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豪
(玉环市中医院,浙江 玉环 317600)
临床上,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具有骨皮质变薄、骨小梁减少、骨结构改变、骨矿成分降低、骨基质降低等特点[1],随着病情进展,患者的骨折风险会相应增大。为改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疾病症状,目前常以补肾益气化瘀汤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可在缓解患者腰背疼痛症状、减少患者骨折发生几率的同时保证其治疗效果[2]。本文为系统研究、分析补肾益气化瘀汤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作如下阐述。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2月-2018年10月期间本院收诊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总计入组34例,分层随机法分为观察组(17例)与对照组(17例)。观察组中,女6例,男11例;年龄53-80岁,平均为(67.43±4.91)岁;对照组中,女7例,男10例;年龄52-78岁,平均为(67.06±4.94)岁。比较两组一般资料,P>0.05,差异不明显。纳入标准:精神正常、神志清楚,均符合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病况。34例研究对象均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已知情同意。排除标准:类风湿性关节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免疫性疾病者。药源性骨质疏松症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基础西药治疗,方法:予以患者阿仑膦酸钠片(批准文号:H20065637;厂家:上海海尼药业)进行口服治疗,每周一次,单次剂量为70 mg,指导患者晨起空腹时用药。同时予以患者钙尔奇D(批准文号:H10950029;厂家:惠氏制药公司)进行口服治疗,每日一次,单次剂量为600 mg,指导患者每日餐后服用。疗程6个月。
1.2.2 观察组 补肾益气化瘀汤+基础西药治疗,方法: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患者补肾益气化瘀汤,药方组成包括10 g怀牛膝、10 g当归、10 g白术、15 g黄芪、15 g党参、10 g杜仲、10 g骨碎补、15 g附子、10 g桑寄生、10 g淫羊藿、10 g熟地黄、20 g枸杞子、20 g千斤拔等20余种中药。采用中药煎药机制将其制作成每袋100 mL,每日一袋,早晚分次温服。疗程6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评测两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髋部骨密度、腰椎L2-4骨密度指标数据。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1.0软件统计数据,计量资料上,两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髋部骨密度、腰椎L2-4骨密度用均数±标准差(Mean±SD)的方式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比较两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密度变化情况,治疗前:观察组髋部骨密度为(0.68±0.09)g/m3,腰椎L2-4骨密度为(0.69±0.07)g/m3;对照组髋部骨密度为(0.70±0.08)g/m3,腰椎L2-4骨密度为(0.68±0.08)g/m3。治疗后:观察组髋部骨密度为(0.83±0.14)g/m3,腰椎L2-4骨密度为(0.85±0.13)g/m3;对照组髋部骨密度为(0.76±0.11)g/m3,腰椎L2-4骨密度为(0.77±0.10)g/m3。两组治疗后髋部骨密度、腰椎L2-4骨密度均高于治疗前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髋部骨密度、腰椎L2-4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临床表现多为机体骨强度降低、身长缩短、腰背疼痛等症状的骨科常见病[3],病因多与机体骨骼退化、老化有关,病情严重时患者亦有脊柱骨折、胸廓骨折的罹患风险[4],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以往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常采用西药疗法,虽可短期内可有效控制患者疾病发展,但用药后不良反应较多,远期疗效不显。随着中医技术进步,医疗理念更新,现如今应用中西药结合疗法更为广泛,中医认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属于“骨虚”“骨枯”“骨痿”等范畴,治疗应以补肾益气、活血化瘀为原则。故本文采用补肾益气化瘀汤作相应辅助治疗,方中怀牛膝、当归可活血化瘀;白术、黄芪、党参等可补血益气;杜仲、骨碎补、附子、桑寄生、淫羊藿、熟地黄、枸杞子、千斤拔等可强筋健骨、补肾填精。该方联合西药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循环,减低患者骨折发生率,增加患者骨密度,效果显著。如文中结果所示,观察组治疗后髋部骨密度、腰椎L2-4骨密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治疗期间应用补肾益气化瘀汤,可有效提升患者骨密度,保证患者预后效果,应用价值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