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原发性腺鳞癌3例

2020-12-14 09:48:32乐丽丽何慧
浙江实用医学 2020年4期
关键词:正常值鳞状鳞癌

乐丽丽,何慧

(舟山医院,浙江 舟山 316000)

肺原发性腺鳞癌(Adenosquamous carcinoma of the lung,ASC)是肺恶性上皮性肿瘤的一种相对少见的组织学类型,肺原发性腺鳞癌的发病率约1%~4%,是一种发病率低、侵袭性强、预后差的恶性肿瘤[1]。根据肺腺鳞癌的诊断标准,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非小细胞肺癌,同时显示鳞癌和腺癌两种成分,且其中任何一种成分至少占全部肿瘤的10%[2]。本文回顾性分析3例肺原发性腺鳞癌的临床特征、病理诊断、预后等,并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 患者,女,58岁,因“CT发现左下肺结节3天”于2019年3月15日入院。否认吸烟史。查体无殊,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 45.8U/mL(正常值<35U/mL),铁蛋白 848.6ng/mL(正常值<80~130ng/mL),SCC 0.52ng/mL(正常值<1.5ng/mL),CEA 2.48ng/mL(正常值 2.5~6.9ng/mL)。CT见左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见团块状高密度影,边界尚清,大小约3.2cm×3.4cm,跨斜裂生长,部分层面与主动脉关系密切,边缘见分叶状改变,近段支气管截断,斜裂胸膜牵拉、增厚;VR重建示肿块饱满,见多发棘突形成,肺门及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考虑癌(图1)。行胸腔镜下左下肺癌根治术,术中见左下肺癌肿物,大小约 3.0cm×3.0cm, 伴第 4、5、7、11 组淋巴结肿大,术中快速病理示:(左下肺)炎性病变,另见有异型上皮样细胞,性质待定。肺叶切除标本大小约15.0cm×8.0cm×6.0cm,距支气管切缘约2.0cm见一大小约3.0cm×2.5cm肿物,切面灰白、质硬,肺膜凹陷,肺门处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病理诊断:左下肺周围型腺鳞癌,以鳞癌为主,伴10%腺癌。淋巴结未见癌转移。免疫组化(图 2):鳞状上皮 P63(+),腺上皮 TTF-1(+),鳞状上皮 CK5/6(+),鳞状上皮 P40(+),鳞状上皮 CK5/6(-),腺上皮 NapsinA(+),Ki-67 30%。患者术后辅以吉西他滨针1.7gd1+顺铂60mgd1-2化疗5个疗程。末次随访时间2019年8月15日,目前尚存活。

例2 患者,女,60岁,因“体检发现左肺占位1天”于2019年9月6日入院。否认吸烟史。查体无殊。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 14.8U/mL(正常值<35U/mL),铁蛋白 51.9ng/mL(正常值<80~130ng/mL),SCC 0.83ng/mL(正常值<1.5ng/mL),CEA 2.94ng/mL(正常值2.5~6.9ng/mL)。CT示:左肺上叶斜裂旁可见团块状密度增高影,范围约2.3cm×4.3cm,边界清晰,局部与胸膜黏连,可见毛刺,肺门及纵隔未见肿大淋巴结,肺癌考虑。行胸腔镜下左上肺癌根治术,术中见左上肺一大小约3.0cm×4.0cm肿块,侵及胸膜,伴第 5、6、7、8、9、11 组淋巴结肿大。术中快速病理诊断:左下肺低分化癌。肺叶切除组织,大小约9.0cm×7.0cm×4.0cm,紧贴肺膜下见一灰白肿块,大小约2.9cm×1.6cm,切面灰白、质中。病理诊断:左上肺周围型腺鳞癌,以腺癌为主,伴15%鳞状细胞癌,侵及肺膜,脉管内见癌栓,支气管切缘阴性。淋巴结转移情况:支气管旁1/2,第5组1/1,第11组1/2。免疫组化:鳞状上皮 P63(+),腺上皮 CK7(+),Ki-67 30%,腺上皮TTF-1(+),鳞状上皮CK5/6(+),鳞状上皮 P40(+),腺上皮 NapsinA(+)。患者未行EGFR基因检测,术后辅以吉西他滨针1.6g d1、d7+顺铂50mg d1-2方案化疗4个疗程。末次随访时间2020年1月1日,恢复良好。

例3 患者,男,60岁,因“确诊右下肺癌2月余,要求化疗”于2020年2月11日入院。2个多月前在上海肺科医院查CT发现 “右下肺癌”,进一步行肺穿刺,病理示“鳞癌”,后行2个疗程“吉西他滨针1.6g d1、d8加卡铂针530mg d1”方案化疗。否认吸烟史,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 9.6U/mL (正常值<35U/mL), 铁蛋白680.1ng/mL(正常值<80~130ng/mL),SCC 2.67ng/mL(正常值<1.5ng/mL),CEA 6.94ng/mL(正常值 2.5~6.9ng/mL)。CT示:右下肺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大小约2.5cm×3.0cm,边缘见分叶及毛刺,内见空洞影,邻近胸膜牵拉凹陷,考虑恶性肿瘤。入院后行胸腔镜下右下肺切除术加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见右肺与胸腔广泛黏连,右下肺可见一肿块,大小约 3.0cm×2.5cm,未侵及肺膜,伴第 7、10、11组淋巴结肿大,术中快速病理示:右下肺低分化癌。肺叶切除标本,大小约 14.0cm×7.0cm×3.2cm,距离支气管切缘约2.0cm见一灰白肿块,大小约3.0cm×2.0cm,切面灰白、质中,紧贴肺膜。病理诊断:右下肺周围型腺鳞癌,以低分化鳞状细胞癌为主,浸润性腺癌约占20%(筛状成分和微乳头状成分),肺膜未累及,支气管切缘阴性。淋巴结转移情况:支气管旁2/3,第7组3/3,转移成分均为腺癌。免疫组化(图 2):P63 鳞状上皮(+),TTF-1 腺上皮(+),CK5/6 鳞状上皮(+),P40 鳞上皮(+),NapsinaA 腺上皮(+),Ki-67 50%。术后未行EGFR基因检测,辅以多西他赛针120mg d1+卡铂500mg d1方案化疗3个疗程。末次随访时间2020年5月16日,患者恢复良好。

