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芳芳 胡梅 宁俊平 王海棚
摘要:为适应动物医学专业人才执业化的发展需要,提高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通过率,针对动物病理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混合式教学构思,通过对课程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执业兽医;动物病理;混合式教学;教学改革
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是促进和提高兽医从业者能力和素质,保证兽医行业的精英地位和社会形象的重要手段m。2009年,我国农业部在吉林、河南、广西、重庆、宁夏等5省(市、自治区)首次开展了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试点工作,从2010年及以后才推广到全国实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制度。
动物病理课程是动物医学及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基础课,又被叫做“桥梁”课,因为该课程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临床课之间起连接作用。该课程涉及学科众多,知识量大且学习难度较高,而高职高专学生数理化基础相对较差、学习能力较弱,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考点集中在动物病理知识及其临床实践应用方面,这就要求学生能将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结合起来。要想提高学生执业兽医考试通过率,相关课程的授课教师就要根据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考题的特征,对本课程进行教学改革。
一、动物病理课程与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紧密联系
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分为兽医全科类和水生动物类2种类别,兽医全科类考试包括基础、预防、临床和综合应用4个部分。基础科目包括兽医法律法规与职业道德、动物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病理学、动物药理学和兽医微生物与免疫学共7门课程。其中动物病理学占20分,也是考生失分较多的学科之一。由此可见,动物病理课程的知识在执业兽医资格考试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学生对动物病理课程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通过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因此,在执业兽医资格考试背景下,笔者对动物病理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
二、动物病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不符合执业兽医考试大纲
现用的动物病理教材是按照总论进行介绍的,如,疾病概论、血液循环障碍、水肿、脱水与酸中毒等16个章节分类。2019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兽医全科类大纲中要求的动物病理学考查内容包括动物疾病概论、组织与细胞损伤、病理性物质沉着等14个章节,50个细目,193个要点。
(二)教材内容难理解
动物病理课程是动物医学及相关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在兽医培养上具有重要作用。动物病理课程采用理论授课与实验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侧重基础理论,缺乏综合应用类型的内容。开课时间设置在专科(三年制)一年级下半学期,大部分学生没有接触过临床,甚至还没有接触过专业临床课程。学生只是通过授课教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死记硬背相差知识,无法准确理解相关知识点。另外,在安排教学时,实验课课时少,无法满足学生对临床实践的需要。同时,实验课内容较单一,以使用显微镜看病理切片为主,主要是验证,缺乏求新、创新,难以适应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的要求。
(三)学生学习缺少主动性
动物病理课程知识点多、难理解、实践课时少。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低,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动物病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为改变上述现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为学生以后能顺利通过执业兽医资格考试,笔者进行了如下改革。
(一)根据执业兽医考试大纲调整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在教学工作中起着纲领性作用,约束着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科学合理的教学大纲可以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所以,笔者结合2009-2019年執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和现用教材,对原有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进行了调整。根据执业兽医考试大纲,笔者把课程内容分为3个层次,分别为“掌握”“熟悉”“了解”,重点讲授历年来执业兽医考试试题中出现次数较多的知识点,并给学生指明这部分是要“掌握”的内容;侧重讲授历年来执业兽医考试试题中出现次数较少的知识点,并给学生指明这部分是要“理解”的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历年来执业兽医考试试题中没有出现的知识点。
(二)突出重点,精炼教学内容
根据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内容范围、知识点考试频次,结合动物病理学理论课程特点,动物病理学理论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将其划分为基本识记要点、重要理论点、综合应用点。例如,组织与细胞损伤一章中萎缩、变性、坏死的概念被列为基本知识点,要求学生能够区分出这三个概念的不同点,具体分析在临床上患病动物组织与细胞损伤被列为综合应用。授课教师还要发掘重要知识点的综合应用,例如,通过发热经过分析有发热病理过程的动物疾病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临床症状的原因;通过对患犬细小等疾病发热腹泻症状分析整合脱水和酸中毒的内容;通过对骨折病畜的治疗措施分析整合骨折愈合的内容;通过骨折后的病畜易患肺栓塞分析整合栓塞的内容等等。
(三)创新教学方式
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手段,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两终端学习。授课教师在讲授动物病理课程的基本概念、各种病理过程的特点及机理和处理原则的时候,以线下教学为主,重点讲授基本概念和各种病理过程的特点及机理。而处理原则以及跟临床实践上的联系则要求学生依托线上混合教学资源进行学习。在线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不受时间限制。授课教师可以把线下教学受限的影像等资料放到线上,这些资料包括临床上的病例资料、经验丰富教师的讲课资料、人医上的资料等,学生通过线上观看上述资料,可以更直观地学习相关知识点。
(四)融合学科知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物病理上的知识,为以后解决临床应用上的问题提供扎实的基础,授课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本专业系统思维能力训练。这就要求授课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融人多门课程的知识与技能。例如,在“水肿”学习情境中,教材以“水肿概述、水肿的原因和机理、常见水肿病理变化、水肿的结局和影响”4个部分进行阐述。而笔者在教学设计中,采用案例的方式进行导入式教学。首先,给学生介绍仔猪水肿病,该病以水肿为主要病理表现,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笔者再讲解水肿的具体知识点,并且在讲授过程中穿插该疾病的诊断要点和治疗原则。最后,引导学生思考该疾病的救治方案以及预防方法。
(五)开展探索性实践教学
授课教师可以将传统的验证性实训内制作为教学视频资源,然后把这些视频资源作为教学影像资料保存并放到相关线上教学资源库里,使得线上教学更生动,也减少了传统实训的课时量。授课教师还可以将动物病理的实训与同期开展的其他课程实训进行资源整合与优化,使学生更喜欢上实训课。例如,在动物药理与毒理课程“利尿药与脱水药作用实验”实训项目进行前,要求学生安排实训步骤。学生首先要区分出来哪些组织器官发生了水肿,然后使用利尿药或脱水药,最后观察用药后组织器官的变化,其中涉及到多个组织器官的眼观水肿表现。授课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一起采取病料制作病理组织切片,然后用显微镜镜检其病理表现。实训结束后,可根据学生实操动手情况对其动物病理实践能力进行成绩评定。这种实践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不仅整合优化了教学资源,也能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提升了学生课程知识融合能力。
(六)改革课程考核及考试方式
原来的考核由过程性考核成绩、期中考试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组成,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50%,包括课堂考勤(10%)、平时作业(20%)、平时课堂表现(20%)。改革后为线上和线下的过程性考核以及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线下过程性考核指标主要包括出勤情况、课程作业、课程讨论以及实验成绩,线上过程性考核包括记录在线学习时间、学习资源点击率、学生在讨论区的发言次数与质量以及在线自测等情况,而终结性考核以线下闭卷考试形式为主。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的成绩各占50%。对动物病理课程的自测题型和考试题型进行了必要的改动。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共400个客观单项选择题,总分400分。为了让学生提前适应这种考试方式,提高通过率,笔者将执业兽医师资格考试真题以及与真题相关的试题纳入试题库,这些试题以单项选择题为主。试题库里的试题主要供学生自测使用,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帮助学生熟悉执业兽医资格考试题型和模式。
小结
通过上述动物病理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了学生融合课程知识的能力,增强了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提高了教学效果。在考核方式上,兼顾了平时的过程考核和期末的结果考核,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更为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