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对外讲好中国故事

2020-12-14 03:54柳俊武
对外传播 2020年11期
关键词:战疫中新社抗疫

柳俊武

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是近百年来人类遭遇的影响范围最广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对全世界是一次严重危机和严峻考验。①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大考,也给了人们一些启示,本文以中国新闻社关于新冠肺炎疫情主题的对外传播实践为例,总结中新社在此次疫情中的报道方式与传播效果,探讨如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对外讲好中国故事。

一、聚力核心,全方位展現大国领袖风采

中新社聚焦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指挥战疫的关键举措和推动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的外交行动,及时播发文字、图片、版面、新媒体等融合产品逾千件,多角度宣介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方位展现大国领袖风采。

1.全方位聚焦习总书记指挥战疫、统筹发展的战略部署和关键举措,深化核心报道。

在融媒体栏目“近观中国”推出多品类多形式的系列报道。例如,《战疫关键时刻 习近平的敬与慎》从习总书记讲话中的“慎终如始”切入,指出在战疫“决胜之地”,习总书记向武汉人民致谢,向战斗在抗疫一线的人们致敬,并再次强调对科学防控始终如一的坚持,以及对长治久安制度化建设的思考,“敬慎”二字体现中国传统“善治”思想精髓。

2.以外宣视角聚焦习总书记推动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的外交行动,回应海外关切。

围绕习总书记致力推动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的外交行动,播发一系列深度报道,聚焦习总书记通过“元首外交”、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和助力国际社会抗疫的实际行动,为国际社会携手抗疫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彰显大国担当。例如,围绕总书记与外国领导人的密集通话和特殊外事会见,融媒体栏目“近观中国”连续推出系列解读:《战疫时刻,习近平如此“与世界说”》,梳理习总书记与世界“说信心”“说合作”“说友谊”的外事活动和重要论述,彰显我国以实际行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3.以独到的观察倾情呈现习总书记的人民情怀,展现大国领袖形象。

围绕习总书记今年全国两会首次到团组发言,在疫情防控、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等成为“时政热词”的特殊之年,习总书记的发言主题却并非这些年度“特别任务”,而是一个指向当前所有问题之“本源”的词汇——“人民”,官方消息稿中“人民”出现28次,中新社精心策划,以独到的视角推出评论《(近观中国)特殊之年的两会,习近平为何先提“人民”·》,从“人民”是特殊之年特殊两会的逻辑重心、是特殊之年中国抗疫的价值标尺、是特殊之年中国发展的着力导向三个层面,以故事、细节和数据等深入阐释展现习总书记的人民至上情怀。

二、应急逆行,深入一线,做好常态化抗疫报道

从疫情暴发到有序抗疫组织复工复产,再到现在的常态化抗疫报道,中新社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报道机制。

1.深入一线新闻现场,挖掘感人故事。

疫情暴发以后,中新社于2020年1月21日即启动应急报道机制,进入应急战时状态。在湖北和武汉等疫情严重地区,中新社总社部门、境内分社派出多位记者驰援武汉,与湖北分社一道,组成42人的前方报道组,副社长夏春平现场指挥报道。大年初三,笔者提着“中新社应急采访包”只身前往武汉进行抗疫报道。在这场战疫报道中,中新社投入全社采编力量全方位做好报道工作,除湖北以外,总社采编部门、驻全国各地分社和境外分社,投入疫情防控报道工作的采编人员逾1000人。

在进入一线现场后,报道组与总社前后方联动,深入医院、社区等重点场所,把疫情中的武汉及武汉人的生活真实全面呈现在读者面前。同时,中新社重点策划推出多个专栏或系列报道,聚焦一线医务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居民群众等群体的感人事迹。

2.全面展现抗疫成果,做好常态化报道。

经历了最初的迷茫之后,各方迅速进入状态,中新社也积极适应新形势,聚焦复工复产,全面展现大国抗疫成果,并做好疫情防控的常态化报道。例如,稿件《疫情下的在华外国人:坚守岗位 积极复工》展现了霍尼韦尔工程师、俄罗斯餐厅合伙人等在华外国人在疫情期间乐观向上的生活、工作和心理状态。推出“中国经济战疫录”系列报道,主动设置议题,通过采写播发对全球知名经济学家、国际金融和研究机构首席专家、跨国公司负责人的专访报道,客观理性分析疫情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短中长期影响,在有效驳斥“外资流出中国论”“全球产业链转出中国”等错误论调的同时,有理有据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突出传递外界对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与期待。

