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成效

2020-12-14 13:59马胜春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恩格尔系数省区平均水平

马胜春

(中央民族大学 管理学院,北京 10008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历史、经济、地理、文化等多种原因,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一直相对滞后,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逐步拉大。鉴于此,200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对我国西部12 省区在资金投入、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吸引人才和发展教育科技方面给予倾斜政策。同年,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将实施西部大开发、促进地区协调发展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此后,为扶持民族地区发展,国家相继实施了涉及财政税收、民族贸易、兴边富民、扶贫开发等扶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民族地区经济总量持续增长,产业结构分布趋于合理,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改善,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同时,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任务也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将以我国民族八省区(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为例,简述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我国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成效。

一、民族地区经济总量快速增长

2000 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提出增长与发展的不同,但要谋求经济发展,经济增长是不能忽视的。谭崇台指出,“发展中国家须在经济持续而稳定增长的基础上谋求经济全面而协调的发展”[1](5)。从西部大开发的阶段目标来看,西部大开发第一阶段(2000~2010 年)的目标是经济总量增长趋近全国平均水平,第二阶段(2010~2030)的目标是经济增长整体加速发展[2](3)。从经济增长来看,2000年以来,民族八省区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经济年均增速多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0 年,民族八省区地区生产总值为8 410.75 亿元,2018 年达到90 576.42 亿元,年均增速为14.12%,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13.69%)。分省区来看,2000年,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八省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分别为1 401.01亿元、2 050.14亿元、993.53亿元、1 955.09亿元、117.46 亿元、263.59 亿元、265.57 亿元和1 364.36 亿元;2018 年分别增长到17 289.22 亿元、20 352.51亿元、14 806.45 亿元、17 881.12 亿元、1 477.63 亿元、2 865.23 亿元、3 705.18 亿元和12 199.08 亿元,年均增速分别为14.98%、13.60%、16.19%、13.08%、15.10%、14.17%、15.77%和12.94%①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9)。。从地区生产总值来看,2018 年,广西、云南和内蒙古的地区生产总值位列民族八省区前三名;从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来看,2000~2018 年,贵州、宁夏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均超过15%。除新疆、云南、广西外,其他省区的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与此同时,2000~2018年,民族八省区的人均GDP也大幅增长。2000年,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八省区的人均GDP 分别为5 872元、4 319元、2 662元、4 637元、4 559元、5 087元、4 839 元和7 470 元;2018 年分别增至68 302 元、41 489 元、41 244 元、37 136 元、43 398 元、47 689 元、54 094 元和49 475 元,仅内蒙古人均GDP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4 644 元)。2000~2018 年,民族八省区人均GDP 年均增速分别为14.60%、13.39%、16.44%、12.25%、13.34%、13.24%、14.35%和11.07%。除新疆、云南外,其他省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3.08%)。

可见,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八省区总体上实现了经济总量的加速增长,经济总量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是贵州、内蒙古的经济发展可圈可点。但是目前民族八省区人均GDP水平仍大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主要原因是民族八省区人口增速相对较快,抵消了一部分经济发展的成果。

二、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配第—克拉克定理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会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会向第三产业转移[3](139~140)。此后,产业结构优化理论受到经济学家的广泛关注。总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劳动力的分布结构也会随之不断优化。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民族地区产业结构发生明显变化。2000 年,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民族八省区的第一产业占GDP 的比例分别为25.04%、26.28%、27.28%、22.31%、30.92%、14.61%、17.30%和21.12%,绝大多数省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5.90%);2018年,民族八省区第一产业占GDP 的比例均有所下降,分别下降至10.10%、14.80%、14.60%、14.00%、8.80%、9.40%、7.60%和13.90%,但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20%)。

与此同时,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民族八省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比例均有一定程度提升。2000年,民族八省区中宁夏(45.20%)和青海(43.25%)第二产业占GDP比例较高;2018年,宁夏、青海、西藏三个省区的第二产业占GDP 比例分别为44.50%、43.50%和42.5%,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0.70%)。2000 年,民族八省区第三产业占GDP 比例较高的是西藏(45.91%)和青海(42.15%);2018年,民族八省区第三产业占GDP 比例较高的是西藏和内蒙古,分别为48.70%、50.59%,但均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52.20%)。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同时,西部民族地区劳动力逐渐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其中一些地区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内蒙古边境民族自治地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比例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但是民族地区的产业优化和进步很多具有“嵌入式”特征,而不是内生发展的结果,这些嵌入的产业与当地产业的关联度较低,带动作用不强,不利于民族地区的内生发展[5]。

三、民族地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改革开放40 多年来,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和人民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虽然民族地区仍有部分地区没有脱贫,但大部分地区的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及消费水平均有大幅提高。从民族八省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2000 年,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民族八省区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依次为5 129.05元、5 834.43元、5 122.21元、6 324.64 元、7 426.32元、5 169.96元、4 912.40元和5 644.86元,其中,只有云南和西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 280.00 元);2018 年,民族八省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上升至38 304.70元、32 436.10 元、31 591.90 元、33 487.90 元、33 797.40 元、31 514.50 元、31 895.20 元和32 763.50元①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9)。,与2000 年相比有大幅提升,但是民族八省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9 250.80元)。

