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懿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四川 宜宾 644000)
飞秒激光是通过脉冲形式转运激光,持续时间约为10~15s,作为目前试验条件下可获得最短脉冲,具备较高瞬时功率,达到百万亿瓦,与目前全世界发电总功率相比较,多出百倍[1],它可聚集到比头发直径较小的空间区域。飞秒激光自身具备快速、高分辨率特点,应用于眼科疾病具备一定优势,且在医学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现被用于眼科各个领域中。文章就飞秒激光在眼科中的应用进行以下综述。
飞秒激光通过激光发射器发射后,能有效提高功率,此时瞬间功率达到一定阈值,此时照射组织会因多光子吸收效应,产生等离子体,此时将微量气泡产生等离子体激活后,并产生微爆破效应,此时上述连续爆破后,各个微爆破之间连成线,线后连成面,并起到对精密组织切割作用。与传统Nd:YAG激光技术相比较,飞秒激光实际干预中,产生微量激活气泡会减少术式对周围组织造成损伤[2]。主要是由于飞秒激光脉宽窄,能量集中,热扩散时间短,往往会对周围组织损伤程度小,临床应用飞秒激光,对小损伤、严格空间点要求均可应用生物组织的超精细切割。
飞秒激光应用于白内障手术中主要分为以下三类:前囊膜切开、核分裂、光角膜切口。白内障术式开展中飞秒激光主要辅助作用之一为晶状体前囊膜切开,可确定囊袋口大小及形状,增强囊袋的强度,为后续植入物位置及稳定性发挥重要作用。传统治疗开展提高了眼内炎风险,飞秒激光开展相比较传统治疗,手动操作更加稳定、角膜切口更光滑[3]。此时制作各种规格角膜隧道中,对切口长度、宽度、形状上均符合一定要求,后续可模拟各类眼压、眼球变形情况,均不会造成渗漏。此时对前囊膜切开术式中,撕囊作为白内障术式开展关键,撕囊尺寸大小与后续人工晶体植入位置稳定性起着一定作用,可防止前囊膜纤维化及后囊混浊,并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决定手术后效果。飞秒激光应用中,通过切割前囊膜,并制作位置居中以及大小合适囊袋口,要求囊袋口解剖结构完整性、稳定性,为后续人工晶体植入提供良好条件。而飞秒激光中晶状体分割成为白内障手术开展重要前提,晶体分割中飞秒激光可光解晶状体核,通过变软、破碎,易于超乳进行。术式操作中可缩短手术时间,并减少术式应用能量,避免对眼内压组织造成一定扰动,可维持一定生理状态稳定,并降低对周边组织形成损伤。上述数据表明,超声乳化时采取飞秒激光,安全性、效率更高。对硬核白内障患者来说,超声乳化手术过程中需要更高能量、更长时间,后续后囊破裂、玻璃体脱出以及残留晶状体皮质风险程度上升。利用飞秒激光裂解、软化晶体核,可有效减少以上并发症。激光可发挥水分离作用,避免硬核强度过高造成囊袋分离。
飞秒激光特点为穿透性、精确切削特性,被广泛用于角膜移植手术中。植片分离界面呈现光滑、平整,无机械角膜刀引起微小坑凹及细小沟槽,厚度均匀对合整齐。采取飞秒激光切割期间,无热传递及组织损伤,角膜植片具有精确、光滑且厚度均匀一致优势。现阶段国外切削角膜中利用飞秒激光,近些年来生物学、光学形态改变上,取得初步成效,并广泛用于临床之中[4]。穿透性角膜移植中,飞秒激光可制作“高帽状”切口,能增加角膜切口生物力学稳定性,相比较普通手工环钻切口,抵抗渗漏、散光方面强7倍。随着后续研究不断深入,“蘑菇状切口”“ 锯齿形切口”等逐渐应用于临床,发挥一定优势。对多角膜病变患者,治疗多采取穿透性角膜移植,但往往部分患者病变程度不深,该术式开展造成健康组织切除,且术后极易发生免疫排斥反应、切口裂开等问题。飞秒激光应用可设定切割深度,切面光滑可降低手术难度,提高屈光效果。且可精确、垂直切割,并制作里大外小的楔形植片植床,使供体角膜片嵌顿在植床上,增加稳定性。
飞秒激光可作为“微型角膜刀”可间接应用于屈光手术中,飞秒激光可取代机械角膜板层刀并用于角膜瓣制作中,后续手术开展过程相比较传统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相同。研究结果表明[5],将飞秒激光应用在屈光手术中,为一项理想选择,能避免机械制瓣所引起不安全及并发症。相比较机械角膜板层刀,飞秒激光应用安全性偏高,并不受到角膜曲率影响,切削角膜瓣厚度均匀相一致,能避免角膜板层刀制作过程中存在厚度不均匀,旁边厚、中央薄。因飞秒激光为电脑控制切削深度,精确度偏高,可设置角膜瓣蒂部位置及长度,应用期间可控性高。利用飞秒激光对角膜进行切削,通过激光能量切削减少交叉感染发生率,能真正不用“动刀”能达到做手术设备。角膜基环植入手术近些年来在国内开展年数较多,传统术式开展利用特殊器械,手术方式对角膜层间分离,通过飞秒激光开展,特点为高精度、高功率,此时精确聚集在角膜层任何位置上,可作为植入通道制作。飞秒激光作为角膜基质环隧道制作,能提高手术开展精确性、安全性,并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效果良好。全飞秒微小切口透镜切除术(SMILE)作为全飞秒经典术式,可更好保留角膜生物力学特性,减少角膜扩张风险,具备良好手术效果及崭新生命力,国内现阶段普遍开展。SMILE术式使角膜结构更加完整,可真正实现微创化,降低术后角膜刺激征发生率,生物力学性质表现更加,用于高度近视患者治疗中具有较大潜力。赵伟,王雁,李华等[6]研究中指出,对近视患者随机采取SMILE及常规术式,结果证实,术后实力恢复及屈光度优于常规术式。进一步证实,该术式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对患者眼睛损伤小,且术后恢复程度与常规手术相比较,患者恢复良好,因此,应用于临床之中,具有良好发展前景。
飞秒激光应用过程中,优势为高频率、脉窄款、能量低,应用期间瞬间功率高,且对周围组织造成热损伤、机械损伤较小,应用眼外科中,飞秒激光具备独特轨迹。目前对角膜屈光手术、角膜移植手术中,飞秒激光作为一类常见措施,临床疗效肯定。后续在巩膜、虹膜、晶状体上相关研究仍然处于初步阶段,随着后续对飞秒激光研究不断深入,不仅仅用于生物组织光学行为上,相对激光技术提高及设备应用普及,患者整体术式安全性、术后视觉质量要求逐渐提高,对眼科后续治疗可步入全程激光手术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