中新社还推出“海外看战疫”系列报道,借海外权威人士之口展现出国际社会对中国驰援、中国担当的赞赏,对中国优势、中国经验的认可,对中国政府、中国民众的支持和信心。对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美国白宫前应对埃博拉疫情协调官罗恩·克莱因、美国疾控中心前主任费和平等数十位知名人士进行了采访(专访)。

三、发挥通讯社优势,重点讲好涉外涉侨抗疫故事

中新社是一家以海外华侨华人、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与中国有关系的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国际通讯社。在此次战疫报道中,中新社的优势得以充分体现。

1.发挥信息采集优势,主动设置议题。

中新社充分依托境外分社、驻境内外记者、海外合作媒体、政府机构等,主动联系采访、通联视频素材,全方位采制点赞抗疫举措的好声音。发出视频和短视频产品逾70条,累计播放量超1.2亿人次:其中,首发《首尔市长朴元淳要“报恩”:首尔支持中国!感谢北京曾经帮助!》全平台播放量500万人次,获我驻韩国大使馆转载;中英文短视频《日本两位前首相为中国加油:你们绝不是独自一人》播放量超过1400万人次。

此外,中新社主动设置议题,化被动为主动。以受众关切为出发点,积极回应境内外舆论热点。推出《为什么新冠病毒难溯源·》《为什么新冠病毒疫苗研制如此“慢”·》等“为什么”系列报道,正面引领受众对新冠病毒及其相关医学科研的认知,有效解疑释惑。

2.聚焦全球抗疫,讲述中外人士抗疫故事。

捕捉中外凡人善举、凡人疫事,传递正能量。中新社记者采访疫情期间因“囧途”故事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受到关注的美国演员乔纳森·考斯瑞德,发出稿件《美国演员“曹操”的西班牙抗疫日记》,向外界讲述其曲折、暖心的归程故事,向外界发出“全人类携手共渡难关”的心声。

在展现我国对海外同胞关心关爱的同时,反映海外華侨华人积极抗疫、守望相助。播发稿件《西班牙华侨华人的抗疫志愿服务队》等,突出展现海外同胞在当地战疫的努力和成果,为海外华文媒体制作版面《疫情之下 这些海外同胞很可爱》。“同心战疫”视频访谈连线节目邀请意大利侨团负责人、华商代表和留学生代表,开展网络直播《侨胞讲述意大利疫情现状 侨团侨社如何共同抗疫·》,介绍在意侨胞在当地抗疫过程中做出的努力,境内平台阅读和播放量近28万人次。

策划推出“海外留守记”系列报道,集中反映海外华侨华人留守驻在国、互助抗疫。《老师要把这本书教会你们再回家!》报道了身在的意大利的汉语教师虽时刻牵挂着国内的家人,但仍不忘使命、坚守岗位的抗疫故事。《我在巴基斯坦给贫困家庭发“爱心包”》记录了巴基斯坦华侨华人协会秘书长助力当地抗疫的亲身体验。在微信平台推出“海外侨胞抗疫录”国别系列综合报道,集中讲述不同国家华侨华人的战疫故事。

3.以独特资源优化报道内容,凸显“侨”丰富“外”。

中新社综合运用海内外采集力量和媒体融合建设成果,统筹调动多年积累的海外华文媒体资源,构建包括中新社、中新网及系列社交媒体平台账号和中国侨网、“侨宝”客户端及其在境内外主流社交平台建设的账号集群在内的传播矩阵,加大内容供应,创新打造全球华文新媒体同心战疫信息服务平台,集成新闻报道、信息服务、直播答疑、服务咨询等多项功能,既实现了对“海外中国”舆论场的有效引导,又有效发挥了通侨心暖侨情作用。

同时,中新社努力凸显涉侨报道特色,增加形式多样的内容供给,以针对性、专业性做好涉侨新闻报道及舆论引导。如,结合海外疫情发展形势和海外侨胞的生存现状,持续宣介党中央、各地关心和帮扶华侨华人的举措成效;通过多个涉侨栏目生动记录海外华侨华人以祖(籍)国为坚强后盾,留守当地科学战疫的真实情况,报道海外侨胞携手战疫、助力驻在国抗疫的正面事例,突出守望相助、共克时艰的中华民族精神;围绕海外华侨华人遭受种族歧视议题,加大批驳力度,揭穿疫情加剧种族歧视的深层原因,讲清西方污名化中国等政治操作的恶劣后果,及时报道海外华侨华人勇敢应对歧视的案例,引导海外同胞以适当形式依法维护人身安全和正当权益。

