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导师制实践的成效、困境与路径研究

2020-12-14 04:01魏媛吴长勇
科教导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本科生导师制成效困境

魏媛 吴长勇

摘 要 本科生导师制是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之一,为了提高本科生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性人才的需求,贵州财经大学从2015级学生开始实施学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 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运行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一些困境。本文在分析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取得成效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实行本科生导师制面临的主要困境,并针对现有的困境提出相应的实践路径,以期为本科生导师制的持续推行和巨大作用的充分发挥提供参考。

关键词 本科生导师制 成效 困境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獻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7.011

Abstract The tutorial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s is one of the innovativ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 Gui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tarted to implement the academic tutorial system for students in 2015, which has achieved some results, but still faces some difficulties in the operation proces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achievement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utorial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main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tutorial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practical path for the existing difficul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ontinuous implementation of the tutorial system for undergraduates and the full play of its great role.

Keywords undergraduate tutor system; effectiveness, dilemma; path

1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成效

本科生导师制经过5年的实践,在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身心的健康发展、社会竞争能力的提高及对“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适应等方面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和潜能发挥。高校学生进校的学习能力、学科背景、兴趣爱好等均存在极大的差异。本科生导师制实施过程中,导师能根据学生个性化的差异及具体实际,注意因材施教,能够针对指导学生个体差异进行相应的指导,运用丰富、多样的指导内容和灵活、多样的指导方法,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和学习计划,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导师指导下,获得自身个性的最大发展、使自身潜能得以最大发挥,最终取得可喜的成绩,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

(2)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大学时期是学生形成科学“三观”的重要时期,但此时期学生生理和心理上处于不稳定发展阶段,是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阶段,加上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大学学习和身心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表现出自我控制力差、生活经验不足,对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正视失败和挫折能力低等,影响其正常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成长。导师推行后,导师通过差异化的指导,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心理调试和承受能力,能够正视失败和挫折,有较好的抗压能力,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促进了学生社会竞争能力的提高。新型育人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运用5年以来,教师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能力培养中发挥了极其重大的作用。导师指导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兴趣、特长制订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和课程学习计划,有利于学生确立长远和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同时导师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创新创业活动实践,对学生毕业设计、创新实践和就业训练的指导工作显著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社会竞争能力明显增强。

(4)促进了学生对“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适应。贵州财经大学从2016级开始实施“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教学改革模式,很多同学开始对这种新的教学改革模式不是很适应。指导老师就“大类招生、分流培养”的教学改革模式的目的、优势,专业分流的原则、模式、条件、依据、程序与办法等方面给学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指导学生如何选择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专业,以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人才的需求,经过导师的耐心指导,加快了学生对“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适应。

2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困境

(1)定位不够明确、岗位职责较模糊。本科生导师制在实施过程中,要求导师对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工作及就业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指导和管理,导师的具体职责比较宽泛,与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生活、工作和就业指导方面没有明确的工作职责细则,这就会出现导师与辅导员工作的盲区和重叠,职责划分不清晰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迷茫与困惑,且两种制度之间的职能协调有一定的难度,从而致使导师对自身的角色定位及职责不明晰,导师制的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工作效率较为低下,不利于导师工作的可持续运行。

(2)管理制度不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不健全。目前本科生导师的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具体表现在导师和学生的见面、指导缺乏制度规范;学生对导师的评价机制、导师工作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等不健全,主要表现在激励数量偏少,这就会导致导师工作积极性不高,而且导师对学生指导工作及产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因此无法科学的量化导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的所有投入,导致实质性的考核和评定不够不到位,难以对导师进行激励和约束,这使得本科生导师制持续推行存在一定的困难。

(3)指导过程监管不力,运行机制不健全。由于本科生导师制度处理运行初期,没有形成则多元化的督导团队对专业导师的指导过程进行监管、督促和指导,忽略了过程考核。教师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等双重任务,面对着各种改革、考核和辅导学生的压力,对于教师特别是青年指导教师来说是相当困难的,导致多数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流于形式。

(4)专业导师资源不足、结构不尽合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现实条件下,由于专业导师的资源不足,年龄结构、职称结构不尽合理,如30岁以下的教师占比高、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较少,与实行本科生导师制要求师资队伍的数量和结构存在一定的差距,本科生导师制面臨着如何使专业导师资源满足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困境。