2 讨论

肺原发性腺鳞癌是一种发病率极低、侵袭性强、预后差的恶性肺肿瘤。肺腺鳞癌通常发生于有吸烟史的老年男性,本组3例中仅1例男性患者,3例均无吸烟史。ASC与其他类型的肺癌较相似,无特殊临床表现[2],本组3例均因CT发现肺部结节入院后确诊。Jin等[3]回顾性分析肺癌患者术前CEA和SCC水平,认为腺癌患者术前CEA和SCC水平升高可能是ASC的潜在预测因子,而本组3例血清肿瘤标记物CEA和SCC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内,而CA125和FER却不同程度地升高,提示血清肿瘤标志物对ASC的诊断缺乏特异性。

腺鳞癌指同一个肿瘤实体内既存在腺癌成分又存在鳞癌成分。2015年WHO肺肿瘤分类 (第5版)中肺腺鳞癌的诊断标准为[2]:肺腺鳞癌为一类显示鳞癌和腺癌两种成分的癌,且其中任何一种成分至少占全部肿瘤的10%。目前,手术切除大体标本病理诊断被认为是最有效诊断肺ASC的方法。本组3例肺ASC镜下均可见鳞癌及腺癌两种成分。腺鳞癌中鳞癌成分以低分化为主,肿瘤细胞呈片巢状生长,间质成分少,可见极少许角化珠及细胞间桥、坏死形成。腺癌的成分以低分化为主,肿瘤细胞呈片状分布,可见微乳头、筛状、少许腺管结构;同一癌巢内可见腺癌及鳞癌混合生长或各自独立生长,可见淋巴结转移。与单纯肺腺癌和鳞癌相比,肺ASC恶性程度更高,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及脑转移,预后更差。当ASC组织分化程度较低时,需与以下疾病鉴别:(1)低分化鳞癌。ASC免疫组化可见TTF-1 和 NapsinA(+)。(2)低分化腺癌。ASC 免疫组化可见 CK5/6、P63、P40(+)。(3)高级别粘液表皮样癌。具有粘液上皮成分和鳞样细胞的混合特征,在支气管内外生长,存在典型的低级别粘液表皮样癌区域,缺乏角化、管状、腺泡状、乳头状生长模式,TTF-1(-)。

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被认为是ASC标准的治疗方法,但无统一的化疗方案,本文3例均采用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术后辅助含铂类药物化疗,随访至术后2个月~1年,目前仍存活。Li[4]等通过SEER数据库收集肺ASC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Nomogram模型推测手术切除的ASC患者可能是辅助化疗的合适人选。铂类为基础的术后化疗至少4个疗程,可以提高肺ASC患者的生存率[5]。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如厄洛替尼和吉非替尼可以作为晚期EGFR突变的肺ASC患者的有效治疗策略[6]。有研究发现[7],95例肺腺鳞癌样本中,17例行EGFR基因检测,突变率5例(29.41%),19del为 3 例(17.65%),S768I为 1 例(5.88%),L858R 为 1例(5.88%)。本组 3例均未进行基因检测,临床建议ASC患者进行EGFR检测。

图1 肺原发性腺鳞癌CT表现。1A:CT增强示左肺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见团块状高密度影,大小约3.2cm×3.4cm,跨斜裂生长,部分层面与主动脉关系密切,边缘见分叶状改变,近段支气管截断,斜裂胸膜牵拉、增厚;1B:VR重建示肿块饱满,见多发棘突形成边缘见分叶及毛刺,内见空洞影,邻近胸膜牵拉凹陷(箭头)。

图2 肺原发性腺鳞癌镜下表现及免疫组化。2A:光镜下可见肿瘤鳞癌(红箭)和腺癌(白箭)成分,鳞状上皮呈片巢状生长,间质成分少,可见极少许角化珠及细胞间桥、坏死形成,腺上皮肿瘤细胞呈片状分布,可见微乳头、筛状、少许腺管结构(HE×200);2B:鳞状上皮 P63(+)(En Vision×200);2C:腺上皮 TTF-1(+)(En Vision×200);2D:鳞状上皮CK5/6(+)(En Vision×200);2E:鳞状上皮 P40(+)(En Vision×200);2F:腺上皮 NapsinA(+)(En Vision×200);2G:Ki-67 30%(En Vision×200)。

总之,ASC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一个特殊亚型,与单纯肺鳞癌或腺癌相比,ASC恶性程度更高,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为首要治疗方案,术后可辅以含铂药物化疗,对有EGFR阳性突变证据的患者,EGFR-EIKs可作为ASC的辅助治疗。

猜你喜欢
正常值鳞状鳞癌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云南医药(2021年3期)2021-07-21 05:41:06
基于深度学习的宫颈鳞癌和腺鳞癌的识别分类
断层超声联合盆底肌力评估界定产后妇女肛提肌尿道间隙正常值的探讨
前、后张力差对钽箔材轧制过程稳定性的影响
巨大角化棘皮瘤误诊为鳞状细胞癌1例
不同月龄婴儿ABR正常值分析
Polo样激酶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整合素αvβ6和JunB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生理体液法测定40例健康志愿者血浆游离氨基酸正常值
姜黄素对皮肤鳞状细胞癌A431细胞侵袭的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