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强艳,王俊华,余志鹏
(横店文荣医院,浙江 东阳 322118)
心脏康复在现代医疗系统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在多项试验中得到证实,并确定了其对心室重构、运动能力和心血管结局的益处[1]。心脏康复降低了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风险,改善其生活质量[2]。Van等[3]认为,中-高强度的运动对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较为安全。运动强度处方综合了患者的锻炼能力及运动风险,是心脏康复训练的关键[4]。本文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或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进行心脏康复训练,评估心脏康复训练对冠心病患者左室射血分数的影响,进一步明确其治疗价值。
1.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5月-2016年12月本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7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1例失访,最终159例获得随访。159例中男110例,女49例,年龄52-86岁。患者均诊断为STEMI或NSTEMI,且接受PCI或CABG治疗。排除既往有心源性休克病史、肺栓塞病史、有心脏起搏器植入、各种慢性疾病的终末期患者[5]。以左室射血分数40%数值为标准,将所有受试者分为两组,其中LVEF≥40%组共122例,LVEF<40% 组共37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2 方法 采用德国耶格公司产的心肺运动仪(型号:MasterScreen)进行心脏康复训练,具体方案参照美国心脏病学会的心脏康复训练指南[5]:患者从床上四肢体被动运动逐步过渡到以步行、踏车等主动运动,在运动平板仪上进行快走和慢跑。运动从较小强度开始逐渐递增,期间需有康复医师陪同,且持续心脏监测生命体征以防意外[6],训练 45min/次,2次/周,第 1期持续 5周;第2期频率增加至3次/周,共训练 5个月。NSTEMI及接受PCI的患者在治疗后4周内进行初次评估康,STEMI和接受CABG的患者在2周内初次评估[5]。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3 观察指标 心脏病复训练5个月后重新评估患者LVEF水平,并进行康复前后比较。随访至1年,记录心力衰竭、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及脑血管事件(脑卒中或短暂性缺血发作)的发生次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内前后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并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进行比较。
2.1 心脏康复情况 5个月后,LVEF<40%组有24例(64.9%)康复后LVEF≥40%。组内前后比较,两组康复后LVEF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
表2 两组康复前后LVEF水平(±s,%)
表2 两组康复前后LVEF水平(±s,%)
与康复前比较*P<0.05
组别 n LVEF康复前 康复后LVEF<40%组 37 29.6±7.7 37.5±10.3*LVEF≥40%组 122 43.2±4.8 50.5±9.6*
2.2 随访情况 1年内,LVEF<40%组共7例出现心血管事件7例(18.9%),其中心力衰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各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1例;LVEF≥40%组共5例(4.1%)出现心血管事件,其中心力衰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各2例,急性冠脉综合征1例。
欧洲心脏病学会心衰指南中的第一类建议是对患者进行定期的体育锻炼和有组织的运动训练[7]。O’Connor等[8]发表在 JAMA上的 HF-ACTION是目前为止国际上最大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其在大量心力衰竭患者中证明了体育锻炼的安全性,分析指出,运动训练使全因死亡率和住院率降低了11%,心血管死亡率和住院率降低了15%[9]。本文在LVEF<40%组37例中24例(64.9%)心脏康复训练后左心室功能得到明显改善,且两组康复后左心室功能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有研究认为LVEF<40%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天内死亡、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复发性心肌梗死的独立预测因子[10-11]。本研究随访1年发现,LVEF<40%组共7例(18.9%)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LVEF≥40%组中共5例(4.1%)在康复治疗后再次发生心血管事件。作者认为通过长期的心脏康复训练可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具有心脏保护作用。
动态心脏康复训练可能需要进一步多样化,并且应对冠心病脉患者行监督和运动干预,特别是在治疗后前4周,最大程度地提高动态心脏康复训练期间的强度[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