四、创新报道方式,全方位讲好中国抗疫故事

围绕国际社会对中国疫情防控的关注,中新社创新报道方式,多层次、立体化、全方位讲好中国抗疫故事。

1.建立以海外华侨华人为目标受众的垂直传播矩阵

中新社形成的以海外华侨华人为目标受众的垂直传播矩阵,在此次报道中发挥了显著作用。据不完全统计,中新社的文、图、视频原创报道已获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法国、巴西、菲律宾、新加坡等国家及港澳台地区客户下载采用逾万次,一批稿件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国际主流媒体落地;向海外华文媒体提供专版及新媒体稿件50925版(篇),其中,向43个国家的80家海外华文报纸提供报道专版逾8700个,“海外直通车”效应突出。

2.利用新媒体平台和海外社交平台,形成传播合力

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和传播渠道,增强网上传播能力,制作推出网络新媒体产品逾135575件,截至2020年9月3日,新闻产品全平台阅读总数约477亿人次;由中新网官微主持的#关注新冠肺炎#话题阅读数达231.8亿人次;中国新闻周刊主持的#周刊君与你共同战疫#话题阅读数达136.7亿人次。微信阅读数10万+的稿件逾460篇;513条稿件被中央网信办全网推送。

中新社不仅在国内的新媒体平台上形成了良好的传播效果,在海外社交平台上也持续发力。自2020年5月份以来,中新社海外社交媒体账号推送文图、视频等相关稿件 388篇,总浏览量247.5万人次。如在优兔平台,推送系列原创视频,重点关注中外合作抗疫进展和抗疫人物故事等,其中,《留汉法国医生:备好香槟 待吾妻归来》播放量超过1.9万人次。

3.着力加强可视化传播,努力打造融媒体精品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对外报道中,中新社的可视化传播产品表现突出,充分利用了图片、视频、直播、漫画等多种传播手段,讲好中国抗疫故事。

中新社策划推出视频栏目“战疫Vlog”和“留守武汉Vlog”、视频专题“战疫日志”,受到海外媒体客户和普通网友的欢迎。例如,短视频《武汉志工》聚焦武汉志愿者汪勇舍生忘死为医院运送物资的故事,在境内外平台总播放量超过1000万次,被CNN采用。

在报道手段和表达方式上,中新社创新向境外推送海报、漫画、图解、H5等融媒体精品。例如,融媒体特稿《“我的城市生病了”,一首〈武汉伢〉听哭无数人》整合武汉封城后城市场景、公益歌曲“武汉伢”等元素,巧妙展现武汉这座英雄城市的独特魅力,在全平台累计播放量逾2100万次。又如,在境外社交媒体平台推出创意海报《如此新闻自由·》《“人权教师爷”们,请收起恶毒的冷箭!》,总浏览量约6万人次,正向引导海外舆情。

此外,制作五集全景式纪录片《中国战疫录》,记录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书写抗疫史诗和中外守望相助共渡难关,优兔、脸书、推特等主要海外社交平台播放量逾10万人次。《欧洲时报》、加拿大新动力传媒集团旗下的600新闻台、澳门广播电视台等近百家华文媒体播放全片。该纪录片俄语字幕版在哈萨克斯坦主流媒体以及格鲁吉亚收视率最高的“伊梅季”电视台黄金档播出。哈萨克斯坦《共青团真理报》不仅在其网站播出全片,还刊文推荐称“观众可通过纪录片的内容了解中国疫情发展的脉络,也能在纪录片的镜头中,寻找到中国如何控制这场疫情的答案”,并高度评价其“可视作人类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教学大纲”。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国新网,http://www.scio.gov.cn/zfbps/32832/Document/1681801/1681801. htm,2020年6月7日。

猜你喜欢
战疫中新社抗疫
“画”说抗疫
郑剑:争做战疫“急先锋”
团结抗疫
海外视角 新锐表达
战疫
抗疫中的“中国制造”
抗疫作品展
荆楚战疫之歌
携手“战疫” 福建省小学生“战疫”主题美术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