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导学模式下的翻转课堂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12-14 04:01吴春刘华欣袁丽屈小亚
科教导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生物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方法

吴春 刘华欣 袁丽 屈小亚

摘 要 探讨基于微课导学模式下的翻转课堂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效果。选取2019级护理专业53名学生为实验组,同年级同专业的56名学生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微课导学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面授教学方式。根据两组学生的小测成绩、课堂表现成绩、课程总评成绩及问卷调查结果,考察评估教学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组无论在小测成绩、课堂表现成绩还是课程总评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实验组对教学方式满意度较高。生物化学课程教学中采用微课导学模式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生物化学 教学方法 微课导学 翻转课堂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7.067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effect of flipped classroom in biochemistry teaching based on micro course guidance mode. 53 nursing students of 2019 level were selected as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56 students of the same major in the same grade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under the guidance of micro class, and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traditional face-to-face teaching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test, the classroom performance, the course evaluation and the questionnaire, the teaching effect was evalu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 In biochemistry teaching, the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ethod under the micro course guidance mode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independent learning,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ability,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and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effect.

Keywords biochemistry; teaching methods; micro course guidance; flipped classroom

生物化学是用化学、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体内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生命活动过程中的各种化学变化过程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生命学科。[1]生物化学是医学院校的核心学科之一,基础医学、临床医学、护理学及医药等领域均涉及到该学科的理论知识点及相关技术。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生物化学学科也得到了迅猛发展,近50年来有许多的进展与突破,成为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前沿学科之一。[2]生物化学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且抽象、繁杂,并且知识、技术等更新较快,使得该课程一直为医学院校里最难学的课程之一。[2,3]若只是按照传统的教授方法,将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学习兴趣。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生物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结合当下高校学生擅长使用移动通讯工具的特点,我们尝试将微课导学及翻转课堂融入到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以探索基于微课导学模式下的翻转课堂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2019年9 月-2019年12月,我们对本校 2019 级护理专业 53 名学生实施微课导学模式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创新。结果如下。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9年9 月至2019年12月在校学习的2019级护理专业2班53位学生,2019级护理专业5班56位学生。其中将1班53位学生,其中男2人,女51人,将此班设置为实验组。5班56位学生,其中男2人,女54人,将此班设置为对照组。两组学生为平行班级,学生在年龄、性别、教学内容、学生知识储备、入学成绩等无统计学差异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授课模式。实验组在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謝等四个章节内容进行教学改革,共16个学时的教学中采用基于微课导学模式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两个组由同一名教师完成的教学任务。以生物化学课程重点章节《脂类代谢》的教学为例,介绍基于微课导学模式下的翻转课堂教学应用于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开展过程,教学内容重点为甘油三酯代谢、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

1.2.1 实验组教学

(1)课前准备:使用超星学习通平台,在授课前两周选取电视剧抢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患者视频、“女生狂喝可乐1个月致酮症酸中毒险丧命”事件的新闻短片等作为导入。发布《脂类代谢-甘油三酯的氧化分解、酮体代谢及其生理意义、血浆脂蛋白代谢》微课程视频资料,并将本章的学习重点内容视频学习设置为学习任务点。待任务点完成率超过80%时,在学习平台讨论区发布:何为酮症酸中毒?为何严重糖尿病患者容易诱发酮症酸中毒?血浆脂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并在线答疑。在学习通平台将学生分成5个学习小组,选定每组小组长。在平台上发布作业:酮体代谢及其生理意义。学生完成相关资料查找及PPT制作。每组汇总制作一份PPT,课前1-2天提交给授课教师,教师批阅5份PPT后,对每组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学习流程总结为:临床病例视频导入→知识内容微课任务点完成→作业发布及完成→作业批阅→问题总结归纳。

