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清,黄珊珊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儿童医院心血管内科,江苏 徐州 221006)
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 KD)是一种病因不明,以急性发热、皮肤粘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为临床表现的全身性血管炎综合征[1],川崎病于1967年由日本川崎富[2]作首先报告,又称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是好发于婴幼儿的一种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以冠状动脉为主的全身性血管炎。可累及多个系统,脑血管也可受累,无菌性脑膜炎发生率约为25%[3]。我科收治1例川崎病的患儿,入院后为患儿积极采取治疗及护理措施,通过精心护理,取得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患儿,男,11月25天,因“发热9天”于2018年06月15日09:44收入我科,入院诊断:川崎病。查体:T37.2℃,P120次/分,R 32次/分,体重10.5Kg,神志清楚,精神反应欠佳,呼吸稍促,口唇皲裂,草莓舌,咽红充血明显,全身皮肤见散红色斑丘疹,双眼球结膜充血,眼睑红肿、干裂,双侧颈部可及淋巴结肿大,手足硬肿。入院后予一级护理、混合喂养,头孢唑晤抗感染,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丙种球蛋白冲击治疗,磷酸肌酸保护心肌等治疗。入院后,根据患儿皮肤黏膜进展情况积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每班交接皮肤黏膜情况并做好记录,经过15天治疗,患儿无发热,无抽搐,双侧颈部淋巴结无明显肿大,咽不红,全身皮疹消退,临床治愈出院。
川崎病患儿以皮肤黏膜病损为主要特征,如果皮肤黏膜没有得到仔细的护理,会增加感染机会,加重患儿的病情,增加患儿的痛苦,延长住院时间,所以对患儿的皮肤护理尤为重要。
患儿入院时双眼球结膜充血,眼睑红肿、干裂,护士每日用生理盐水给患儿清洗眼睛2次,待干后,用红霉素眼膏涂抹于眼睑及干裂处,红霉素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可以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对革兰阳性细菌和沙眼衣原体有抗菌作用,预防感染,同时因红霉素软膏含有液体石蜡成分,对于干裂处起到很好的湿润作用,可防止皮肤干燥,使角质的水合作用增强从而促进药物吸收[4]。
漱泰主要成分由壳聚糖衍生物等成分组成 , 壳聚糖具有较高的生物安全性 , 可以有效抑制口腔内有害菌的生长及菌斑形成[5],告知家长使用漱泰含漱液每日进行口腔护理3次,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每次使用喷瓶,直接喷入口腔,清洁后1小时可进食或进水,口唇皲裂处用鱼肝油进行涂抹,同时嘱家长多给患儿喂水,保持口唇的湿润。
每日用温水轻轻擦洗患儿皮肤,保持清洁,选择柔软的棉质衣服,保持床单元整洁,勤剪指甲,避免患儿抓破皮疹,指导家长合理增减衣物,出汗时及时更换衣服,避免加重皮疹增多。
患儿出现手足肿胀现象,告知家长勤给患儿更换体位,避免水肿部位受压,患儿手足及肛周出现蜕皮现象,将脱皮部位涂抹润肤油,避免患儿及家长自行撕脱,以免皮肤感染,每次便后清洗臀部,涂抹护臀油,对于半脱痂皮,用干净的剪刀剪除[1],避免强力撕脱,防止继发感染和出血。
近年来,川崎病的发病率呈逐步上升的趋势,此病可成为成人后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之一[6],即使应用了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治疗,仍会有15%的患儿发生冠状动脉病变[7]。因此要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通过本次护理,不仅要对患儿家长做好药物指导,更重要的是做好皮肤护理,防止感染,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是患儿治愈恢复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