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敏
摘 要:从实际情况来看,在现阶段的流行歌曲创作过程中,越来越广泛地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同时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有效实现创新和完善,这样能够呈现出耳目一新的中国风形式,充分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和文化底蕴,对于流行歌曲来说有了更为新鲜的血液,此类歌曲在当前的流行歌坛也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成效。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传统文化元素与流行歌曲创作的融合与创新策略等相关内容。
关键词:传统文化元素 流行歌曲 创作 融合与创新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31.026
通过调研能够看出,当前人们对于流行歌曲中加入传统文化元素形成中国风的作品,越来越关注和喜欢。在流行歌曲的创作过程中,融入古诗词等相关传统古典元素,可体现出丰富的内涵,同时通过流行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表现出特有的唱腔唱法和编曲技巧艺术,这样能够让流行歌曲呈现出耳目一新的特色,有全新内涵,确保传统的戏剧演唱形式和当代的演唱技巧相融合,由此打造出更为优雅动听并且独具中国特色的歌曲风格。它在当前的歌坛也成为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广受认可和喜爱。据此,有必要针对传统文化元素与流行歌曲创作的融合意义和创新方法进行探讨。
一、传统文化元素与流行歌曲创作融合的重要意义
1.进一步体现出民族主题
在流行歌曲的创作过程中更有效地融合传统文化元素,这样能够触发人们对于传统文化和民族主题的感触和思考,在社会层面能够推进人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以及民族精神的认同和赞美,有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充分体现出民族主题,因此两者的融合体现出什么重要的意义。例如,在《听妈妈的话》以及《外婆》的流行歌曲创作过程中就充分体现出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元素,在《本草纲目》《青花瓷》以及《刀马旦》等歌曲的创作过程中融入传统的中医学科,陶器文化以及京剧元素等等。这些都是传统文化元素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歌曲中娓娓道来,深入融合,能够充分体现出传统文化元素的独特魅力和生机,这样也能够让歌曲更富有特色,体現出独一无二的中国风韵味。与此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进一步凸显出中华民族的主题,也是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呼唤和赞美。
2.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爱国意识
在现代流行歌曲的创作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时候,大多数情况下体现的是一种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例如,在歌曲《龙拳》在创作过程中可以看出浓浓的中国情结和民族精神,里面的歌词包括特指中华民族的各类意象,如万里长城、中国文字、长江黄河、五岳泰山、中国龙等等都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的象征和精神指引,里面彰显出浓浓的爱国主义情结,更铿锵有力,有中华民族的优雅和神韵。然后通过说唱这种青少年更喜闻乐见的方式,使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得到更有效传播,让青少年能够在这样的传统民族精神的熏陶中有根深蒂固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同时也更有效地守护中国传统文化,弘扬爱国主义情怀,而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
二、传统文化元素与流行歌曲创作的融合与创新策略
1.传统的戏曲文化和艺术气息在流行歌曲创作过程中实现融合创新
在流行歌曲与创作过程中适当地融入一些戏曲的元素,比如唱腔、伴奏、音乐等等,这样既能够满足听众的需求,还将戏曲元素这种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完美地融入音乐当中。在周杰伦的《青花瓷》、王力宏的《花田错》等等音乐作品中,都体现出传统的戏曲文化和旅游性歌曲创作的有效融合和创新。比如,在黄阅的《折子戏》中,便应用到了京剧戏曲中《秦香莲》的开场部分,用陈世美的唱腔为整首音乐做引子。尽管这样的唱腔和流行音乐本身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通过这样的开头,以更富有戏曲韵味和传统文化内涵的形式使整个音乐具备了戏曲的色彩,为这首歌曲营造出更加良好的氛围。
2.在流行歌曲的创作过程中创新应用传统的民乐配器
