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好杰
摘 要:小学数学在某种程度上有着十分显著的抽象性和逻辑性特征。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就需要充分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进一步增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趣味性。在其中可充分融入传统文化,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和谐对称之美,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效果。基于此,本文重点分析利用传统文化构建数学趣味课堂的相关实施策略等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 传统文化 趣味课堂 实施策略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31.013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数学也是其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数学和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的,在数学知识中也有很多的传统文化积淀,同时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也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有趣味性,使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得以充分调动,让学习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因此需要着重把握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融入传统文化,提升课堂趣味性的相关实施策略。
一、挖掘数学中的显性文化,促进小学生更深入理解数学内涵,提高学习兴趣
针对小学数学教学而言,要确保课堂的趣味性得到显著提升,让学生能够融入其中,就需要确保学生对于数学文化有更直观的感性认知,而这种感性认知来自显性的数学文化。例如,数学史、数学知识以及数学应用等相关内容,这些都是对数学传统文化进行呈现的重要载体。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挖掘数学知识中的数学文化,进一步讲解和分析其中所蕴含的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公式的推导过程,以及相应的背景知识和数学研究过程中所涉及的精神内涵等等,使其进一步审视数学语言,更深入地表达相关数学问题,这样能够充分展现数学的魅力。同时,教师要针对数学思想或者方法进行深入剖析,从文化层面探究相关内容,体现数学的韵味,同时在数学之中发现理性美和价值,为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提供重要基础。
例如,在函数公式关系式的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入传统思想中的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能够充分感觉到图像转换以及函数关系式的相关内容,进一步提高数学文化认知,同时在勾股定理中要体现出求同存异的本质。在《周髀算经》中有“故折矩,以为句广三、股修四,径隅五”的记载。三国时,赵爽对勾股定理进行证明,在外国对于勾股定理也进行了相对应的探究,中西方文化和相应传统进行对比,体现出勾股定理的核心内容,同时代表着不同数学家的数学思想。赵爽的勾三股四弦五中,呈现出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法,在西方数学界对相关内容进一步实现转化和划归,体现出数学思想的连贯性和整体性。结合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数学辩证思想的有效应用,探求数学的本质,这样能够充分展现出数学的发展脉络,体现出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而这也成为提升学生科学品质的核心源泉。
二、以科学实践和历史发展为立足点,充分展现数学的趣味性和魅力
在数学知识体系中,数学文化形式多样,数学史是介绍数学发展历程的文化内容,数学和哲学有着至关重要的紧密联系,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同时对于社会生活实践也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在大多数的数学应用题中都包括相关数学公式,以此体现出事物之间的渗透关系和互变定律,通过这种应用题的有效应用,融入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逻辑关系,同时利用数学语言的逻辑关系和结构美以及形式美的特点,充分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利用“+、-、×、÷”四则运算这样能够进一步简化复杂的数学关系,通过各类图形等相关内容和相关公式来求解具体的指数,充分展现出图形的独特之美。例如,直线刚劲有力、曲线柔和流畅、三角形的稳定性,都可以通过数据符号和相对应的公式进行表达,这样能够进一步呈现出数学知识的文化内涵和哲学之美。
三、树立数学文化意识,增强课堂趣味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和其他的学科有着至关重要的紧密联系,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从根本上提升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就要把数学学科和其他多种文化形式进行充分融合。从文化视角层面来看,数学十分生动有趣,体现出十分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和文化底蕴,同时在数学的相关知识中也体现出秩序之美和对称之美,在其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传统文化特征。例如,对等腰三角形来说,它的底线边处于垂直的状态,对于任何形式的三角形来说,不论面积多大,内角和永远是180度。因此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数学文化意识,从文化的层面出发,针对数学所蕴含的奥秘和数学趣味进行充分感受,这样才能更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韵味,同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使相关内容更富有趣味性。
例如,对于“用字母表示数”来说,从最早的数和数之间的转换,进一步转换成数字和字母,字母和字母之间的转换和运算,小学生对这部分内容有可能感到难理解,比较陌生,因此可以有针对性地引入数学历史资料,让学生通过传统文化和历史资料的有效理解,进一步把握数学知识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引入数学史料的过程中,对“x”表示未知数,一直到1591年,韋达提出“用字母表示未知数或已知数”,这样的提法对于数学史来说也成为数学史的重要里程碑。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及有效地融入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让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有效融入,知其然,同时也知其所以然,要引导学生通过相应的分析和做题,一边进行深入分析,一边去做,充分感受解题的过程和求解的方法。例如,“有理数的乘方”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有效渗透传统拉面的制作过程,拉面师傅把面揉成一根长条,然后手拉住两端再进行对折,然后再拉成一条再对折,通过这种反复操作的方法对折6次之后,让学生们算一下,一共能产生几根面条。通过这种更加真实具体的情景化创设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从对折一次开始进行计算,一直到对折6次之后进一步得出:2×2×2×2×2×2=64根。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趣味探索中感受到平方的本质和内在魅力,以此为后续解题提供必要的基础。
四、激发趣味数学课堂,使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有效联系
对于小學数学课堂中构建趣味性课堂,在其中融入传统文化内容的过程中,要通过数学内容使学生能够感受到独一无二的传统文化内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找到传统文化和小学数学的契合点和结合之处,通过有针对性的教学引导,使学生能够更深刻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数学文化的演变过程进行充分的理解和认知,从而确保数学知识和传统文化以及生活实践实现更有效的连接,有相对应的契合之处,这样能够更深入地把握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充分实现传统文化和数学知识的融合统一。
例如,在《图形与变换》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战国时期的几项图案进行充分展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和数学之间的融合之处,以及数学的发展历史,引导学生在课下搜集与之相对应的图案资料,学生可以通过网上查询,实际调查等形式,进一步明确相关图案的来历和发展,同时对于我国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同时也能够深入了解数学的发展历史和数学的相关知识,使其在现实中得以映射。
又如,在教学《计算工具的认识》相关内容的过程中可以看到,教材只是针对算盘产生的年代和相关知识进行简单介绍。然而算盘本身有着特别独特的文化和悠久的历史,可以引导学生到实践中去进行观察分析,通过网络和调查采访的形式,针对相关资料进行收集,然后进行深入理解,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充分理解相关内容和具体的表达方式,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数学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能够明确看出,在当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使课堂的趣味性得到显著提升,可以充分利用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构建高质量、趣味性的课堂,使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同时在实际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自觉地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在趣味性、高效性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体会到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为其学习效率的显著提升提供必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连维勇《整合教材资源发挥数学文化功能》,《中学理科园地》2019年第5期。
[2] 李明文《挖掘传统文化 构建趣味数学课堂》,《内蒙古教育(科研版)》2020年第5期。
[3] 梁红秀《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模式探究》,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