化(音乐、和文学作品等)可通过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传播文化内涵,是促进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但在教材中所占比重不多,都应补充,并占合适的比例。另一方面,教材应增加跨文化对比内容的占比。仅有东西方文化的内容是远远不足的,同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多元文化间的相互与交融才是大同之路。教材的编写应考虑新时代新背景,增加文化间的对比内容,帮助学生分析文化间差异,取长补短,去芜存菁,为学生提供理论基础。
(三)应用情境教学,提高跨文化交际。
随着高中生感知觉的发展,知觉水平和观察能力大幅提高。情境教学法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主题或内容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此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参与互动进而提高教学效率。生动直观的情境教学法可以让学生身处其中,学生可以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更加真实地感受文化差异,了解不同文化间的同与不同,从而强化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课堂的互动性与趣味性。中国传统文化在高中英语课堂的融入应用情境教学法,更生动活泼,更容易被高中生所接受。新时代英语课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制作慕课,提前准备好跨文化对比内容的图片、音频、视频,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为学生拓展课堂内容。也可利用网络与外国友人形成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形成一个不受时间空间阻碍、立体化、浸入式的英语课堂,提供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
(四)重视评价环节,增加文化评价。
课堂评价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和课堂的评价反馈,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适当调整,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但在目前教学环节,教师对于学生的课堂评价与考核环节所占比重较小,其中对文化内容的评价特别是跨文化对比评价不足。一方面,国家课程标准应对课堂评价有明确要求。由于课程标准对文化内容的学习没有明确的规定与要求,导致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并未对文化内容学习引起重视。因此,建议将文化教育内容的课堂评价加入英语教师教学能力考核的指标中,并在课程标准中制定出相适应的考核指标与评价体系。另一方面,要在形成性评价中加入文化内容的考核。建议在每一章节学习结束后,增加形成性评价环节,包含文化内容方面试题,班级小测验或个人自测均可。此举有助于学生及时回顾所学内容,引起教师与学生对文化内容的足够重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英语运用能力。
(五)结合课程思政,增强文化自信。
新时代课程思政为语言课程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优势。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基石,思政进课堂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对于弘扬传统文化、坚定爱国主义、增加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作用。在党中央的部署下,思政课程教学效果得以强化。在进行思政教育的同时,引导学生认识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努力将书本知识立体化,使中华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跃然纸上,更加清晰直观和深入人心,坚定学生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因此,教师应在教学管理和教学设计上下苦功夫,深入了解当下时政热点,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引经据典,为学生开阔视野。在教学实践中,增加辩论赛、模拟联合国等环节,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少年兴则国家兴,少年强国家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要正确把握学生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结合思政教育,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发挥教育应有的政治功能和育人功能。
五、结语
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外语教学迎来了新的机遇。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英语教学要学用结合,面向世界和未来。以往纯粹的语法语篇教学难以满足新时代英语教学的要求,应创造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在高中英语课堂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对传承和弘扬我国传统文化,增强学生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发展学生思维品格,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提升文化自信,不但重要,而且必要。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更是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何丽芬.高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国文化融入现状分析[J].教学与管理,2018(12):84-87.
[2]郭凤芝.高中英语教学融入传统文化的价值与路径探究[J].学周刊,2019(36):37.
[3]纪核鑫.论新时代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的三重维度[J].学理论,2020(1):7-8+11.
[4]刘光智.浅议高中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48):94-95.
[5]任雪嬌.“一带一路”和“走出去”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课堂的策略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8):181-183.
[6]孙珍珍.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文化内容研究——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D].延安:延安大学,2019.
[7]魏晖.一带一路”与语言文化交流能力[J].文化软实力研究,2020(1):5-13+2.
[8]魏晏龙.“一带一路”语境下关于比较文学本科教学困局的再思考[J].陕西教育(高教),2020(1):8-9.
[9]王丽青.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融入[J].教学与管理,2006(18):73-74.
[10]王晓婷.高中英语教科书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研究——以人教版为例[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9.
[11]吴育斌,温惠良.高中英语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8):88-89.
[12]张宇.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外研版高中英语教材中国文化融入研究[D].西安:陕西理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