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力提升视角下高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2020-12-14 04:01陈娜
科教导刊 2020年19期
关键词:高校改革课堂教学

陈娜

摘 要 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所以课堂教学对教学质量有直接的、非常重要的影响。文章基于高校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以经济管理类专业为例,就其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转变教学观念、重塑高校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及优化课程设计等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人才培养及就业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经济管理类 课堂教学 改革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7.008

Abstract Classroom is the main channel of talent training, so classroom teaching has a direct and very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educational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ing the major of economic management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ir classroom teaching, and on this basis, we put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uch as changing the teaching concept, reshaping the classroom teaching content, innovating the teaching method, building a perfect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and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 design,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economic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college students' talent training and employment quality improvement.

Keywords economic management; classroom teaching; reform;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其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才,随着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社会对经济管理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高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应注重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和主战场,在某种程度上说,课堂模式基本决定人才培养模式。[1]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在2018年“中国大学教学论坛上”提到中国高校要打造的“金课”要具备高阶性、创新性与挑战度。而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型、应用型较强,但目前的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课堂教学与大学生学习需求、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2018年10月,教育部颁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通过教学改革促进学习革命” [2]等改进意见。为此,只有深入了解与分析经济管理类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才能找到提升经济管理类课堂教学质量的突破口。

1 当下经济管理类专业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对当前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课堂教学的发展情况和面临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方可对症下药,高效应对,这样才能够满足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教育教学要求。目前经济管理类专业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1 教学观念落后

教育传统观念的影响对大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过分强调教育者的权威性,突出老师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在教育中的位置,忽视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和个性的培养,忽视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的现象,使得学生从属于老师,这样一方面影响了课堂乃至整个学校的气氛,教学过程缺乏民主的氛围;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学生盲目迷信书本和权威,不能培养他们积极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意识。其次,人文关怀的缺失导致我国传统教育只重视对智育的教育,强调对知识的死记硬背,而轻视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这种情况造成了教学内容的不平衡,理论学习的比例过多;同时也造成了教学方式的不科学,“填鸭式”教学正是这种教学方式的真实写照。

1.2 教学内容单一

长期以来,学生知识学习书本化也成为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教学内容往往以理论学习为主,忽视对经济管理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養。从课程结构看,高校普遍重视必修课,忽视选修课;重视理论课,轻视实践课;重视单课课程,忽视综合课程。从课程内容看,大多高校采用规范化的统编教材,不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相对滞后。这种单一的课程结构和落后的课程内容直接导致学生学术视野狭窄、创新思维僵化。另外,在教授资料准备方面,没有结合市场经济变化和就业市场的人才真正需求,往往以老化的经济管理教材知识为主,从而导致学生的信息闭塞,知识滞后,不利于创造出适合多变市场的创新性成果。由于学生未亲身体验实践操作导致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很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非常有限,难以做到深人理解、融会贯通。此外,由于实践经验积累的缺乏, 单纯的理论学习, 也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热情,学生毕业后面对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时, 往往思维僵化, 适应力差、创新性不足。

1.3 教师教学方法未与时俱进

经济管理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另一个核心因素是教学方法。目前高校经济管理类大学生的培养方法仍然存在传统教学法,只注重知识的积累而忽视能力的锻炼,课堂上,仍然是以教师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为主,大部分教师把持着知识的话语权,把知识“置入”学生的头脑,很难做到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因材施教,学生只是被动式的听课,缺乏应有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此外,现在仍有一部分的高校教师教学保守,老旧。只专注于自己的工作任务、评职称以及生活中的一些琐碎事情使他们成为了风险规避者,不愿意花时间去接触新的事物,学习新的知识。比如,部分教师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案例陈旧等。更有甚者,只是按照课本的内容来课堂讲学,不能旁征博引,使经济管理类学生的学习范围受阻。毋庸置疑,这种机械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分析视角和思维模式变得单纯、狭窄,分析和解决问题也缺乏灵活性。

