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瑞娟 杜彦萍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中医医院 宁夏 中卫 755000)
肺炎喘嗽是一种以咳嗽、鼻煽、痰壅、发热、气促等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儿科疾病,随着病情加重,患儿还可表现出涕泪俱闭、面色苍白、张口抬肩、口唇发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质量与健康成长。由于患儿较为年幼,机体抵抗力差,为防止累及重要脏器,需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1]。笔者将75 例肺炎喘嗽患儿应用痰喘散穴位敷贴治疗,分析如下。
遴选我院近三年来接治的150 例肺炎喘嗽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n=75 例)和对照组(n=75 例),两组的各项临床资料均可比(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分析(±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分析(±s)
组别 例数 男性(例) 女性(例) 年龄(岁)治疗组 75 49(65.33) 26(34.67) 4.93±1.14对照组 75 46(61.33) 29(38.67) 5.02±0.86 t[χ2] 0.9310 0.8567 1.0141 P>0.05 >0.05 >0.05
对照组实施常规疗法:采取抗感染、化痰止咳、解痉平喘、拍背吸痰等措施,并雾化吸入0.5~1mg布地奈德混悬液,2次/d。治疗组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再应用痰喘散穴位敷贴:将白芥子、甘遂、细辛、延胡索以1:1:2:3 的质量比混合均匀,研磨成粉末,之后再以1mg:1ml 的比例加入适量蜂蜜和醋调制;将其制成方形药饼,尺寸为1cm×1cm,敷贴于患儿的膻中穴、大椎穴、定喘穴、肺腧穴、天突穴等穴位,1 次/d,每次敷贴1.5 ~2h。治疗1w 后,分析两组疗效,比较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
当咳嗽等症状基本消失,恢复正常体温和血常规,肺部啰音消失,X 线片检查结果显示肺部病灶基本吸收时为显效;当症状明显好转,肺部啰减少,肺部病灶部分吸收时为有效;当症状、体征无好转,肺部听诊仍可闻及水泡音时为无效。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行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应用痰喘散穴位敷贴的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67%,与对照组(82.67%)相比,差异显著(χ2=5.3737,P<0.05)。见表2。
表2 两组疗效分析[n(%)]
治疗组的咳嗽消失时间为(4.57±1.46)d,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为(3.35±0.92)d,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为(5.51±1.63)d,住院时间为(7.04±1.48)d,比之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分析(±s,d)
表3 两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分析(±s,d)
组别 例数 咳嗽消失时间 体温恢复正常时间 肺部湿罗音消失时间 住院时间治疗组 75 4.57±1.46 3.35±0.92 5.51±1.63 7.04±1.48对照组 75 6.71±1.84 4.69±1.08 7.74±2.06 8.35±1.96 t 7.8902 8.1797 7.3518 4.6193 P<0.05 <0.05 <0.05 <0.05
中医认为,小儿肺炎喘嗽的病因包括内因、外因,前者是因小儿脏器娇嫩,形气未充,卫外不固;后者包括风邪入侵,或因咳嗽、感染等诱发。风邪可经皮毛或口鼻等部位进入体内并侵犯肺卫,使肺气失司,郁而化热,热灼肺津,炼液成痰,痰与热结,阻于气道,导致肺气郁闭,出现痰鸣、咳嗽、鼻翼煽动、气喘等症状,从而诱发肺炎喘嗽。因肺炎喘嗽的主要病因为邪热闭肺、肺气闭郁,故治疗关键在于宣肺开闭、清热解毒[2]。穴位贴敷疗法是基于中医经络学说而出现的独特疗法,它综合参考临床实践、病证、穴位等,应用合适药物敷贴和刺激穴位,达到穴效、药效等目的[3]。
本研究分析了痰喘散穴位敷贴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临床效果。痰喘散方中,白芥子温经通络、止咳化痰,甘遂可散结消肿,细辛可解表散寒、通窍祛风,延胡索可理气止痛、活血化瘀;诸药合用,共奏行气活血、利气豁痰、温肺化饮、散寒祛风之功效[4]。将该方贴敷于膻中等穴位,可持续经皮肤渗透至体内,从而祛除肺部寒邪,增强脾胃功能,温阳通络,补益肺气,止咳平喘[5]。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以及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比之对照组,差异均显著(P<0.05)。证实痰喘散穴位敷贴的效果颇优。
综上,痰喘散穴位敷贴可有效治疗小儿肺炎喘嗽,可迅速改善咳嗽等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