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苏轼词作及《念奴骄·赤壁怀古》

2020-12-14 04:04杨生善
文学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念奴娇成就苏轼

杨生善

内容摘要:苏轼作为北宋时期的文坛领袖,典型地体现着宋代的文化精神,在词、诗、散文、书、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本文以苏轼的词作为研究对象,探究苏轼词作的成就,并对其词作名片《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赏析。

关键词:苏轼 成就 词作风格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1037.01-1101.08),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著名“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四家”之一,宋词豪放派主要代表,主要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东坡易传》等。

苏轼,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高峰,将词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但是苏轼在人生仕途上,却是一生不得自由。多次被朝廷贬谪,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苏轼却没有背弃对自由的追求,而是“此心安处是吾乡”,对生命,对功利价值,对内心感受的关照,让苏轼在内心扩展出了一方辽阔的精神家园。

苏轼幼年在父亲苏洵的精心培育下,打下了深厚的学问基础,后又遇恩师欧阳修,在其提携与指导下,其文学艺术造诣不断进益。苏轼的文学创作伴随其一生,并未因政治牵扯去很多精力后而停止,而是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创作欲望,坚持不懈地进行文学创作。苏轼一生共创作诗2700多首,散文4800多篇,词300多篇,数量之巨、质量之优冠绝北宋。

一.苏轼词作成就

苏轼的词作创作以深厚的哲学思考和文学素养,不单为自己找到了精神家园,也实现了对世俗感性的超越,融合时代的价值感和审美要求于一体而为词“立法”。可以说,词至苏轼才迎来了真正的繁荣时代,如王灼《碧鸡漫志》所云:“东坡先生非醉心于音律者,偶尔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东坡词出,确使词风为之一振,主要体现在题材内容、风格意境、音律形式上的创新与突破。

1.扩大了词的题材与内容,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

苏轼打破了晚唐五代时期词作内容局限于男女私生活的传统,一改“小道”、“艳科”的创作题材,将记游、怀古、赠答、送别、说理、论政等丰富的内容写入词中,从而洗去词原来的香泽之态,一改词作表露的纤弱无力的情感,而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在苏轼之前,词被称为诗之余,只不过是人们娱宾遣兴的一种雕虫小技,难以登上大雅之堂,即便是到了五代十国和背诵初期,词的题材也多是描写男欢女爱,风花雪月以及离别愁绪之类情感。但是到了苏轼,苏轼词“无意不可辱,无事不可言”,小到人情世故,达到田野风光,山川历史,博大的胸襟和抱负,使得词自苏轼之后,从深度和广度上都大大的拓宽了,这对词而言,有着史无前例,根本性的改变。

词作是苏轼最为突出的文学成就。苏轼对词体进行全面改革,在理论上打破了诗尊词卑的传统观念。在创作实践中,认为“词为诗之苗裔”,认为诗词同源,存在外在形式上的差别,但表现功能与艺术本质一致。在其倡导下,将词提高到与诗同等的地位,改变了传统观念。提高词的文学地位,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使词转变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改变了作为音乐附属品的地位,为词作的发展提供了新方向。

2.创新了词的风格与意境,开启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

苏轼拓展了词的气象,将词的气势提升至豪迈有力,而开创词的豪放一派,一改晚唐五代到宋初词作含蓄多情、清丽婉转的风格,使得词作走出纤弱的风格、狭小的境界,赋予词作气象恢宏的风格与意境。

词作风格上,苏轼提倡词的“自是一家”。所谓“自是一家”即作为词人,要有自己的风格,苏轼提倡“出新意于法度之 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大大丰富了词的风格。提倡词品与人品应相一致,追求豪放壮美的风格和意境,抒发真我的性情和独特的人生感受,做到“文如其人”。

因此,苏轼在词创作中,不断扩大词的表现功能,赋予词新意境,成为北宋时期词作“豪放派”的重要代表,开启了南宋辛派词人的先河——其将传统的表现爱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豪情之词,充分借用词体形象表达个体性格与理想抱负,赋予词作锐意进取、富有激情、胸怀宽广的性格。

同时,苏轼词作中饱含了追求坚强乐观的信念和超然自适的人生态度,洒脱又不失理性,进退自如、宠若不惊,与词境紧密结合,借以大自然的壮丽景色抒发心中豪情。

3.突破词的音律与形式,体现宋代文化精神

苏轼词作创作突破了音律的束缚,在内容与形式上进行创新,更好地体现了宋代文化精神。苏轼词彻底摆脱韵律的束缚,从形式上开始有非常明显的创新,词也不再依附于音乐的身份存在于艺术领域,而是发展成了一种独立的文体,成为无可不说,无所束缚的艺术形式。如晁补之评价东坡词为“横放接触,自是曲中缚不住者”,李清照评价苏轼词“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者”。真是因为苏轼,彻底改变了词的一贯作风,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瑰宝。

首先,苏轼词作中体现的人生态度代表了宋代人文精神。进退自如、宠若不惊的人生态度与苏轼的仕途息息相关,在其词作中将封建社会士人的处世态度用同一种价值尺度予以整合,体现在出豁达、洒脱、超然的词作风格。