1.4 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经济管理类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为本身知识理论的框架就来自实践,更要应用于实践。所以,对经济管理类学生而言,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相比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来讲更重要。但是目前,经济管理类学生在实践教学方面依然存在定位模糊、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割离、实验教学师资团队缺乏、实践平台单一等问题。大多数高校仅仅将实验教学作为一种“教育补充”,只重视理论知识的教授,而忽略实验教学的设计,认为实验教学只是强化了专业技能的训练,甚至等同于“低层次”的熟悉业务流程。同时,由于严重缺乏专职化和专业化实验教师,实验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机制不健全等因素导致学生无法接受到系统化的培养和实践。此外,由于受时间、课时、经费支持等因素,学生参与实习及实践的机会很少,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1.5 教学过程设计不完整

首先,完整的教学过程应注重课前、课中及课后三个环节,但从目前高校教师教学现状看,大部分老师只注重课中的精心准备,重视课中内容的设计,而忽视课前对学生的预习引导及课后的反馈总结。课前,很少有老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老师也不了解学生真正需要什么,由于不了解学情,所以也无法做到因材施教。课中,虽然教学内容丰富,但忽视调动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思考的积极性,课后缺少对授课内容及教学效果的反思,老师往往以布置作业作为巩固练习,但很少提到值得进一步探索及思考的问题;其次,缺少相对平等的师生关系。目前“专制式”的师生关系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锻炼。“教”垄断着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即使有好的想法及见解也很少有机会表达,久而久之,学生就不善于独立思考,缺乏主见。教师一般垄断了课堂教学的话语权,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很少,这样不利于培养他们敢于讨论、勇于质疑的精神,也无法锻炼他们的分析能力和批判能力,师生无法平等地对话。

2 经济管理类专业课堂教学改革建议

根据教育部长陈宝生指出的课堂教学改革应把握“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素质教育在课堂、坚持教为学服务”等理念,针对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以下课堂教学的改革建议:

2.1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教学总原则应从“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加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力度,善于给教学留白,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以启发学生探索学习、创新学习,在角色定位中,教师只是学生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而学生才是真正的实践者,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

2.2 重塑课堂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上,要时刻关注学科发展动态,引进前沿知识,更新教学案例,拓宽学生视野。既有丰富实际的教材内容,又有知识的拓展和延伸。现在教师和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多,大量专业的书籍、期刊和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我们提供了众多的学习素材,线上可通过引进知名院校的慕课让学生对基本知识有所掌握与补充,线下除了专题教授外,还有企业家进课堂、学生参观企业等方式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直观的了解和认识。

2.3 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除了知识传授,更应该注重学生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真正做到“授人以鱼,授人以渔”。在课堂教学中,采用了对比式,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讲授、自学、讨论会、实习、企业家访谈等多种教学形式,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思考能力,分析问题解决向题的能力,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2.4 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线下主要通过翻转课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通过借助雨课堂、学习通等教学辅助软件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除了分组讨论、案例分享等教学实践外,同时可聘请资深优秀企业家进课堂互动、让学生与优秀校友零距离对话、学生进企业实习以及做企业调研、调查等方式扩展学生视野,以促进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锻炼及提升。

2.5 优化教学过程设计

首先,课前,通过问题导入、短视频观后感、学生自测等方式了解学情,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真正需要,然后有针对性的准备授课内容;课中,通过小组讨论、专题研讨、案例分享、团队展示、课外实践等方式翻转课堂,让学生真正参与进来;课后,通过留言互动、读书笔记、沟通交流等方式及时反馈及总结教学效果。其次,创建民主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转变角色,从传递者变为引导者,摆正自己的位置,将“主宰”作用变为真正的“主导”作用。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下转第18页)(上接第15页)敢于质疑和辩证的对待所谓的书本权威、经验权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讨论、交流的良好习惯及善于发现新问题的能力。

3 结语

课堂是高校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新时代高校课堂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但學生依然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致使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主动性不强,由此也影响了教学质量、就业能力的提升。高校教育改革的潮流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经济管理类专业教学更应该通过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重塑课堂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及优化教学过程设计等途径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及就业质量提升。

参考文献

[1] 张敏,任莉,朱雨薇,蒋招金.基于全人格育人理念的高职课程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1671-9581.

[2] 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1810/t20181017_351887.html,2018-10-17.

猜你喜欢
高校改革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