(2)课堂设计:使用随机选派方式,每组抽取一名学生主讲课前准备好的PPT。此方式可达到鼓励并督促每位同学认真积极参与到课前准备工作中。主讲结束讲解后,其他组学生可对主讲人提出疑问或质疑,主讲人或同组组员进行解答。互动过程中,每组组长对发言学生做好记录,可作为平时成绩参考。授课教师在整个互动过程中,对学生的解答进行点评及总结,并对难点及学生理解不透彻的知识点做进一步深入引导。如在学习讨论完脂肪酸的%[氧化后,以计算18个碳的软脂酸彻底氧化分解能生成ATP的数量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难点的理解。教师可就这个问题分解,然后分步引导学生思考:18个碳的软脂酸可进行几次%[氧化?可产生多少分子乙酰CoA?一分子乙酰CoA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分解可产生多少分子ATP?教师通过将难点分解,由浅入深的引导、帮助学生将知识要点难点理解并掌握。在血浆脂蛋白代谢的翻转课堂教学中,可将一张血脂化验单发布给学生,让学生讨论化验单指标是否正常,反映了哪些健康问题。学习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及功能。引导学生思考:体内高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哪个含量增多会加重动脉粥样硬化?课堂设计总结为:PPT汇报展示→提出问题→讨论并解决问题→教师点评、总结。

(3)课后巩固及检测:教师将每个组PPT上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后发给各组,各组修改后,选取1-2份较优秀的PPT上传至学习平台供学生课后复习时使用。使用“学习通”平台,设置小测内容,用于检测本次翻转课堂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将基础知识点设置为选择题(20道,80分),将临床应用及分析设置为简答题(1道,20分),总分100分,小测时间为30分钟。课后教师就每组的PPT制作、讲解及解答问题的能力、课堂参与度等进行评分,作为本次课堂成绩。

(4)课程考核:课程理论成绩评定由形成成绩(50%)和期终考试卷面成绩(50%)组成。形成成绩组成及比例如下:学习平台任务点完成率成绩10%,课后作业成绩20%,课堂成绩20%,小测成绩50%。

1.2.2 对照组教学

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主要以PPT作为教学工具进行讲解授课,授课期间每堂课教师提问 3~4 次,记录课堂表现成绩,课后发布小测,学生自主安排完成。课程理论考核由平时成绩(40%)和期终考试卷面成绩(60%)组成。平时成绩包括出勤及课堂表现成绩(10%)及小测成绩(30%)。

1.3观察指标

学期末对比两组学生的总评成绩,評估两组同学的学习效果。制作调查问卷,对实验组学生开展授课形式认可度、满意度的问卷调查。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22.0 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x眘)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为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1)两组学生课程成绩对比。实验组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高,章节小测成绩、作业完成情况及总评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显著,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比见表1。

(2)两组学生对授课形式满意度对比。课程结束后对试验组学生就基于微课导学模式的翻转课堂教学形式的满意度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81.1%(43/53)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方法好,学习兴趣、积极性得到明显提升;13.2%(7/53)的学生认为此模式学习压力大,课前准备时间长,其不如传统教学;5.7%(3/53)的学生认为一般,无区别。

3 讨论

当代大学生处于一个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智能移动终端的高度普及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已离不开智能移动终端。智能手机的普及实现了自主化、个性化以及创新化学习的学习方式,[4]让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生物化学课程为医学院校的核心基础课程,因其知识点繁多、概念抽象、综合性强等学科特点,学习难度较大,进而使得学生学习兴趣较低,产生厌学心理。基于微课导学模式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的实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对生物化学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班级人数较多时,如何调动每位学生积极性,使得每位学生都真正参与到翻转课堂中。翻转课堂对授课教师的知识储备、时间把控能力、课堂掌控能力等要求较高,需要教师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课堂设计上。

参考文献

[1] 周春燕,药立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9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1-4.

[2] 李君兰,王永萍,杨奕樱.《生物化学》教学方法发展概况[J].生命的化学,2019.39(6):1247-1251.

[3] 王艳君,陈盛.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J].生物学杂志,2012.29(5):100-103.

[4] 刘小美,方肇勤.微信在医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存在的问题[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7.37(03):432-436.

猜你喜欢
生物化学翻转课堂教学方法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生物化学 临床检验基础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医学生物化学教学改革与探索
PBL与LBL相结合的教学法在高职护理专业生物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