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敏勇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教学政策开展,国家开始注重传统文化的教育。民俗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将民俗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中具有关键的教育意义。地理课堂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内容。地理课堂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对世界的认知更加全面,使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在当前的教育趋势下,地理课堂教学有了全新的内容,将民俗文化融入地理教学中成为教师的关键教学任务,促使了地理课堂教学更加完善。
关键词:地理 课堂教学 民俗文化 结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30.019
中华民族具有上下五千年的漫长发展历史,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积累、沉淀下来了众多的文化内容,传统文化便是其重要的体现。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其中民俗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随着全球化在我国的社会环境中发展,国家开始注重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因此传统文化的教育渗透得到了重视。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对学生的教育有着重大的意义,地理知识是学生认识世界的一扇窗口,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地理教学中融入我国的民俗文化,可以使地理课堂焕发新的活力,同时保障了我国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承。本文将在以下围绕地理课堂教学与民俗文化相结合展开探究。
一、民俗文化的内涵和特征
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的体现形式,民俗文化通常是指我国民间群众的生活风俗、文化环境等。同时民俗文化也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积累、创造出来的风俗生活习惯。民俗文化可以指群众生活过程中形成的非物质的事物,也可以指生产过程中诞生的物质,民俗文化与中华儿女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民俗文化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文化瑰宝。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当肩负起传承民俗文化的责任,以此保障我国的优秀民俗文化得到传承。
二、民俗文化与地理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意义
1.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已经蔓延到了我国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大量的外来文化和外来技术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因此外来文化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全球化的发展进程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在当下的全球化环境中,国家实力的建设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文化实力的建设同样重要。为了使我国成为文化强国,国家便必须要加强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同时学生也是接受外来文化侵染的主要群体,因此在学生群体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渗透教育具有关键的意义。地理教学是我国基础学科的内容,在地理课堂中融入民俗文化是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民俗文化与地理知识具有较高的契合性,在地理课堂中进行民俗文化的渗透和结合可以保障我国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2.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发展,我国的教育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地理教师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教师同样需要注重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教育。我国的民俗文化中蕴含着宝贵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品质,自古以来我国便是礼仪之邦,因此学生可以从民俗文化中升华自身的道德修养。同时,我国的民俗文化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学生可以从民俗文化的学习中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使学生塑造起正确的文化价值观念,加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因此,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融入民俗文化的内容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3.提升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
首先,我国当下的地理课堂存在着较多的教学问题。地理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教学理念过于陈旧,地理教师因循守旧地对学生开展着地理教学设计。比如,教师在地理课堂中对学生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大部分地理教师的教学观念受到了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因此地理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地理应试能力。同时,地理教学的内容过于枯燥。教师将地理教学的内容局限在地理教材之中,导致了学生学习到的地理知识具有局限性。
将民俗文化与地理课堂进行结合可以有效地改善地理课堂中存在的教学问题。我国的民俗文化具有多元化的形式,通過民俗文化的融入,地理课堂的形式和内容都被注入了新鲜的血液。通过地理课堂形式和内容的更新,学生对地理课堂的学习兴趣更加高涨,有助于确保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提升。
三、地理课堂教学与民俗文相结合的策略
1.运用民俗文化导入地理课堂
为了保障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教师应当对地理课堂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巧妙、精心的设计。课堂导入是地理课堂的第一个环节,同时也是地理课堂顺利开展的基础保障。许多教师忽视了课堂导入在地理教学中的关键性,从而使地理课堂的质量下滑。我国的民俗文化具有丰富的趣味性和多样性,通过民俗文化的渗透、运用,地理课堂的导入环节可以得到高效地构建。教师可以借助民俗文化的内容,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课前环境。在具有趣味性的课前环境中,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得到激发,有助于学生对地理课堂投入更多的专注力,使地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保障。
比如,教师在介绍我国南北方的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将大家带入到春节的情境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我国的北方通常在春节时吃饺子,我国的南方通常在春节时吃汤圆。”春节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春节的情境创设,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得到点燃,此时教师便可以将课堂的内容进行引入:“那么接下来我们将要学习南北方的文化差异。”通过民俗文化的运用,教师将地理课堂的内容进行了导入,保障了地理课堂的有效开展,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提升。
2.运用民俗文化深化地理教学
地理教学包含着众多的知识内容,同时在知识的难度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水平不等,教师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地理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将每一位学生的地理学习考虑在内。为了保障学生的地理学习效率,教师需要为学生展示更加生动形象的课堂内容,因此教师便可以将我国的民俗文化进行融入。我国的民俗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通过民俗文化的融入可以保障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地理课堂内容,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深化了地理教学的内容。
比如,在学习“气候”这部分的地理内容时。部分学生无法对气候的知识内容进行理解,同时陈旧的“气候”教学内容过于单调和乏味。因此,教师可以将我国的民俗文化融入地理课堂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我国“二十四节气”的民俗文化。“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总结出来的民俗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气候知识。通过“二十四节气”的讲解,学生对“气候”这部分的地理知识的认知更加清晰,显著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得到深化,同时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传承。
3.将地理教学与古诗词教学结合
古诗词是我国民俗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我国的古诗词中体现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地理教师应当完善自身的地理知识素养,为学生创新地理课堂的形式,将古诗词的教学与地理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促使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得到发展,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传承我国的优秀古诗词文化。
比如,在学习“地貌”这一节地理课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结合《蜀道难》进行教学。诗人李白在《蜀道难》中通过“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这句诗词描写了我国四川省西部山区的地貌特征,四川西部地区有着连绵起伏的山峰,地形极其复杂。通过地理知识和古诗词知识的结合教学,教师为学生创新了课堂的形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培养起正确的地理学习习惯和学习意识。同时保障了我国优秀民俗文化得到传承和弘扬。
总而言之,民俗文化是我国的瑰宝。地理教师应当将民俗文化与自身课堂进行有效的结合,为学生构建良好的地理课堂环境,保障学生的地理文化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 廖书庆《构建地理教学的地方特色》,《地理教学》2004年第9期。
[2] 符秋转、张文祝《在地理教学中体现可持续发展思考》,《海南教育》2002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