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芳
摘 要:小学德育工作的建设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教育工作者应该从自身出发,为学生做好良好的榜样。同时,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将传统文化和课程内容相互融合,互相渗透。
关键词:传统文化 小学德育 教学渗透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09.047
一、通过课堂内容和故事案例结合渗透
思想品德课或者叫作品德课,无论是在农村小学还是城镇小学都开设有该课程。老师在教授课堂内容的时候,不要局限于课本知识和内容,可以加入一些鲜活的案例,让学生参与到案例的讨论中来。例如,讲一个古代故事《周振逆子变驴》:明朝正德年间,平阳有个人叫周振。他自恃有几分才气,狂妄骄横,常常只为家中的小事就辱骂父亲。老父亲性格懦弱,总是忍受。有一天,周振无缘无故打骂儿子。他父亲看不过去,就来劝阻。他竟然发怒说:“我打我的儿子,关你什么事?他又不是你生的!”气得老父亲含泪无语。这天晚上,周振在梦中被抓到阴间,阎王罚他变毛驴,周振急急忙忙申辩无罪。阎王斥责说:“你常常辱骂父亲,忤逆不孝,应该坠入畜生道;而且由于你狂妄自大,旁若无人,所以还要蒙上你的眼睛,使你推磨挨鞭打。”周振醒来后,自己说要变作驴去,就死了。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周振的做法是否对?如果不对,正确的做法又是什么?学生讨论过后认为:周振的做法是不对的,父母辛辛苦苦把他养大,老了以后理应得到赡养。正确的做法應该是,儿女应该抢着照顾老人,细心照顾、尊重父亲。
通过一系列案例的讲述,让学生参与到案例的讨论和辩论当中,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懂得了:孝敬父母、赡养父母、尊敬长辈,是每个人都必须要做的事情。案例和课本相结合的德育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完善学生思想品德的建设。
二、阅读关于“孝文化”的课文文章
想要将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渗透到方方面面,需要各个学科老师的共同努力。以语文课程为例。语文教学通过语言的运用、文章的阅读来实现教学目的。语言,属于人与人交流的必要工具,通过大量的“学、读、写”,从而完善学生的德育教学工作。例如,在语文课上,老师要求学生背诵、朗读《三字经》《弟子规》等相应与“孝文化”相关的书籍,通过书本内容,去影响学生的思想。
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在学校举办“孝文化”朗诵比赛等活动,提供学生自主学习“孝文化”的积极性。
对于教学条件、环境较差的学校,如果没有举办相关活动的能力,老师可以通过课本或是课外读物,给学生诵读一些与“孝文化”有关的优秀文章。例如,老师教授《三字经》里面的小黄香的故事。黄香,东汉人,少年时就善于写文章,当时的人称颂他:“天下无双,江夏黄香。”但黄香最难能可贵的,还是他很小就知道孝敬父亲。黄香9岁时母亲去世了。他十分悲伤,就把对母亲的思念和爱全部倾注到父亲身上。冬夜,天气寒冷。黄香就先钻到父亲的被窝里,躺一会儿才回到自己的床上睡觉。夏天夜里很热,黄香就手执蒲扇,对着父亲枕席使劲扇着。人们想,这样孝敬父亲的人,一定很爱自己的国家。黄香长大后,人们推举黄香当地方官,黄香果然没让大家失望,在黄香的领导下,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朝廷觉得他是个人才,让他担任魏郡太守,他不负众望,为当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传。
综上所述,我国传统文化对于国人的影响非常巨大。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更应该将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构建和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素养建设。虽然在新课改的环境下,把传统文化融入小学德育教学工作当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有很多,主要原因是对于全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不适应。但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就是将文明之火、智慧之花传承给下一代接班人,让他们的明天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郭美婷《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课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10期。
[2] 孙锦玲《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德育中的渗透》,《西部素质教育》2018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