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20-12-14 04:01董霞刘树林俞晓冬张玮
科教导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专业认证工程教育改革

董霞 刘树林 俞晓冬 张玮

摘 要 “以学生为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体系的核心理念。根据此理念,提出教、学、做一体化的雨课堂智慧教学模式。首先,构建适合一体化教学的综合体系;其次,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雨课堂智慧工具,将课前预习、课堂互动、课后巩固等各个环节进行立体化、全方位的有效结合;最后,将这种模式应用到“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的课程教学中。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全面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工程教育 专业认证 教学模式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7.032

Abstract "Student centered", "output oriented" and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re the core concepts of the certification standard system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is idea, the rain classroom intelligent teaching mode is put forward, which integrates teaching, learning and doing. First of all, build a comprehensive system suitable for integrated teaching; second,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use the rain classroom intelligent tools to integrate the pre class preview, classroom interaction, after class consolidation and other aspects in a three-dimensional, all-round and effective way; finally, apply this mode to the course teaching of "electric gas control and programmable controller".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is teaching mode can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and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Keywords engineering education; professional certification; teaching mode; reform

1989年,美、加、英、新、爱、澳六个国家签署了《华盛顿协议》,此协议意味着国际上不同国家的工程本科学历资格可以相互认可。2006年,我国正式开始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它是提高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重要措施。[1-2]

专业认证是我们国家在新时代下“五位一体”工程类本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主要构成部分,它采用某一工程专业的所有毕业生都应该达到的最低标准要求来衡量专业建设情况,促进高校不断地、持续地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和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推动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3-4]提升教育质量。

1專业认证核心理念的内涵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以成果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并进行持续改进。

以学生为中心,意味着:教育目标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需求,教学内容聚焦学生的能力培养(学什么?);师资队伍与教育资源应满足学生学习效果的达成(怎么学?);评价的焦点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学的如何?)。就某一门课程来讲,要求授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明确本课程的定位与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本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方案,并在授课过程中全面落实;全力建设和充分利用教学条件与资源,保障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及时准确地获得教学产出数据,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以成果为导向,[5]意味着:教学的出发点不是教师想教什么,而是要达成最终结果需要什么。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与评价进行反向设计和正向施工,变革传统的教育模式,以行业需求为导向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提出对在校学生的毕业要求。依据课程体系保证毕业要求的达成,课程体系涉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采用的教学资源等教学活动。

进行持续改进,意味着:需要建立全过程的评价机制,并且评价结果要用于改进提高。一个完善的持续改进机制应该具备“123”特征,即一个目标,两条主线,三个改进。以不断提升教育质量为目标,以培养目标的符合度与达成度、毕业要求的符合度与达成度为主线,持续地对培养目标进行改进、持续地对毕业要求进行改进、持续地对教学活动进行改进。通过外循环持续改进培养目标,通过内循环持续改进毕业要求,通过成果循环持续改进教学活动,从而不断提高教育质量水平。

2专业认证背景下的一体化雨课堂智慧教学模式

2.1 对话式课堂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相互作用的整体,通过对话式教学,能够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利用课件中的雨课堂智慧工具,在课前、课中、课后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教与学的全天候对话和互动。

(1)课前对话。课前,教师根据授课目标、授课内容以及所授班级的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并搜集和整合各种资源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包含了授课内容、视频、语音、测试题、拓展材料链接等内容,然后将课件上传到数据平台,学生就可以利用手机微信,打开课件完成课前的预习任务。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有很多互动交流的方式,例如对于预习的疑难点,学生可以在留言区留言或通过聊天群进行讨论。对学生的疑问和留言,教师也可以利用手机及时地进行解答和回复。

(2)课上对话。在课堂授课时,教师精心构建并实施课堂讲授—师生互动—学生动手实践—拓展延申—在线测试等流程。首先,教师对课程内容的疑点、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在此过程中,可以采用雨课堂智慧工具的随机点名、弹幕消息、发送红包等功能,与学生进行交流和对话,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其次,教师从不同角度、不断深入地设计问题,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全面地、深入地思考和讨论,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式交流和讨论,完成学生的认知进程,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内化。[6]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使学生达到“我做,我记住”的学习效果。最后,对于比较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雨课堂智慧工具的课堂在线测试,实时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并反思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及时予以纠正和改进。

