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危机:成人高校打造“互联网+终身教育”的突破口
——在线教学成为“新常态”的思考

2020-12-12 21:57:35
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文种应用文疫情

耿 倩

(北京市东城区职业大学,北京 100020)

疫情是柄双刃剑,破坏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大量的损失,但同时也带来了改变,让人们必须不断适应变化,不断学习各种知识、技能,不断探索未知。成人高校在突如其来的危机时刻,要发挥自身优势,以成为“新常态”的在线教育为突破口,在教师们的共同努力下,逐渐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互联网+终身教育”。

一、危机:突如其来的疫情

2019年12月底,一名“不速之客”闯入了人们的生活,这个被命名为“COVID-19”的新型冠状病毒[1],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发展迅速,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全国均有病例出现,各地纷纷启动重大突发卫生公共事件一级响应。岁暮年初本是中国人阖家团圆、聚会欢庆的日子。但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对陌生的病毒,各行各业在国家统一领导下,或停工停产、或坚守岗位;各级各类管理单位迅速出台相应的措施来保障人们的正常生活;绝大多数人们都在关注疫情的同时按照要求做好防护,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抵抗对病毒的恐惧。熟悉的“春运”没有出现,全国人民停下脚步,听从指挥,守望相助,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前线”的勇士们冲锋陷阵,作为“后方”的中流砥柱之一,教育工作者也在坚韧地努力着、改变着、适应着。

二、教育不能“暂停”,还要“全方位”

面对突如其来的危机,教育工作者要清晰、明确地把握疫情的整体形势,并坚定地发挥好自身作用。我们要清晰地认识到,教育绝不是一时一事,而是渗透在每个人的一生当中。

首先,我们要更深层次地认识自己所从事的“教育”。该怎么理解“教育”呢?孟子认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是君子三乐之一,许慎的解释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2]。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应该更客观和全面,教育不仅仅存在于学校和家庭,更存在于社会;不仅仅存在于“学龄”,而更包含了终生。在教育工作者眼中,所谓“教育”应该包含了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们所接受的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可以说,教育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应该是持续不断、多方融入的。教育的内容不仅包含了知识、技能,还有道德、规范、责任,甚至可以说人类社会中的任何事件、情况都可以融入教育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达到教育目的。

其次,要运用好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够收听到课程、接受指导。通过网络进行的教学,跳出了传统课堂,不仅形式有所变化,更因为处在特殊时期而承担了更多的内容。除了知识讲授之外,通过在线课堂向学生传达清晰明确的实时信息和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素质培养更是重中之重。这样才能让学生保持终身学习的状态。

三、疫情之下的教学

相较全日制学校,成人高校的学生在年龄、学习基础、工作经历等方面都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在疫情之下,成人高校的学生更是有着不同的生活状态。所以在这一较为复杂的情况下,教师要以了解学生的情况为基础调整教学策略,直面疫情不逃避,将疫情信息和知识融于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对疫情有正确的认识,舒缓焦虑情绪,在课堂中讲授新知,培养学生的正面情绪和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并要以课程为突破口,逐步适应“互联网+终身教育”的大环境。

(一)学生情况分析

北京市东城区职业大学的学生多为酒店、餐饮、社区、教育等行业的相关从业者。在疫情期间,学生们工作和生活状态相对有差异。部分学生冲在抗疫一线,部分学生坚守后方;有的学生因行业遭受冲击而赋闲在家,有的学生被困疫区按兵不动;有的学生拖家带口,有的学生孑然一身。学生们境遇不同,所处环境不同,情绪状态自然也有所差异。

2019年及以前入学的学生,因为已经对学校教师和课程学习流程较为熟悉,所以线上教学对这些学生而言相对过渡顺利。但2020级新生,则从入学开始就以线上教学进行课程学习,与教师、同学间的沟通互动也是全部通过网络进行,所以学生对学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同学的认知,与以往大有不同,新鲜感十足。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加大与学生的联系和沟通,确保新生顺利进入学习状态。