(5)师生比不科学,生师比例过高。最早实施的导师制基本上是一对一的,在英国牛津大学,一位导师所带学生总数不超过 4 人,以学生为中心。但随着本科生人数的增加,大范围导师制的推行必然造成导师数量严重不足,实行一个年级导师所带的学生不超过10人,由于局限于师资,老师们基本上4 个年级共指导40个学生,生师比过高,对指导质量和效果产生极大的影响。

3 本科生导师制的实践路径

(1)进一步明确导师制定位,明确界定导师的职责。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避免导师与辅导员工作重叠,应调节并制订本科生导师与辅导员的工作细则,进一步明确导师制的定位,确立好本科生导师的职责,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让导师集中精力解决擅长的问题;导师在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质量的同时,要指导学生根据实际制订长远的职业规划和现阶段的学习计划,使学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树立积极向上的思想意识、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采取多种指导方式要对学生进行专业化和差异化的指导,每个学生阶段性的努力方向,指导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科学研究、创新创业活动等,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确保学生能够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完成其学业并能适应新时代不同岗位的工作。

(2)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建立科学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本科生导师制的遴选、聘用、过程监管、考评等管理制度。严格遴选和聘用导师,构建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导师指导过程考核。建立健全导师制的奖励约束机制,尽量把导师制考核内容量化,比如可通过英语四、六级和计算机等相关技能等级考试通过率、公开发表论文、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的获奖情况、考取研究生、毕业就业率、科研立项、申请专利等方面,实时量化导师工作,真正把相应的工作计入工作量,并实行奖优罚差。对真正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科研成果、继续教育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优秀本科生导师,应配套相应的奖励,给予优评评奖方面绿色通道,把导师工作考核与年度考核、评优评奖、职称、职务晋升等挂钩,以期更好地促进导师制的持续推行,更有效地保证导师制作用的发挥。

(3)进一步加强过程督导,健全导师制的运行机制。建立多元化的督导团队,进一步加强过程督导。学校教务处、高评中心、学工处、教师工作处联立成督导小组,指导和监督导师指导过程中履职情况,比如可通过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集体或个人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导师工作的评价。学院层面对导师的职责履行情况进行全过程的追踪管理。学校层面结合新时期本科生导师制的发展实际,建立健全本科生导师制的运行机制,保障导师和学生的权利和责任,促进本科生导师制可持续实施。

(4)大力引进和培养,加强专业导师的队伍建设。在扩大师资队伍规模的同时,切实提高师资队伍质量,抓好高端人才队伍建设,用好现有人才,引进紧缺人才,致力于培育一批拔尖人才,建设适应学校、学院发展规模及办学要求的稳定高素质师资队伍;优化师资结构,加大培养力度,重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科学分析学科专业发展前景,合理制定师资发展计划,着力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对生师比较高的专业,在进人计划安排上给予政策倾斜。加大师资培养力度,提升教师的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和专业水平。

(5)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学生与导师双向选择。健全导师制的考核评价体系,让导师根据考核评价体系要求并结合自身的实际选择学生,让学生根据学习兴趣自己选择导师,争取一个导师带4个年级的学生人数不超过 20 人,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精英方式的培养,提升本科生导师制的指导质量和效果,使导师制的巨大作用得以真正发挥。

参考文献

[1] 东珠加,程嘉祥,沈燕萍.本科生学业导师制模式研究与实践[J].江苏商论,2019(12):129-131.

[2] 吴彦博,张金宏,杨柳,杨薇薇.学分制下本科生导师制运行困境与对策研究[J].年轻人,2019(30):74,117.

[3] 陈琦.中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困境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9):70-71.

[4] 唐汉琦.我国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成效、问题与出路[J].重庆高教研究,2019.7(4):98-109.

[5] 廖彬羽.地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困境及其解决策略[J].青年时代,2018(7):189-190.

[6] 贺知菲.浅谈重庆市某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现状、问题与路径[J].青年与社会,2019(17):91-92.

[7] 张万里,蒋隆莹,陈桃淘,陈赓.基于新工科应用实践背景下本科生导师制的探索与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19(12):246-247.

猜你喜欢
本科生导师制成效困境
跟踪导练(一)
基于本科生导师制的图像处理与机器视觉综合设计改革与实践
学分制背景下本科生学业导师制的实施策略
本科生导师制实施现状分析
构建能动专业本导制实施的路径研究
安吉拉·默克尔能否解救欧洲的困境
A Boy and His Tr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