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教学策略

2020-12-13 16:53李建红
关键词:龙舟传统数学

李建红

摘 要:数学是小学的一门重要学科。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部门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而且要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传统文化融入小学数学课堂,充分发挥数学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合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特点制定了在数学课堂中融合传统文化的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 数学课堂 融合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0.09.020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融合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1.培养小学生的德育素养

随着教学的不断发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传授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因此,教师可以将传统文化内容融入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例如:在学习《九章算术》时,教师让学生感受到古人钻研问题的刻苦精神,进而教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努力刻苦,发挥了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例如:在学习《田忌赛马》一课时,首先,向學生介绍故事的背景,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田忌赛马的寓言引出相关的数学概念,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运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解决数学问题,选择最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此外,学生还感受到古人的智慧,从而提高了文化和数学素养,也达到了新课程教学标准。

2.有利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比较丰富,并且我国很早就有了“数学”这一概念。因此,将传统文化内容融入数学课堂,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而且学生也会认识到数学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能够自主学习数学,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另外,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有效缓解师生的压力,提高教学效率。这也有利于德育的发展,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进而提高德育的质量,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教育的发展。

3.有利于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在我国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可将传统文化融入数学教学过程中。经过长期的文化影响,学将生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有利于更好地传承我国传统文化。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具体策略

1.运用传统文化,编造数学题目

学习数学不仅限于教科书,还可以扩展基于教科书的知识,尤其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知识。可增加一些主题以增强教育的内容并增加教育的深度。这时,老师在准备问题时要注意传统文化的渗透,赋予问题特定的意识形态含义,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符号、文字感觉到传统文化的存在。例如,在研究5年级的“简单方程式”时,老师说:“普通陶瓷的烧成时间为8小时,比高氧化铝陶瓷的烧成时间短3小时。对于高氧化铝陶瓷的烧成。需要多长时间?”可以设置“这个主题包括传统的陶瓷生产文化,有兴趣的学生可以亲自学习和体验陶瓷的历史和制造过程”这样的作业。另一个例子是,参与五年级“素数和合成数”研究的“哥德巴赫猜想”。它不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但是中国也有一个相关的数学家陈景润。陈景润的数学研究行为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到了知识力量带来的光辉,树立了专注于科学的愿望,并增强了国家责任感和认同感。

2.从教材出发,挖掘传统文化

教科书是教育活动的基础,有必要对教科书进行充分挖掘,选择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数学知识点来进行渗透教育。例如,在对六年级“图形与转换”的全面回顾中,教师们使用多媒体对战国的青铜镜,唐朝的陶瓷图案,剪纸和面部化妆进行了传统化处理。这使学生能够找到有关传统文化的信息。然后讨论它的隐含含义,其来源及其与数学的关系,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些传统模式具有独特的历史表现力,可以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和传统文化之美。

三、引经据典,渗透传统文化

1.名人典故

五千年的中国文化史上有许多名人和杰作,这将对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数学课上,教师应该选择合适的机会,向学生介绍中国数学家的精神,他们为研究真理而努力学习的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数学的理想,并坚定不惧挫折和困难的决心。例如,在“圆周长”(6年级,上册)课程中,要求学生通过将圆的周长除以圆的直径来进行计算。计算各种大小的圆时,结果通常是原始值的三倍。但是这个商是固定值吗?学生们不知道。历史不断地重演,学生面临的学习问题是伟大的数学家所面临的挑战。讨论失败后,老师在适当的时候给了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的一个答案。学生们对数学家非常钦佩。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刘晖的首轮切割技术、陈景润的哥德巴赫猜想、杨辉的三角、田忌的赛马等,只要老师准备这些课程并利用这些教育资源有意识地创建它们,从知识增长的角度和兴趣提升的角度看,学生都是受益的。

2.数学名题

数学教科书充满了贯穿整个历史的有趣的数学名题。例如,四年级的《数学广角》中的“鸡和兔子在同一个笼子里”的问题记录在《孙子算经》中。这个问题在一千年前就横渡了大海,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教授本课程时,教师可以使用课件显示:“一千五百多年前,《孙子算经》中记录了一个有趣的数学问题:在同一笼子里有狐狸和兔子,共35个头,头下94只脚,问雉兔各几何?这使学生对古代数学中的一个有趣的问题感兴趣。教师利用这种情境来开发新课程,让孩子体验传统数学问题中包含的数学思想,并使用假设方法解决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将传统数学问题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增加了孩子在课堂上探索的乐趣。

3.改变学生的浅显思维习惯。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思维的最有效阶段,但在此阶段,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处理事物的方式是有限的。数学是一门可以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的学科。数学与传统文化的结合进一步改善了学生的思维结构。龙舟的体积的计算基本上是基于公式的简单计算。龙舟是一个大的不规则物体。计算龙舟的大小和重量也是学生的一个实践问题。例如,根据《龙舟》,可以解决以下问题:小型龙舟规格:长度15.5米,宽度1.1米;中型龙舟规格:长度21米,宽度1.2米。问题(1):制造5艘小龙舟和6艘中型龙舟需要多少平方米?问题(2):如果将龙舟视为普通圆柱,那么小龙舟和中龙舟的容积是多少?小型龙舟和中型龙舟在体积上有什么区别?这些非常现实的问题使学生可以练习数学思维,并增加传统文化知识。

4.在课外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应拓展课外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模式,合理利用课外活动拓展课堂。并在学生的实践中,有效地渗透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首先,在开展户外活动之前,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向学生发布有关传统文化的作业。比如,推荐传统文化书单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次,教师可以在利用课外活动加强学生数学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端午文化的起源,引导学生了解屈原的故事。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又能使他们受到感染和鼓舞。同时,教师也可将传统文化知识有效地与饮食相联系。说到美食,一定会引起小学生的注意,这会让他们对活动的主题产生兴趣,积极参与其中。因此,教师可以结合端午节文化、屈原故事和粽子主题活动,组织学生走出课堂。教师可以提前与家长沟通,把他们带入课外活动中。做好充分准备,寻找一个合适的户外活动场所。老师和家长可以带领学生包饺子,为学生安排任务。例如,让学生数一数每个家长做了多少个粽子,并鼓励他们总结和计算总数。同时,引导学生根据粽子的总数,以及家长和学生的人数确认数量,鼓励学生进行平均分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端午节的来历,让他们了解屈原的故事。通过教师的渗透教学,学生不仅能理解感人的故事,而且能在教师的启发下学习和深化算术知识。使学生不仅提高数学能力,而且使他们了解中国的民俗文化。这样,学生们就会对数学和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但目前效果并不十分明显。教师要从讲述历史数学故事、数学家事迹、玩中国游戏、介绍传统数学工具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美,在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现数学的魅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数学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吕晓东《依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助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才智》2019年第15期。

[2] 郑瑞《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合分析》,《文化产业》2019年第6期。

猜你喜欢
龙舟传统数学
龙舟
观云
少年力斗传统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端午节,看龙舟
清明节的传统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