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丹东市委党校,辽宁丹东 118000)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针对困扰人民群众到政府办事“反复跑”“磨破嘴”的实际提出的。以“办好一件事”为目标,在备齐申请材料、具备法定受理要求时,从受理申请提出到办理结果生成,只需一次上门或“零上门”。简单来说,就是人民群众到政府办事,跑一次就可以解决问题。调研发现,办事难、办事慢、办事繁的问题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制度性交易成本问题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而基层政府部门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对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改善营商环境、夯实基层社会治理根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直以来,一件事办结没有固定的审核要件和明确的办结期限,往往容易导致拖延。如在市场进入方面,同一个事项,有的项目审批需要现场勘验,有的不需要;申请要件一样,但不同地区各有各的标准;在监管方面,有的部门认定违规,有的部门认定合理合规[1]。
标准化的核心是将规范性、一致性、协调性的企业管理理念引入政府管理过程中,在设立办事路标、编制服务指南、流程图及业务操作手册等方面,通过自上而下的一把标尺,确定行政审批范围、主体、要件、程序、流程、费用等的标准,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和水平。精细化与传统粗放型管理模式相对应,注重政府管理最核心的问题——人的积极性调动,对办事人员实施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将政府目标任务逐一分解、细化为具体的数字、程序、责任,强化各个管理环节的链接和协作,最大程度地对接群众所需,注重和群众的交互,解决个别人不作为、不担当的问题。智能化主要是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信息在上下级、部门间快速流动,解决政府数据条块分割、数据壁垒、业务缺乏协同等问题,为政府治理、管理创新提供技术支持。
近年来,各地在优化营商环境过程中大力革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倡导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服务理念,使具体制度措施、法律和技术彼此联系起来,努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施政理念。
长期以来,丹东市委市政府致力于深化简政放权、优化政府服务、创新监管方式,不断推进行政权力运行的公开、高效、规范。如企业注册认缴制的实施,工商登记从先证后照到先照后证、证照分离、多证合一。全面清理各类烦人的证明,通过减事项、减层级、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等方式,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一次性告知、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的监管模式。实现监管现代化,不断增强市场和社会活力,努力让居民和企业少跑腿、好办事、不添堵。然而,不得不承认,丹东的营商环境与国内先进地区相比、与企业的要求和期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例如仍存在一些申请材料形式不规范、要件不齐全的模糊条款,“信息孤岛”“管理真空”等也一定程度存在,成为阻碍营商环境优化的难点、痛点和堵点。
个别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淡薄,缺乏担当精神,机械地执行法规,不肯多为百姓想办法,造成群众办事难。个别办事人员把不出事作为最大原则,秉承“多做多错,不做就不会犯错”的理念,造成了为官不为的后果。
一方面,各部门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的现象依然存在。如由于某省级政务服务平台还在建设中,网上政务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不能顺畅地连接到市县乡村。另一方面,在落实“一网通办”过程中,存在网络重复建设、办事人员二次录入无效信息等问题。
过去,个别审批的要件、流程、时限不够明确,体现在各个系统事项名称、办事要件、审批流程等较为复杂。目前,一些地区虽然公布了行政权力清单,但还存在着数量不一、名称不一、类别不一的问题。如百姓经常反映的办事难,同样办一件事情,在不同的区县办事要件不同;两家相近的企业申报,有的批了,有的没批;同一件事,在不同窗口办,结果不一样。
改革的整体性、协同性不够,是因为个别干部在思维方式上缺乏创新观念,在工作过程中缺乏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只有以“专业化+店小二”精神为引领,才能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增强干部主动作为的内生动力,促进各项改革政策在基层落实落细。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增强干部群众对改革的认同度。从“跑多个部门”到“跑一个窗口”,从“跑多次”到“跑一次”,从“到场办”到“网上办”“掌上办”,“最多跑一次”的刚性目标设定使便民成为可能。“店小二”精神体现了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施政理念及良好的服务态度和社会治理能力,政府从法治规则、政策制度、环境运行等方面不断优化供给,放下身段,真正变身为服务群众和企业的“店小二”。只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才能在“一网通办”的推进中不拘泥于形式,根据事物本身的规律和属性应上尽上,推动一网平台统一运行。
一是站在用户的立场思考用户所需,这是互联网时代政务服务的核心思维。用户需求、用户体验是以用户获得感为导向的,如山东等地召开企业家座谈会,主动让企业家在主席台和前排C 位就座,真正为企业家解忧纾困。二是增强服务黏性,使用户留存下来。资金、技术、人才向哪里流入和聚集,哪里就有吸引力、竞争力,这种虹吸效应可应用到政务服务上。无论是实体大厅还是线上服务,政务服务者应有流量焦虑,力争吸附更多的用户、资本到本地经营,创造更多的税收和就业;公务人员应以现代化、精细化的管理,为纳税人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三是增强服务的精准性和体验性。如浙江运用网格化、大数据等方式,建立“政务淘宝”“云计算政务超市”;在政务大厅设置了休息室,提供饮水机、复印机等便民设备。
浙江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之所以走在全国前列,不在于先发优势,也不在于技术领先,而在于打破利益藩篱、依托体制机制巩固改革成果、充分释放治理效能。相比较而言,当前个别地区政府部门职责分工过细、职能交叉、法治化制度化程度不高等因素影响了运转效能。部门协调配合缺乏有效的制度支撑,百姓办事还做不到进一扇门就解决所有问题。只有运用整体思维,党政主要负责人亲自抓、带头干,上层、下层、基层一起设计,一级带着一级干,激发改革的动力和活力,才能促进改革的协同、精细和各个环节的有机结合,才能避免以文山会海和走秀式调研落实顶层意图的虚假落实。
“互联网+政务”催生了政府治理改革创新与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发展新理念[2]。目前,东北个别地区政府使用的软件还是20 世纪90 年代初购买的,设备陈旧,落后于发达地区。建议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在服务和监管方面推进技术创新,依托技术创新提供更好的服务。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的原则,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的要求,规范“有形之手”[3],树立规则至上、优胜劣汰的公平理念。弘扬公序良俗,注重法治文化建设,倡导契约精神,让法治成为政府的行为准则,确保改革的合法进行。
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营商环境的优化是一项持久战,必须久久为功,下一番气力才行,而领导干部的思想解放是这场持久战的“关键一役”。推进公共服务供给改革,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要坚持作风就是战斗力、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以“最多跑一次”为目标,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丹东营商环境实现标准化精细化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