其次,苏轼词作中蕴含的审美态度概括了宋代文化底蕴。苏轼以宽广的审美眼光去拥抱大千世界,是谓“凡物皆有客观”,能发现大自然与社会中所蕴含的美与真,并借以抒发豪情壮志,为后人提供了富有启迪意义的审美范式,甚至被奉为典范。

二.《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1.情感美

《念奴娇·赤壁怀古》创作于1082年(宋神宗元丰五年),时值苏轼谪居黄州已两年余,当时苏轼已经46岁,在苏轼43岁时,被朝廷新党编造罪名,将苏轼从潮州知州的职位上拉了下来,北押解到京城入狱,这便是历史上比较有名的“乌臺诗案”,在三个多月的牢狱之灾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到今天的湖北黄冈担任一个微末的小官员,也开始了苏轼漫长而艰辛的流放生涯。

在黄州生活的期间,苏轼面对历史留下的赤壁山水,面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通过借对三国时期周瑜的凭吊及其才略、功业、气度的追求,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无限忧愁——老大未成、怀才不遇、功业未就,但仍未有任何消极情绪,更以关注历史和人生的豁达心态,赋予全词大气磅礴之情感,雄浑苍凉,境界宏阔,将豪气之情寓于景色与咏史中。体现了苏轼开阔的心胸与豁达的情感,留给后人细细品味。

2.自然美

《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以真实而富有变化的文笔勾勒了磅礴雄壮的自然美景,把赤壁景观惊奇与壮美的景色呈现在世人面前,使读者如身临其境,感受与豪情并存的自然景色、艺术意境。

词中描绘的赤壁景观,以山、浪等客观存在暗喻现实世界与历史浪潮,随物赋形,既描绘出了事物的客观形象,又写出了事物的精神。开篇以长江东去的态势,奠定了词的基调——气吞万象、豪情万丈,以自然景色将感情带入了词作。后描述赤壁景色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赋予山海自然景色惊险绮丽的性格,也一定程度上暗指时代背景的更迭,人生的起伏,与自然景色的描绘融为一体,感慨历史过往,以叹今夕。

苏轼来到城郊外的赤壁,感慨良多,整个词作从苏轼看到浪涛汹涌而去,“大江东去,浪淘尽”,正是对眼前赤壁一派壮观景象的描述,同时也带有苏轼个人的一种感慨。紧接着看到着壮观的景象,想起了三国时期周瑜在赤壁之战,惊心动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也是对过去的一种想象,更是对目前眼前一派景象的客观描述。“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对滔滔海浪的随物赋形,对三国纷争时期英雄“雄姿英发”的感慨,“故国神游”之后忽然念头一转,想到自己的处境,发出“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感叹。这首词作随物赋形,从江山景色的壮观到三国历史的追忆,从对英雄的赞叹到个人早生华发,最后归于人生如梦的感叹,不悲不喜的与月共饮,没有过度,不做构思,全文的创作随着自己的思想,穿越时空,将情感与景物交融一体,这首词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成就,随物赋形的创作自由,在这首词中也体现的淋漓尽致。

3.气质美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气质美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是苏轼性格中的英伟豪杰之气,映射与词作中,赋予词作特有的气质,与其主张的“自是一家”相辅相成,其坚强、洒脱、理性的性格与宠辱不惊、进退自如的态度跃然于词作中;第二是借对客观事物的描写,直抒心中情意。苏轼笔下“凡物皆可有观”,其词作可谓“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利用长江、山、浪等自然景物描绘感情,并赋予客观存在的自然景物以精神或感情色彩,表达苏轼对人生理性的思考,既增强了词境的哲理意蕴,又生动的表达了苏轼积极乐观、洒脱自适的人生态度,承载了苏轼自身的性格与气质。

苏轼作为我国北宋伟大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文学造诣与艺术造诣同样体现在诗、散文与书画中。本文仅以其词作为代表,论述其词作方面的主要成就,一是提升了词的文学地位,二是转变了词作的风格,自成一派,并开启了豪放词作的先河,三是体现了宋代的人文精神与文化背景。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名作之一,本文从其创作背景、创作手法与气质意蕴三个层面对其进行赏析,以期对词作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参考文献

[1]王晋中,《苏轼词作的艺术风格》[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01

[2]刘兴儒,《试论苏轼词的艺术风格》[J],《零陵学院学报》,2004.12

[3]陈华昌,《试论苏轼词的艺术风格》[J],《文学遗产》,1982.02

[4]胡珺,《豪放飘逸 清丽典雅——论苏轼词的艺术风格》[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11

[5]陆业龙,《试论苏轼词作的主体风格》[J],《孝感学院学报》,2001.02

[6]华明,《诗词中对立与循环的张力——兼谈<念奴娇·赤壁怀古>》[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4.04

[7]郁玉英、王兆鹏,《宋词第一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经典化探析》[J],《齐鲁学刊》,2009.08

[8]李元洪,《三读<念奴娇·赤壁怀古>》[J],《名作欣賞》,2014.10

(作者单位: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学院)

猜你喜欢
念奴娇成就苏轼
念奴娇
从善如流
苏轼错改菊花诗
苏轼吟诗赴宴
燧人氏钻木取火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年轻有为
《念奴娇·赤壁怀古》说课探究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
赵学敏书法作品《念奴娇·昆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