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状况不同,民族八省区城乡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有较大差距。从民族八省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看,2000年,民族八省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的是内蒙古(2 038.21元)和广西(1 864.51元),较低的是贵州和西藏,仅为1 374.16元和1 330.81元,民族八省区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全部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 253.42 元)。经过18 年的建设和发展,2018年,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八省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虽然低于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 617.00 元),但超过2000 年的5 倍以上,分别为13 802.60 元、12 436.10元、9 716.10元、10 767.90元、11 449.80元、10 393.30元、10 707.60元和11 974.50元②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9)。。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通过对民族八省区城镇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分析发现,2000年,民族八省区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均在40%左右,内蒙古、宁夏和新疆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9.20%),而民族八省区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则在50%左右,仅有内蒙古(44.80%)和宁夏(48.80%)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9.10%)。2018 年,民族八省区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大幅降低,其中内蒙古、广西、贵州、青海、新疆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6.90%、30.70%、32.40%、27.62%和31.63%,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7.70%),而其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则分别为27.50%、39.10%、36.96%、29.49%和32.27%,其中内蒙古和青海的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30.10%)③数据来源:新中国60年统计资料汇编. 各省统计年鉴及经济社会发展公报。。

可见,2000 年以来,虽然民族地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但民族八省区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尽管民族地区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显著降低并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但仅有内蒙古的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民族地区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

由于多种原因,我国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相对滞后,城市密度稀疏,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伴随着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区域政策调整和产业布局空间安排,在“加快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统筹兼顾、发挥优势、均衡发展”的战略指导下,民族地区的城镇化得到了空前发展,特别是在西部大开发之后,民族地区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

2000 年,全国城镇化平均水平达到36.22%,而此时,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八省区城镇化水平分别为42.68%、28.16%、22.70%、23.37%、19.08%、34.75%、32.38%和33.82%,民族八省区中,仅有内蒙古的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藏最低,城镇化率不足20%。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之后,国家加大了对西部民族地区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力度,制度的变迁和创新加快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民族地区城市发展步入了一个新阶段,城市的功能逐渐完善,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城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化质量逐步提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持续上升,城市经济实力逐步增强,西部民族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得到了提升。2018年,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西藏、青海、宁夏、新疆八省区的城镇化率分别为62.71%、50.22%、47.52%、47.81%、31.14%、54.47%、58.88%和50.91%①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1、2019)。,民族八省区的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其中,2000 年城镇化水平最低的西藏如今城市人口占全区人口比例超过30%,但总体上民族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2018 年,民族八省区中,仅内蒙古的城镇化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9.58%),其他省区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此外,虽然近年来民族地区城镇化保持了较快增速,但仍面临着城镇化发展质量不高、城镇体系建设不完善等客观问题[7](184)。

五、民族地区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是贫困,贫困问题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全面小康社会道路上的重大阻碍,是当前扶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和最难啃的硬骨头[8]。我国的深度贫困地区多分布在民族地区,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最难啃的“硬骨头”。2013年,民族地区贫困县占全国贫困县总数的51%,民族地区贫困人口占全国总贫困人口的1/3,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及深度贫困的“三区三州”都在民族地区[9]。因此,有学者指出,“我国的贫困很大程度上是少数民族的贫困”[10](156)。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能掉队。近年来,在精准扶贫政策支持下,我国民族地区的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6 万户居民家庭的抽样调查显示,按每人每年2 300 元的国家农村贫困标准测算,2017 年,民族八省区农村有贫困人口1 032 万人,比2016 年减少379万人,减贫速度为26.9%,农村贫困发生率为6.9%[9],比2010年大幅降低。民族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决策部署,形成了全党和全社会合力推进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良好局面。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在民族地区得到全面贯彻实施。2010年,民族八省区中贫困发生率较高的贵州(45.1%)、云南(40.0%)、西藏(49.2%)、新疆(44.6%),至2017年其贫困发生率均降至10%以下;而广西、青海、内蒙古、宁夏贫困发生率则从2010年的18%以上降至7%以下[9]。2015年以来,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结 语

综上所述,自2000年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在财政税收、民族贸易、扶贫开发、兴边富民、精准扶贫等政策支持下,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进步: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特别是内蒙古、广西、贵州、云南和西藏五省区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GDP总量始终保持稳定增长;民族地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比例逐渐下降,二、三产业比例逐年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恩格尔系数不断降低;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逐渐缩小;脱贫攻坚和精准扶贫任务取得了显著成效,贫困人口逐年降低。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效,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需要国家进一步采取扶持政策,推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猜你喜欢
恩格尔系数省区平均水平
欧盟:2021 年柑桔进口减少2.5%
随机变量的期望及其应用
低年级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
恩格尔系数再创新低意味着什么
开年第一会,11省区打响“当头炮”
真抓实干,为这26省区点赞!
日本恩格尔系数升至21年来最高水平
恩格尔系数
中国行政区域之最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省(区)及城市GDP增长和城市化差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