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策略研究

2020-12-14 11:23纪流河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中山市中山孙中山

纪流河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中山 210016)

一、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意义

近些年“文化旅游融合”是个热词,文化与旅游的关系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2009年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就有这样的表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自有旅游活动以来,旅游与文化就水乳交融,不可分割;文化提升旅游,旅游传播文化;没有文化的旅游没有魅力,没有旅游的文化没有活力。旅游在文化的熏陶中得以丰富,文化在旅游的认识中得以传承。文化与旅游相辅相成、共生共荣。文化旅游以无限创意和科技创新为驱动,文化旅游产业的智造属性得以彰显,必然会推动文化旅游融合的不断更新;文化旅游,也因历史和时代双重文化元素而越发吸引人。为此,中山将紧紧抓住旅游与文化握手的重要机遇,想方设法,多措并举,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迈上新的台阶。无论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宏观角度还是从旅游业发展的微观角度来看,中山市都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与旅游融合的联动价值。

二、中山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资源

按照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中山市的文化旅游资源分类见表1:

三、中山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 显性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足,缺乏文化元素

中山市不少区镇的显性文化旅游开发还处于探索阶段,在文化内涵挖掘上存在一些不足,忽视了对以孙中山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等为代表的文化产品的深度开发。换言之,现有的旅游产品只能满足游客的浅层感官需求,对其内在深层精神文化体验缺乏应有的关注。缺乏名人、民族、民俗的文化内涵,多数景区仅仅停留在建筑外体、物品本身的展示,没有赋予文化的内涵和展示,产品没有吸引力。例如,孙中山故居旅游景区目前只有故居及其陈列馆、民俗物品展示区、翠亨民居展示区,没有体现这些物品背后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也没有互动体验、游艺展演等,再加之历史遗迹本身很难让游客感受,缺少变化,所以景区对游客缺乏吸引力,没有彰显出5 A级景区的魅力。再如大涌红博城4 A级工业旅游景区,建筑外体气势雄伟,但缺乏内在红木文化的传播与彰显,没有配备音乐、解说、展演等。

(二) 隐性文化旅游品牌形象不明,缺乏体验感

在隐性文化旅游资源中,中山有自己特色的美食、民俗活动、手工艺等;但是,对于外地游客来说知名度不高。中山的游客当中,当地和广东及附近地区的游客较多,外省的游客占比不高。例如,美食要突出“乡土味”“文化味”“休闲味”,以形成美誉度和知名度。因此,应结合当地的食材,在发展原汁原味的乡土菜系的同时,通过各种营销方式,如举办美食节、在特色商业街开设美食店铺等,打响知名度,塑造特色美食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而且,中山菜作为“广府菜”的鼻祖之一,是粤菜的重要代表。在为游客提供食品时,不应仅局限于中山本土菜,还应扩大至粤菜。民俗活动也没有通过设计场景让游客参与其中,进行深刻体验。游客体验不到当地特色民俗活动的内涵,没有深刻印象。

(三) 文化没有延伸,没有挖掘文化的深刻内涵

文化旅游项目的开发,仅仅停留在与某一点文化结合是不够的,还要挖掘文化背后的文化,把文化延伸、拉长,从点到线。例如,孙中山故居旅游景区目前是孙中山文化的一种展现。但是,名人背后还有他的时代背景,可以从时代角度挖掘孙中山文化背后的时代文化。再如,大涌红木家具旅游景区是红木文化的展现;但是,红木家具有其历史发展背景,可以从发展历程角度出发挖掘红木文化背后的历史文化。还有对“非遗”旅游资源项目的开发,不能仅局限于表现中山本土的特色文化,还要从地域的角度出发,把视野放到更大的范围,挖掘中山文化背后的地域文化。

(四) 散点发展,缺乏规模化

文化旅游发展缺少科学统一的规划或规划落实不到位,旅游产品在开发过程中缺少科学指导,市场秩序较为混乱。大多数旅游点经营内容单一、项目雷同,缺少特色产品。同质化的旅游产品多,离规模化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各镇区资源难以共享,在旅游资源开发上缺乏全面规划及多方联动,导致各村镇之间同质化现象严重,加之自身旅游产品特色不明显。旅游开发过程中景区缺少统一规划,产业链缺失,对景区或其所依托的区域缺少综合化、多样化的发展规划与项目设计,旅游资源和支撑要素没有得到系统、综合性的有效开发与利用。中山市旅游纪念品经营者多为个体经营户。其采用小摊点、小铺面、小作坊的方式经营,规模小、实力弱,难以做大做强。

