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毒症心肌损伤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2020-12-13 14:28:05李海凤梁乃旭李丹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脓毒症心肌细胞脂肪酸

李海凤,梁乃旭,李丹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广西 梧州 543002)

脓毒症好发于重症患者,多由机体失去对感染反应的调控所致,造成各器官脏器的功能发生障碍的一种疾病[1],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心肌损伤,在脓毒症患者中的发病率在40%以上,而且其病死率更占到70%-90%,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2]。目前,针对脓毒症并发心肌损伤的患者尚缺乏确切的诊断标准,多数是依据具有提示意义的生物标志物为诊断标准,心肌肌钙蛋白、肌红蛋白等常规的心肌损伤标志物容易受到患者其他并发症的影响,在临床诊断方面的价值因此受到影响[3]。因此笔者特选取近年来被发现的新型心肌损伤标志物进行综述,探讨其在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1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脂肪酸结合蛋白的一种,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心肌细胞中,在脂肪酸的吸收、转运和代谢等多个环节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当人体的心肌损伤时,它会从心肌细胞中释放到人体的血液和组织液中[4]。在罗思文等[5]研究中,将30例确诊为心肌损伤患者和30例未出现心肌损伤的患者进行对比发现,心肌损伤患者入院3 h和6 h后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钙蛋白I(cTnI)和h-FABP的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心肌损伤患者,而且利用ROC曲线分析发现,心肌损伤患者6 h cTnI、CKMB和h-FABP三项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817、0.750和0.950。由此表明,h-FABP在脓毒症心肌损伤诊断方面敏感性较高,相较于其他两项指标而言,更能有效地预测脓毒症心肌损伤的发生风险。

2 微小RNA(miRNA)

蔡华忠等[6]研究发现,88例脓毒症患者中,已发生心肌损伤的40例患者其血液中的miRNA-155-5p和miRNA-133a-3p相较于未发生心肌损伤患者有明显的增高,同时ROC曲线提示,心肌损伤的患者miRNA-155-5p的AUC=0.92,95%CI为0.86-0.97,P=0.028,敏感度97.50%,特异度72.92%;miRNA-133a-3p的AUC=0.87,95%CI为0.80-0.95,P=0.040,敏感度95.00%,特异度70.00%,在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较高。其主要原因为miRNA-155-5p和miRNA-133a-3p都属于miRNA,是内源性短链非编码RNA的一种,可通过对靶mRNA的抑制和降解对靶基因的表达进行调控,充分发挥其在细胞增殖、凋亡和分化中的作用,从而提高对脓毒症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7-8]。

3 可溶性髓样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

髓样细胞表面最常见的表达形式是髓样细胞触发受体(TREM),可分为TREM-1、TREM-2等多种表达形式,其中TREM-1属于免疫球蛋白的一种,也可分为膜受体TREM-1和可溶性受体(sTREM-1)两种[9]。前者多见于中性粒细胞或巨噬细胞的表面,可由多种配体激活,易产生白细胞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α等多种炎症因子,同时还会抑制抗炎细胞的释放,从而扩大炎症反应;而后者则是由TREM-1的结构被破坏而广泛释放在血液中所形成,它可以阻断TREM-1与其配体的合成,抑制TREM-1的活化[10]。而刘雪燕等[11]研究也发现,脓毒症患者血清sTREM-1的表达在微生物培养阳性组和阴性组中具有显著差异,ROC曲线分析发现,其AUC=0.739,并且Logistic回归分析也显示血清sTREM-1水平是脓毒症患者的死亡独立危险因素,由此可以体现sTREM-1浓度对脓毒症患者的诊断和预后评估均有显著的应用价值。

4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

HMGB1是一种非组蛋白,主要位于细胞核内,可以通过改变染色体的构象来影响基因的转录和DNA的修复,除此以外,它还可以转移至细胞质内,促进细胞的自噬[12-13]。王敬等[14]研究发现,在对50只脓毒症大鼠研究中,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坏死情况严重,且模型24 h组的HBGB1的OD值为(0.846±0.103)ng/mL,HBGB1 mRNA的值为(3.511±0.414)ng/mL,明显高于模型12 h和模型48 h,由此证实,HMGB1在脓毒症心肌损伤中有重要作用。除此以外,HMGBI还可以被动的从坏死细胞中释放出来,活化免疫细胞,使免疫细胞主动分泌至胞外,并发挥着损伤相关模式分子(DAMP)的作用,继而参与整个脓毒症的发病过程[15]。

5 组蛋白

卢年芳等[16]研究中,脓毒症患者的组蛋白水平远高于健康人群,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可以发现,组蛋白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之一,而且组蛋白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69,95%CI为0.667-0.871,最佳截断值为0.030,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72.4%和81.2%。另外血浆组蛋白的水平与SOFA评分、Lac、cTnI和NT-proBNP等参数之间均为正相关性,r值分别是0.469、0.357、0.577、0.349,P值均小于0.05。由此可以表明组蛋白对脓毒症患者的预后情况的判定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关研究[17]表明,cTnl为典型的心肌标志物,当人体的心肌细胞受到损伤时cTnl会伴随降解的细肌丝一起释放至人体的血液中,造成血浆中cTnl水平的增高。而组蛋白在脓毒症患者中会呈现循环性升高,即脓毒症患者会因心肌损伤而导致组蛋白水平的升高,当组蛋白水平不断提高时又会对患者的心肌细胞造成损伤[18]。NT-proBNP的升高与脓毒症患者心室壁张力的增高有关,当脓毒症患者释放大量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α时,会引发心肌的收缩障碍,造成患者的心功能不全心肌细胞受损甚至死亡,导致大量组蛋白被释放至血液中,同时,炎性因子还会影响患者心脏的舒张功能,使心脏室壁张力增加,继而导致患者NT-proBNP的升高[19-20]。所以组蛋白与cTnl和NT-proBNP指标之间呈正相关性,可以作为脓毒症心肌损伤诊断指标之一。

6 总结

近年来,虽然对于新型心肌生物标志的研究众多,但参与研究的样本相对较少,对新型心肌生物标志物在心肌损伤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尚不完善,因此需加强临床相关研究,为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加可靠、准确的诊断依据,从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猜你喜欢
脓毒症心肌细胞脂肪酸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血清IL-6、APC、CR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心肌细胞慢性缺氧适应性反应的研究进展
海南医学(2016年8期)2016-06-08 05:43:00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槲皮素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减轻心肌细胞肥大
鳄梨油脂肪酸组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