(二)教学策略的调整

“停课不停学”是教育部针对本次疫情进行的教育教学部署,既是战疫情应急之举,也是“互联网+教育”的重要成果应用展示[3]。根据通知要求,学校迅速作出反应,立足已经具备的网上教学平台,筛选出雨课堂和腾讯课堂两个风格不同的在线教学平台,营造出了“教师自主选择、学生使用方便”的教学平台选择氛围。教师可依据所讲授课程的特点和自身风格来选择某一种或几种平台进行线上教学和习题作业布置,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或电脑下载教学平台客户端,进行注册后即可使用。听课、互动、做练习和提交作业,整个学习过程均可被互联网的线上学习平台覆盖。

作为成人高校的教师,所面对的不仅是“互联网+教育”的环境,更是“互联网+终身教育”的环境,这就更需要教师相应地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教学质量的需求。

1.转变教学思路

以往我们以面授为主,以线上教学平台为辅。职大教学平台一直是学校在利用的教学辅助平台,教师利用平台向学生布置作业,同时也有自测试卷、习题、拓展资源等供学生自主利用。但在将教学过程全部搬到线上的情况下,教学平台就承担起了主要教学过程的任务。在教学平台进行授课,与面授授课还是有着不少区别的。比如一些交流互动就无法做到如面对面一样达到资源暴露的即时效果并引发和开启学生学习思路,一些适合面授课堂的教学资源在线上课堂也不能完全发挥,甚至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效果。对于写作类课程来说,线上课堂更加无法实现在面授课堂中学生习作时与教师的及时沟通和反馈、同学间的交流等。这个时候,教师就要调整思路,根据教学平台特点和学生情况,进行教学资源的重新整合。

2.进行教学资源整合

具体到每一位教师,就是要迅速适应线上教学平台,知晓平台工具模块,熟悉操作流程,在对平台熟练掌握的基础上,根据线上教学要求进行教学资源的调整。整合过程既要考虑到教学资源和平台的契合,也要考虑到资源和时事相融合。这样才能通过教学来达到知识传授和心理辅导相结合的教育目的。

3.制定教学计划和措施

准备好合适的教学资源后,就需要依据课程安排进一步制定教学计划和措施。对于不同的教学班,有针对性地采取个性化的计划和措施。比如同样为写作课程,针对经管系2019级物业管理专业的“商务应用文写作”和针对基础系2020级酒店管理专业的“酒店应用文写作”,在备课中就需要以应用文为大框架,以学生所学专业为主要方向,以疫情时事为素材来综合设计每节课的具体内容和具体的操作流程。

(三)线上教学的把控

以“应用文写作”课程为例,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应用文,而应用文是各类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和个人在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等社会活动中,用以处理各种公私事务、传递交流信息、解决实际问题所使用的具有直接实用价值、格式规范、语言简约的多种文体的统称,是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目的是要让学生对应用文有总体认知,通过对各文种的学习和练习,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相应文种处理相关事宜。不仅如此,应用文写作课程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公文思维”——包含思想的高度、对时事的敏感度、对事件分析的客观和完整度、处理事情的严谨和缜密度。

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无论学生所学为何专业,在疫情之下接触和运用到应用文相较以往只会多不会少,加之应用文写作的课程属性,因此该课程的线上教学就要用“时事”结合“思维”来训练学生习得知识和技能,提升思想高度。让学生习得的知识、能力和思维能不断地作用到一生当中。

1.以时事为材料进行写作

在应用文中,通知、报告、请示、启事、会议纪要、计划、总结等文种,无不体现了“用最简单的语言说最明白的事”的语言要求和“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结果如何”的逻辑框架要求;而新闻、分析报告、证明书等文种,均需要对具体事件分析后达到“总结经验、掌握规律,从而提高水平、更好地发挥作用和帮助正确决策”的目的。疫情之下,应用文课程可以发挥自身优势,通过课程的学习协助学生快速、明晰地了解当前形势,在锻炼语言和写作能力之外,促进学生对时事有正确的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对时事的敏感度和思想的正确性。