四、中山市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策略

(一) 依托特色文化资源打造旅游品牌

深入挖掘中山市历史文化的丰富内涵,推动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转变。坚持把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品牌与提升城市形象和竞争力有机结合起来。目前,中山市文化旅游融合的重要举措,就是要依托丰富的孙中山文化资源,推进孙中山文化交流中心的建设。以孙中山文化交流中心的建设作为孙中山相关主题文旅项目的龙头,立足中山,面向世界,促进孙中山文化的国内国际化交流,通过大型活动及大型论坛的永久性定址,推进孙中山文化交流深入持续开展,强化孙中山文化交流中心联络、凝聚、发展全球孙中山文化研究力量的综合枢纽功能,塑造孙中山文化品牌,助推人文湾区建设。

(二) 完善文化旅游产业融合机制

推动观念转变,将单一部门的行业管理转变为多部门协调的综合管理,解决旅游业管理条块分割、职责交叉、权责脱节等问题,增强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合力。逐步消除部门、行业之间的规制壁垒,以开放的观念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无缝对接,形成“政府主导、旅游部门主管、相关部门联动”的产业融合发展的常态化合作协调机制。全面整合资源,强化旅游引领,推动产业融合,构建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的文化旅游发展格局。

(三) 推进“旅游+”融合计划

发挥全域旅游统筹、整合、提升、引导作用,将旅游作为产业融合的第一要素,明确旅游产业为核心的产业融合模式,加强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交叉融合。以旅游业为引导,围绕旅游统筹全域各产业协调发展,拓展中山旅游业发展空间,促进区域环境、经济、城乡空间形态向更高品质发展。构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信息交流平台,培育文化旅游龙头企业,设立文化旅游产业扶持基金,为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创造良好外部环境,保障文化旅游产业融合顺利进行。积极探索“文化旅游+游戏游艺”“文化旅游+养生健康”“文化旅游+产业资本”等新型跨界旅游项目,通过“旅游+”形成新的文化旅游产品、业态以及商业模式,提高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主动性。

(四) 延伸文化旅游产业价值链

以文化与旅游资源融合为契机,推动旅游产品价值复合化,延伸文化旅游产业价值链。依托中山特有的“一镇一品”,开发利用天然温泉、人文历史、工业强镇、特色饮食、生态农业、健康基地等优质资源,促进中山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养生等复合型旅游形态转变。积极发展网络服务、广告会展等新兴文化产业,支持文化娱乐、休闲健身和艺术培训等社会文化产业发展。鼓励文艺创作,培育文艺精品,繁荣文化事业。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文化馆、博物馆配套设施,培育具有示范意义的重点文化旅游项目和龙头企业,形成榜样效应。要充分发挥引领作用,通过组织各种论坛、研讨会和行业发展峰会等形式,提高社会各界对发展旅游业重要性的认识,切实转变观念,引导旅游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五) 深入开展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山市旅游业发展累积下的产品结构单一、产品质量低端、产业分布不均等结构性问题,无法适应新时期多样化、特色化、高端化的旅游消费结构升级,需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山市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在相互补短板、调结构的同时,形成要素共享、环境共建、结构共转、效益共增的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目前,中山市的旅游业已从景点旅游走向全域旅游,产业融合是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大旅游新业态建设,着力开发文化体验游、休闲度假游、工业遗产游、研学知识游、红色教育游、康养体育游、邮轮游艇游、自驾车房车游等。加快旅游产品升级改造,注重提升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科技含量、绿色元素。加大旅游产品品牌推广力度,着力打造精品旅游景区,持续提升国家级、省级旅游度假区,全域旅游示范区等精品旅游品牌的市场吸引力。

猜你喜欢
中山市中山孙中山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比深圳离前海更近 3年超500亿打造中山“前海”
孙中山的绰号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中山市鹰飞电器有限公司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中山市迪米尔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中山君有感于礼
中山靖王的动物园
历史上的“中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