(3)课后对话。通过雨课堂智慧工具的大数据平台,教师可以将课前预习成绩、课堂表现成绩、在线测试成绩、动手操作成绩、课题完成情况等都纳入到学生评价当中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进行实时评价,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质量也可以进行实时评价和反馈,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互相评价。由此,师生都能够及时地获得全面的评价数据,这对教师教学的持续改进和学生学习的良性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国际视野,还应该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该使学生充分发挥个性,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提高创新能力的各种资源、条件和空间,使大学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

在授课模式上,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首先,构建适合一体化教学的综合体系,包括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设计等。其次,将课堂教学地点从教室搬到实验室,为学生营造一个新颖的、开放的场所和环境,也创造更多沟通、表达和创新思考的机会。最后,通过在教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处处体现“导”和“练”两个字,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动手能力。

如在“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的课程教学中,按照实际工程项目的工作过程,重新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和序化,以工程项目为主线,以模块为单元,以任务为引领,根据高水平一线行业专家的指导,进行教材的更新和建设,编写既适合本科教学、又符合实际工程需要、还包含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教材;然后,对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场所进行构建,该场所包括了实验区、教学区、讨论区、工作区、成果展示区等。

在理论教学区配置多媒体等现代教学设备和器材,并且对桌椅的布置进行周全地考虑,既要能够方便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和分组讨论,还应使教室环境温馨、美观。实验设备应能满足学生人数的要求,将学生划分若干小组,一般情况下,2~3个学生一组,每组一台实验设备。最后,在课堂上,教师一边讲授、一边演示,学生一边实验,一边讨论,实现了“做中学”和“学中做”相互结合。

2.3素质和能力教学模式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对毕业生提出了要求:通过使用各种现代信息工具,能够研究和设计开发复杂的工程问题,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人文社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为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例如在“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中,采用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智慧教学模式,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得到了无缝对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教师谨慎地、精心地对每一个项目进行选择,并将所学知识渗透到其中,所有项目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而每一个项目分为咨询、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等步骤。对于大部分项目,教师利用雨课堂智慧工具先与学生完成课前對话,明确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疑点和难点,然后,在课堂上讲解完成项目所用到的新知识以及疑难点内容,并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分步完成项目。同时,开展德融课堂,[7-8]适时地进行工程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使学生能够理解社会和环境的持续发展,切实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结束语

准确理解和把握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内涵,依据专业认证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核心理念,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弊端,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提出采取教、学、做一体化的智慧教学模式,形成对话式、开放式、素质和能力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的素质、知识、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并以“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为例,对这种教学模式进行实施,结果表明,采取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智慧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学生能够更加牢固地掌握课堂知识,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都得到了大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吴启迪.我国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7(4):3-7.

[2] 刘宝,李贞刚,阮伯兴.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大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4):157-160.

[3] 李伟,缪培仁,胡燕,王恬.基于专业认证思维的农业院校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育,2018(6):55-58.

[4] 王铭,黄瑶,黄珊.新时代我国工程教育认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5(15):3-5.

[5] 范圣法,黄婕,张先梅等.基于产出导向(OBE)理念的本科教学培养体系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24):6-8.

[6] 姜海丽,孙秋华,赵言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工程实例教学模式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2):162-164.

[7] 张妮艳.科尔柏格的德育实践策略对高校德育实践工作的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8(3):57-61.

[8] 肖香龙,朱珠.“大思政”格局下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10):133-135.

猜你喜欢
专业认证工程教育改革
创客类系统实训的自适应结构化模型
基于CDIO理念的计算机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
法国高等工程教育的早期发展
基于工程思维的Java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研究
金属材料类工程教育人才培养初探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和评价体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