例如,在学习“通知”这一文种时,教师可以先举例,从温习应用文的基础知识入手,过渡到具体的文种写作训练。教师可以从网站找到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节假日放假通知与北京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同一内容通知,让学生进行对比。学生很容易就能发现两者之间的关联,并且得出“应用文的简单,在于有固定的格式和语言”的学习结论。在此基础之上,教师让学生阅读中央政府网站最近发布的关于疫情的通知,并让学生仿照案例中的两篇通知的关系进行一篇通知的撰写。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先得到的训练是信息接收和模仿,找不同才能发现相同,找到共性的内容,明确找到一篇通知应有的框架;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得到阅读和理解训练,进行新信息的接收、内化、整合;最终的训练是让学生以文字输出为结果,写成一篇疫情相关通知。虽然这个过程是在“摹写”,但是对时事信息的接收、内化、整合、输出是一个完整而自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完成了从接收到输出、从语言到思维的完整练习。

2.在信息处理中提升思想境界

对应用文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知道应用文常用文种的基本知识和具体写法”,更要从掌握具体文种写作的过程中获得思维的训练和思想境界的提升。

在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应用文课程中每一个常用文种的举例和练习都取材于官方发布的信息报道。教师要对素材以“指向明确、态度积极”为标准进行筛选,然后将其用作课程资源。学生在以这些素材为学习资料进行内化和输出的训练之后,自然会受到素材中的思想指导,在整个课程的学习中,对疫情逐渐拥有全面的认识和积极的态度。

当然,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也要在对学生撰写的内容进行评价时继续对学生的引导。比如在撰写“报告”这一文种时,一名学生在行文中提及防疫的相关知识和需要采取的措施,字里行间展现出焦虑的情绪,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就要注意引导。教师先是这样进行点评的:“本篇报告从整体上来看,逻辑框架清晰,有理有据;从行文上来看,言简意赅。只是个别措辞相对比较激烈,同学是不是比较紧张?”学生回答:“是的老师,我越写越有点儿焦虑,感觉事态好像特别严重。”此时教师给出了如下反应:“咱们回顾一下事情的发展,结合之前课上我们接触到的材料,大家有什么感触?”学生们纷纷在课堂讨论区进行讨论,最终得到统一认识:“只要关注疫情实时动态,不去风险地区,平时做好个人防护和环境清洁,就可以保持健康。”

疫情期间的在线教学,从对学生的分析、对教学策略的调整到对课堂的把控,构成了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完整的教学过程,这个过程区别于传统面授课堂,打破了空间、时间的壁垒,让一门完整的课程可以持续地影响学习者。

在线教学从辅助走向主导,这个转变说明了在线教学从“新鲜”逐步成为“常态”,同时也可以被视为成人高校打造“互联网+终身教育”的突破口,与时俱进,为学习型社会提供支持。

四、结语

终身学习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一是持续不断地学习,二是学到可以受用一生的内容。以历史的眼光来看,社会的发展有循序渐进,也有激烈蜕变。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猛然给人类社会以重创,在这样的情况下,教育也势必发生改变。身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的眼光不能仅限于自己所在的学校、自己所讲授的课程,更要将目光放长远,从终身学习的角度来审视,从互联网大环境中来参考,并要将这两者进行结合,抓住机遇,奋力突破,努力为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互联网+终身教育”尽一份力。

猜你喜欢
文种应用文疫情
战疫情
应用文写作:语言简练、得体、有效
抗疫情 显担当
人大建设(2020年5期)2020-09-25 08:56:22
疫情中的我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37°女人(2020年5期)2020-05-11 05:58:52
“知止”的天堂
近代以来我国公文文种流变考述
档案与建设(2019年3期)2019-09-10 02:29:44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8:24
一日轻装范蠡舟
飞魔幻A(2017年11期)2017-12-20 17:05:36
高职应用文教学方法初探
新课程研究(2016年3期)2016-12-01 05:5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