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晶
(常熟市医疗急救中心,江苏 常熟 215500)
急性中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此病主要是由脑部血管阻塞或突然破裂导致局部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引起的。此病患者的残疾率和病死率均较高[1]。临床上应及时对此病患者进行合理的急救治疗,以控制其病情,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本文以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间在某医院就诊的64 例急性中风患者为例,研究用院前院内无缝衔接式智慧急救模式对急性中风患者进行急救的效果。
将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间在某医院就诊的急性中风患者64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的先后将其分为比较组(入院的时间为2018 年1 月至12 月)和智慧急救组(入院的时间为2019 年1 月至12 月)。比较组32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8 例,女性患者14 例;其中年龄最小的52 岁,最大的82 岁,平均年龄(69.3±3.1)岁。智慧急救组32 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19 例,女性患者13 例;其中年龄最小的53 岁,最大的81 岁,平均年龄(68.8±4.4)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相比,P>0.05。
对比较组患者进行常规急救,包括密切监测其病情、对其进行各项对症治疗等。在此基础上,为智慧急救组患者采用院前院内无缝衔接式智慧急救模式进行急救。方法是:1)在院前院内建立智慧急救无缝衔接体系,确保调度人员、急救人员、急诊接治人员之间的信息畅通。院前急救人员在到达急救现场后,应快速对患者的实际病情进行评估,并通过智慧急救系统移动终端设备将相关信息直接传输回院内电脑或移动设备内,从而使院内急救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取患者的准确信息,便于其为院内诊治做好充足的准备[2]。2)在进行急救转运时,院前急救人员可通过智慧急救通讯设备与院内急救人员进行视频连线。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可直接联系到院内专家。在院内专家的指导下,院前急救人员可及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救治处理,从而可保证其院前急救的效果。3)院内接诊人员在急救车到达医院前做好相应的接诊准备。在急救车将患者送至院内后,立即开始进行院前、院内急救交接。同时,应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救治处理。4)患者若出现呼吸急促、口唇青紫的情况,表示其出现呼吸不畅。对于出现上述情况的患者,应立即对其进行鼻导管人工给氧,并及时对其口腔内的分泌物进行清理,以防止其口腔内的分泌物阻塞上呼吸道。若患者存在痰多的情况,应协助其取半坐位,并用手轻叩其背部,以促进其排痰。对于处于昏迷状态的患者,按时使用吸痰设备对其进行人工排痰。对于呼吸困难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应对其进行气管插管给氧[3]。
1)观察两组患者发病至进入医院接受诊治的时间。2)观察两组患者急救的成功率和急救期间其并发症(包括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呼吸衰竭等)的发生率。3)观察两组患者家属对急救的总满意率。在急救结束后,向患者家属发放自制的调查问卷,了解其对急救服务的满意情况。
将本研究所得数据均录入SPSS 19.0 软件中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智慧急救组患者发病至进入医院接受诊治的时间为(1.13±0.23)h,比较组患者发病至进入医院接受诊治的时间为(1.38±0.24)h。智慧急救组患者发病至进入医院接受诊治的时间短于比较组患者,t=7.02,P<0.05。
智慧急救组患者急救的成功率为93.75%(30/32),比较组患者急救的成功率为81.25%(26/32)。在急救期间,智慧急救组患者中有1 例患者(占3.13%)发生心律失常,有1 例患者(占3.13%)发生心脏骤停,有1 例患者(占3.13%)发生呼吸衰竭,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38%(3/32);比较组患者中有5 例患者(占15.63%)发生心律失常,有2 例患者(占6.25%)发生心脏骤停,有4 例患者(占12.5%)发生呼吸衰竭,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4.38%(11/32)。智慧急救组患者急救的成功率高于比较组患者,急救期间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比较组患者,P<0.05。详见表1。
智慧急救组患者家属对急救的总满意率〔96.88%(31/32)〕高于比较组患者家属对急救的总满意率〔75%(24/32)〕,P<0.05。详见表2。
急性中风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4]。临床上应及时对此病患者进行合理的急救治疗,以控制其病情,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近年来,院前院内无缝衔接式智慧急救模式在对急性中风患者进行急救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5]。为了探讨用院前院内无缝衔接式智慧急救模式对急性中风患者进行急救的效果,笔者对2018 年1 月至2019年12 月期间在某医院就诊的64 例急性中风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研究结果显示,智慧急救组患者发病至进入医院接受诊治的时间短于比较组患者,其急救的成功率高于比较组患者,急救期间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比较组患者,其家属对急救的总满意率高于比较组患者家属,P<0.05。
综上所述,用院前院内无缝衔接式智慧急救模式对急性中风患者进行急救的效果较好,可有效地缩短其发病至进入医院接受诊治的时间,提高其急救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