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川芎嗪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患者血脂的影响

2020-12-14 03:53广东省东莞市望牛墩医院523000梁志芬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23期
关键词:川芎嗪附表稳定型

广东省东莞市望牛墩医院(523000)梁志芬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性冠脉综合征,病因是冠状动脉痉挛及狭窄、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等所致[1]。该疾病临床症状多表现为胸痛或胸部不适,疼痛持续时间超过0.5h,轻者循环系统遭到破坏,重者会出现心衰,甚至存在生命危险,同时该疾病还极易并发心肌梗死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2]。目前,临床对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治疗多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他汀类药物等西药治疗,虽然这类药物能改善患者部分症状,但长期用药极易对患者机体产生毒副作用和耐药性,从而降低治疗效果[3]。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添加丹参川芎嗪与低分子肝素,可较好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因此,本文就丹参川芎嗪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患者血脂的影响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2例。纳入标准:①符合《物理诊断学》(第四版)诊断标准[4];②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本研究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心、肝等脏器严重损伤患者;②精神障碍患者。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对照组患者年龄范围为45~72岁,平均年龄(59.24±5.27)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4.48±1.04)年;观察组患者年龄范围为47~75岁,平均年龄(60.97±4.27)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01±1.07)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给予患者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比索洛尔、立普妥、单硝酸异山梨酯、盐酸维拉帕米片等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丹参川芎嗪与低分子肝素。用法:丹参川芎嗪15ml+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1天/次;低分子肝素0.4ml,皮下注射,12h/次。两组疗程:4个疗程,每疗程为7天。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肌缺血时间、心绞痛频率、血脂情况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记录两组患者心肌缺血时间、心绞痛频率、血脂变化情况。临床疗效评测标准:若患者症状发作次数降低超过80%,则判定为显效;若患者症状发作次数降低在50%~80%间,则判定为有效;若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则判定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此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s),使用x2检验计数资料(%),若检验结果为P<0.05则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肌缺血时间、心绞痛频率比较 经比较后发现,治疗前,观察组的心肌缺血时间、心绞痛频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肌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心绞痛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1。

附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肌缺血时间、心绞痛频率比较(±s)

附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肌缺血时间、心绞痛频率比较(±s)

组别 例数 心肌缺血时间(分/天) 心绞痛频率(次/天)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1 64.26±9.24 37.51±5.07 7.84±2.01 4.26±1.17观察组 32 63.74±9.15 13.91±4.41 7.54±1.98 2.25±0.62 t 0.09 7.76 0.25 2.91 P>0.05 <0.05 >0.05 <0.05

附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情况比较(±s,mmol/L)

附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情况比较(±s,mmol/L)

组别 例数 低密度脂蛋白 总胆固醇 甘油三脂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1 3.59±0.57 2.54±0.22 5.47±0.63 4.49±0.37 1.92±0.38 1.55±0.17观察组 32 3.61±0.54 2.01±0.24 5.55±0.58 3.99±0.31 1.88±0.43 1.23±0.15 t 0.06 3.96 0.21 2.26 0.17 3.13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附表3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脂情况比较经比较后发现,治疗前,观察组的血脂水平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血脂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2。

2.3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经比较后发现,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4.19%)(P<0.05),见附表3。

3 讨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破裂或溃疡、表面血栓形成、炎症进展等造成不稳定心肌缺血的一种综合征[5][6]。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饮酒、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也极易引发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体征表现为心尖部可闻及一过性第三、第四心音,缺血发作时或发作后即可闻及收缩期二尖瓣反流性杂音。不稳定心绞痛病情发展较快,致死率高,患者病发后,一般让患者卧床休息1~3天,采用盐酸维拉帕米片来缓解患者疼痛程度,采用阿司匹林等药物来抑制病情发展,可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及心肌梗死发生[7]。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血脂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增加丹参川芎嗪与低分子肝素。中医认为不稳定性心绞痛属于“心痛”范畴,是因心脏受损而致使血气不足,引发血瘀、寒凝、胸痹、心痛等[8]。针对这一症状,中药丹参川芎嗪中含有的丹参具有水溶性、脂溶性,可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加快纤维溶解的作用;同时川芎能刺激脊髓反射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延脑呼吸中枢的兴奋度,可起到活血化瘀、促进体液循环的作用,从而改善患者血脂水平。本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的心肌缺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心绞痛频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是因为低分子肝素通过与抗凝血酶Ⅲ结合,改变抗凝血酶Ⅲ结构,抑制丝氨酸蛋白酶,从而增强抗凝作用,缓解冠状动脉管腔堵塞,利于患者心肌缺血的改善;此外,低分子肝素与阿司匹林相互作用,能有效降低心绞痛发作次数[9]。本文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74.19%)(P<0.05)。这是因为丹参川芎嗪具有改善机体微循环、扩张冠状动脉、加快红细胞流速、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低分子肝素具有药效时间长、对血小板功能影响小、不与血管内皮细胞结合等特点,可显著改善患者冠状动脉血流、降低心肌缺血发生,利于患者病情快速恢复[10][11]。丹参川芎嗪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两种药物在机体内相互作用,可促进患者机体血液循环,增强抗血栓能力,从而加快病情好转,提高临床疗效。

综上,丹参川芎嗪与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心肌缺血时间,降低心绞痛频率,改善血脂情况,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川芎嗪附表稳定型
川芎嗪对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与血脂和炎症指标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32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对慢性稳定型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川芎嗪联合丹参多酚酸对家兔的抗凝血作用及其机制
附表6 2021年饲料添加剂产品批准文号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
附表4 湖南省饲料添加剂企业名单(2021 年1 月1 日—2021 年2 月28 日)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及丹酚酸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