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研究

2020-12-13 11:49朱金利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理论课思政课思政

朱金利

(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161)

教育部《2017 年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年专项工作总体方案》提出要“打一场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获得感”。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取得了不少成绩,但是学生对于思政课的获得感仍有待提升,思政课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排除影响思政课教学效果的主客观因素,才能真正提升学生对于思政课的获得感[1]。

一、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意义

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是指作为教育对象的大学生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在心理上产生持续的满足感、喜悦感,从而产生受益终身的影响[2]。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是衡量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的根本尺度,而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的提升对于高职院校思政课改革及高职学生成长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 有助于推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作为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不断提升教学的实效性。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着更多的挑战,比如一些学校重视程度有待提升,学生的学习动力及学习能力较差,等等。因此,围绕高职学生特点,扎实推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提升学生获得感为目标的教学改革,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然选择。

(二) 有利于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职人才

立德树人是思政课的核心任务。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思政课肩负的使命与任务,因此,思政课的教学实效性直接决定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学生获得感为切入点,不断优化思政课程,让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地提升自身的思想水平,提高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缺失原因分析

获得感是一种受主客观等多种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心理体验。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缺失也必然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分析缺失原因必须从主客观两个方面着手。

(一) 思政课获得感缺失的主观原因分析

1.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差

良好教学效果的获得不仅需要教师认真开展教学工作,更需要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大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非常重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也获得了飞速发展,但是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这给高职院校生源获取带来直接挑战。一些高职院校生源质量不容乐观。在进入大学之后,一些学生学习目标缺失,以不挂科为最高要求,缺乏学习主动性。此外,一些学生受到社会上功利思潮的影响,认为思政课是公共课,对于专业技术学习没有帮助,对于自身的就业也没有直接帮助,所以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而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缺失,会直接影响学生思政课的获得感。

2.部分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能力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的招生方式多样化,一些学生的基础比较差,加上在中学阶段没有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能力不足。思政课作为一门政治理论课,学理性比较强,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理论学习与理解,而一些学生因学习能力不足,对理论学习存在抵触情绪,因此课堂上参与度低,上课有时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必然影响课堂学习效果。

(二) 思政课获得感缺失的客观原因分析

1.学校对思政课重视程度不够

有的高职院校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文件上和口头上高度重视,在实际工作中却往往忽视其重要性。个别学校至今未按照教育部要求成立单独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管理机构,而是将思政课与其他公共课统一管理。对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一些院校未能够按照教育部要求,以1∶350 的比例配齐思政课教师。此外,由于一些学校重专业课程轻公共课程,造成学校整体出现轻视思政课的氛围,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思政课教师数量和素质均有待提升

有的高职院校未按照要求配齐思政课教师,导致思政课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加大,每天奔波于课堂教学,加上一些繁杂的行政性工作,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课程的研究。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学历层次和科研能力总体相对较低,并且没有学科建设的专业支撑,个人的教学素质和科研支撑教学的能力均有待进一步提升。此外,个别思政课教师缺乏责任心,对教学工作缺乏积极性,导致一些“水课”的出现,更加影响学生对思政课的学习。

3.思政课课堂教学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思政课课堂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因此,提升思政课课堂教学实效性必然会提升学生的获得感。按照教育部对于思政课的统一要求,同本科院校一样,高职院校所使用的教材同样为高教版教材,理论性和学理性较强。这虽然有利于提升高职学生的理论学习,却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高职学生本身的特点,客观上导致一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进而影响思政课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路径

(一) 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获得感与参与感密切关联。获得感不会从天而降,也不是别人赐予的,而是在积极参与中获得的[3]。因此,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成为提升获得感的必然要求。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提升,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通过归纳总结学生的特点,精准地把握高职学生对学习特别是对思政课学习的规律,掌握学生对于思政课学习的需求,找到教与学的契合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核心在于能够让学生在思政课堂上真正有所收获。

高职院校学生文化知识短期内无法得到大幅增加,但是这些学生也有自身的特点,那就是学习目的性、实用性较强,对自身的发展有一定的认知和现实性。解决学生学习动力的问题可以从此处着手。

(二) 改善客观环境,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

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提升与思政课实效性有着直接的关系,提升大学生的思政课获得感,必须以提升思政课的实效性作为突破口。

1.学校要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学校必须高度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教育部等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如《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教社政〔2005〕5 号)、《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 等一系列文件,为高校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指明了方向。高校党委要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高度来重视,从硬软件投入、经费保障、思政教师激励机制等方面严格落实国家有关政策,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感受到学校是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坚强后盾,从而更好地投身科研、教学之中,切实提升思政课实效性。

2.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建设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提升的基础和根本在于建设一支优秀的思政课师资队伍。根据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师资队伍实际,必须从两个方面入手,打造优秀的师资队伍。首先是严格按照教育部要求配齐配足思政课教师。高职院校必须按照教育部要求,以1∶350 的比例配齐思政课教师。只有配齐思政课教师,才能解决思政课教师教学工作量大、课堂教学研究不深入等问题,使思政课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课堂教学的设计和研究,提升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其次,要加大投入,切实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素质和能力[4]。要及时足额地保障思政专项经费的划拨,坚决杜绝挪用;加强对专项经费的管理,认真做好思政课教师的进修及培训规划,保障每名教师每年都有进修机会,为思政课教师素质和能力提升提供支持。思政课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充分释放自身的理论魅力[5]。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管理,对于一些不适合从事思政课教学的,要坚决清除出思政课教师队伍。

3.以学生为中心改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思政课的主渠道,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政课获得感,因此,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是增强大学生思政课获得感的关键一环。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面临着更加艰难的挑战。由于一些高职学生本身对思政课理论学习具有排斥性,因此,思政课堂教学必须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本科院校的专家在思政课大赛点评时,认为一些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过于注重思政课的形式而忽视理论教授。当然,专家的点评是有一定道理的,思政课的核心在于立德树人,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信仰。但是鉴于高职学生的实际,必要的课堂形式也是很好的载体,只有将学生调动起来的课堂,才有可能通过课堂教学传递知识和信仰。加强思政课课堂教学,必须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思政课教师要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努力将教材体系转化为适合高职学生的教学体系,并且能够以更加通俗易懂的、贴近学生的语言进行授课,确保理论能够被学生接受及理解。创新授课形式,积极采用移动新媒体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理论课思政课思政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