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背景下农业类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特征初探

2020-12-14 04:01刘玉娟
科教导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胜任力辅导员

刘玉娟

摘 要 “双高计划”实施落地,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目标和新机遇,尤其是在乡村振兴这个大的环境下,农业类高职院校需要探索出人才培养的新路径。辅导员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参与者,其职业能力提升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本文着眼于农业类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的现状与发展,提出“双高计划”背景下辅导员的胜任力模型。

关键词 双高計划 高职院校 辅导员 胜任力

中图分类号:G45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7.037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double high plan" provides clear objectives and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gricultur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eed to explore a new path of talent training. Counselor is an important participant in the talent training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hose professional ability improvement is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ompetency of counselors in agricultura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mpetency model of counselor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high plan".

Keywords double high pla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ounselor; competency

2019年2月,《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双高计划”;4月,教育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项目遴选管理办法(试行)》,紧锣密鼓“双高计划”的提出赋予了新时期高职院校建设要求和目标。同时国家及地方相继发布并实施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2018—2022)》,农业类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培养更多农业产业链上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对农业类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顺应新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积极参与到双高计划中去,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持。因此提高辅导员职业胜任力迫在眉睫。

1 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概述

1.1 胜任力基本内涵

胜任力最早由美国学者DAVID C. Mcclelland 提出,用于表征员工具备其工作岗位所要求的知识、技能、自我意识、价值观、道德素养及个人特质等要素的能力评价,其1973年发表的《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中把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称为Competency(胜任力),并给出了胜任力的概念:胜任力是指那些能带来高效工作业绩的潜在特征。他的学生Boyatizis R. E(1994)[1]指出,胜任力是个体潜在的特征,可能是动机、特质、技能、自我形象或社会角色方面,或者其他所运用的知识体。国内学者仲理峰和时勘(2003)认为胜任力是指在某一岗位中,可以把表现优异和表现普通者区分开的个体潜在的较为持久的行为特征。胜任特征模型(Competency Model)是指承担某一特定的职位角色所应具备的胜任特征要素的总和,即针对该职位表现优异者要求结合起来的胜任特征结构。[2]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冰山模型将胜任力分为外显和内隐两个部分。知识和技能是属于裸露在水面上的表层部分,这部分是对任职者基础能力的要求,但它不能区别绩优者与一般绩效者(基准性胜任力质(Threshold Competence))。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属于潜藏于水下的深层部分的能力(鉴别性胜任力(Dif-ferentiating Competence)),是区分绩优者与表现一般者的关键因素。

1.2 国内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研究

通过中国知网进行主题检索,检索“高校辅导员”和“胜任力(特征)”文献较多,时间跨度40年,直接研究“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的文献显著减少,2004年开始出现相关研究2010年大幅度增加,这和16号文件、教育部24号令颁布相关较大。2012年全国首届辅导员职业技能竞赛成功举办,《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颁布实施,“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相关文献在2013年至2015年最多。

国内高校辅导员胜任力的研究,以顾倩(2004年)[3]《大学辅导员胜任力问卷的编制及初步应用》为起始,运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辅导员胜任力由12个维度组成:言语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原则性、心理辅导能力、理解尊重学生程度、职业忠诚感、观察能力、参与能力、个人魅力、思想道德修养水平、沟通能力、创新能力。郑柏松(2014)[4]根据新时期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特点分析指出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包括核心能力、基础能力、专用能力、发展能力四大类别。总体来说,本科院校辅导员胜任力研究较为成熟,且辅导员队伍建设比较成熟,而高职院校对辅导员队伍不够重视,以往研究涉及胜任力的也比较少。

2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能力的挑战

2.1 高职院校辅导员能力现状

我国职院校辅导员制度起步较晚,一些高职院校要求辅导员具备学校开设专业的学科背景,能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专业背景知识结构单一,工作经验缺乏,但在具体工作中,辅导员接触专业的机会少,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较多,这两者的矛盾使得辅导员自我定位不清晰,职业发展受限。而工作考核主要与绩效和成绩有关,提高辅导员职业能力方面的培训机会或者科研平台几乎没有,因此对辅导员的工作进行准确定性,关注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提升是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而本科院校更注重辅导员能力的提升,如:华南理工大学建立“双辅导员”和“辅导员做兼职思政教师”制度,鼓励培养专职辅导员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提升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西南交通大学坚持“相对稳定,合理流动”建设方针,鼓励辅导员积极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每年选派辅导员参加国内、国际交流,成立专项资金支持辅导员科研工作等等。

2.2 “双高计划”下农业类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要求

“双高计划”实施,高职院校扩招,给高职院校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农业类高职院校为国家培养着农业产业中不可或缺的技能型人才。如何发挥辅导员新背景下引导者指路人的职业角色,需要辅导员把个人职业发展与职业教育发展、国家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应加强对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和专业技能服务意识的培养,奠定农业类职业道路意识基础;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者,帮助学生确立“亲农、事农”的职业方向,积极参与促进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校企育人共同体;加强专业能力和工作创新能力提升,紧密结合“双高计划”改革任务,提升职业技能,创新工作模式。

3 “双高计划”下农业类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构建初探

教育部43号令《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规定了辅导员的八项主要工作职责,要求高校辅导员需要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教育引导能力、心理健康就业指导等能力,根据学生工作的特点,辅导员人格特质也应考虑进去。《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培训规划(2013-2017年)》中明确指出要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专业素养提升、职业能力培养。2014年《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印发将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化,提出了初级、中级、高级辅导员的标准。

结合国家对高校辅导员的要求,基于冰山模型,笔者走访了某农业类高职院校,对各专业辅导员及主管书记、人事部门负责人、学工部门负责人进行访谈,同时随机抽取对该校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进行访谈。分析访谈对象提出的辅导员胜任特征描述词汇,结合“双高计划”总体目标,构建农业类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见表1)。

个人素质:主要是辅导员个体具备的人格特点和素质特点,同时也支持着其他特征发挥作用。

职业知识:是个体了解情况、任务、问题、机会或知识的主体,它是帮助一个人了解和认识工作对象的基本条件。通常与工作实际内容相联系,同时也是支持职业能力维度发挥作用的基础。

职业能力:主要针对完成任务达成目标的行动基础。反映的是一个人能实现某种活动目标的综合素质,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使活动顺利完成。具體工作实践中,该维度往往是管理者所关注的重点。

工作态度:辅导员对自己职位所抱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此维度决定了一个人在遇到紧急事件时,排解压力、解决困难等一系列行为的有效性。

4 结束语

“双高计划”政策实对于社会企业参与开办高职院校的持续鼓励及相应政策细则的落地,为高职院校领域带来更多的发展与机遇。高职院校辅导员肩负着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任,其知识、能力、素质以及态度等胜任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育的效果,提高高职院校辅导员胜任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Arthur K Yeung.Competencies for HR professionals:An interview with Richard E.Boyatzis[J].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1996:119-332.

[2] 时勘.基于胜任特征模型的人力资源开发[J].心理科学进展,2006.14(4):586-595.

[3] 顾倩.大学辅导员胜任力问卷的编制及初步应用[D].山西大学教育学学院,2004.

[4] 郑柏松.高职院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构成与提升策略.中国成人教育,2014(06).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胜任力辅导员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高校辅导员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升探究
处级领导干部胜任力的自我评估与模型建构
浅议文科类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胜任力
高校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时代诉求与角色定位
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有为”也应“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