从具体的流行歌曲的创作情况来看,创新应用传统文化元素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方式就是应用清新脱俗的传统弦乐以及民间传统小调,同时融合具备十足的传统韵味的古筝。通过这些具备传统化元素的器乐的应用,歌曲呈现出独具特色的风格。例如,《菊花台》的伴奏中有针对性地应用5声调式旋律来创作,然后进一步利用古筝的形式来进行相对应的摇指加花,再有针对性地融合大提琴、小提琴等相关乐器,以此作为背景。这样能够实现更加理想的烘托的效果,同时形成一唱一和的氛围,使整个作品如泣如诉,具有十分浓厚的传统文化意蕴。例如,《霍元甲》和《菊花台》的创作过程中,采取的都是具备着典型传统文化韵味的演唱调式,然后进一步通过相对应的具备传统特色的民族乐器进行相对应的伴奏,在背景音乐中融合传统戏曲中的锣鼓等打击乐器,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强歌曲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和西方的说唱以及摇滚节奏遥相呼应,互相融合,呈现出创新的特色和风格,进而更生动形象的表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唯美艺术气息。
另外,在现代歌曲的创作过程中深入融合悠远民乐等乐器,然后加入奔腾的具备西方韵味的乐器,这样能够形成相辅相成的效果,充分感受到一种古风古韵,通过这类歌曲的传播和推广,让欣赏者在耳濡目染中喜欢上传统的民乐,且深刻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民族认同感,对于民族音乐有全新的认知,提升对传统民乐的好感和认知程度,进而在这种创新和融合的过程中体现出良好的传统文化元素引导效果。
3.传统文学语言和古诗词在现代流行歌曲创作过程中的创新应用
中国流行音乐史上备受争议的歌曲《何日君再来》,是歌舞片《三星伴月》中的插曲,以中国传统作曲法作为基础,其中蕴含着比较典型的古诗词韵味。这首词的作者黄嘉漠融传统文化精髓与歌词创作中,以古代文人墨客笔下常熔铸的“花”意象开头,以“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喻离别,既有唐代杜甫诗《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意蕴,也有宋代欧阳修词《蝶恋花》“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的神致,还有晏殊词《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无奈与企盼。其中的“今宵离别后,何日君再来?”与宋代柳永词《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有异曲同工之妙。“停唱阳关叠,重擎白玉杯”与李清照词《凤凰台上忆吹箫》“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和唐代王维诗《阳关三叠》“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离别与惆怅,情绪是比较接近的。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的传统诗歌所采用的意境通常情况下是利用起承转合的框架,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通过赋比兴的手段,进一步有效实现平仄的押韵格式,然后针对相应的词义进行引申和拓展,以此进行思想场景的叙述和表达。在流行歌曲创作过程中体现出中国风的形式,比较典型的就是歌词中延续了古代诗词中的抽象意象,有相应的悠扬的旋律和内敛含蓄的特色,而这样的特征也正是歌曲创作和传统艺术形式的充分融合。例如,《发如雪》《菊花台》等具备传统文化韵味的中国风歌曲,就是特别典型的代表,在词的创作过程中采用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通过独特意象的含蓄表达,这样能够使歌曲更加朗朗上口,更适合传播和推广,进而为我国传统文化知识文化的有效传承和弘扬提供了基础条件,让青少年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汉语言文字的无穷魅力和博大精深。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能够充分看出,在当前的流行歌曲创作过程中越来越广泛地融合传统化的相关元素,而传统文化元素博大精深,有着十分丰富的内容,里面涉及众多内容,包罗万象,所以流行歌曲创作过程中要进行针对性的融合和创新应用相关内容。要着重把握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发展规律,进一步结合流行歌曲的创作宗旨和要领,在内涵韵味,配乐器械以及诗词歌赋等相关方面进行着重加强,实现针对性的创新和融合,打造出具备中国风形式的作品,充分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无穷魅力,以此促进我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这对于当前历史背景下的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格外关键。
参考文献:
[1] 陈维维、张进《从当代高校校园歌曲“中国风”现象看中国传统音乐的审美特征》,《北方音乐》2018年第9期。
[2] 曹沫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风”流行歌曲的创作》,《戏剧之家》2019年第9期。
[3] 郭雅坤《浅谈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的融合——以“中国风”歌曲为例》,《北方音乐》201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