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亮
【摘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构建高效课堂能够让学生有效获取知识,更能通过道德与法治的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也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法律素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特点,分析初中阶段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实现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一、引言
在新课改理念下构建高效课堂是每位教师需要完成的基本目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道德与法治课程引领着学生价值观的确立,也是培养学生法律素养的重要途径。通过高效课堂的构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获取知识,并且能够培养良好的综合素养,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的意义
当前社会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中学阶段的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素养,才能更加适应社会的需求。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构建高效课堂,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让学生拥有正确的政治观念,从而使学生在今后的人生发展中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身价值。另一方面,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成型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加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引领初中阶段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取向的重要途径。
三、初中道德与法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初中阶段开设道德与法治课程,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法律素养,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内容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深入挖掘课程培养目标,只是按部就班地进行课程教学,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因此与课程预期的教学目标相去甚远。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导致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僵化,和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不相适应。
2.教学方式较为单一
大多数教师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是通过灌输式的讲解让学生了解基础知识点,并且让学生通过背诵和记忆的方式掌握所学内容。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产生枯燥无味的印象,进而产生抵触情绪,也难以积极参与到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导致教学质量和效率大打折扣。
3.评价体系不合理
在对道德与法治课堂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依然只是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这样的评价导致学生唯一的学习动机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自然不会深入学习。另外,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没有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忽视了评价的诊断功能,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和多元化的评价内容,使得教学评价体系难以真实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于課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优化难以起到指导作用,也难以促使学生进行深入学习。
四、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
1.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高效课堂。在传统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按照教学大纲进行知识的传授,大多数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成绩,强调学生应试技巧的培养。因此,要想构建高效课堂,教师首先要转变传统的观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新型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出现的问题,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通过不断地优化建立有效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好课前准备,深入挖掘课程内涵,理解课程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之后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教学活动,对其中的不合理之处进行改正,这样才能使教学活动更加适应学生的实际需求。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要综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策略,引导学生针对教学内容进行积极的探究和思考,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识获得和学习体验,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才能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而在课后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设立开放性的课后练习,让学生在课后练习的过程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且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使道德与法治课堂更加高效高质。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中涉及较多的案例,这些案例中包含了课程所要学习的知识点。在学习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对知识点进行有效的梳理。但由于思维水平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初中学生难以对案例进行有效的理解和分析。针对这样的现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进行探究,通过小组之间的有效交流实现知识共享,使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能有效获取知识。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加强和学生之间的互动,给予学生正确的学习方向和探究思路,并且适当地给予学生外部约束,这样学生才能将注意力集中于课堂学习中,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取知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入良性竞争机制,让学生在相互竞争的过程中促进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加深对知识点的印象。在这样的良性竞争中,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竞争意识,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不仅有效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促进了综合能力的培养。
3.合理应用问题情境
在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运用提问教学策略,能够更好地引发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究。同时,利用提问教学策略能够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让学生能够通过现象直达本质,对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思考的过程中有效促进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提问教学策略时,要遵循提问教学的一般原则,注重提问教学的启发性和有效性,让学生针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探求。
以“友谊与成长同行”单元教学活动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同学之间的友谊,懂得朋友对人的重要影响,明白自我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友谊,结合本课教学内容,提出问题:“什么才算是真正的友谊?哪些情形不算是友谊?”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对友谊的概念有初步的了解。接下来,教师为学生出示了具体的教学案例:“小明和小王是好朋友,有一天,小明和小王在玩具店看到了心仪已久的玩具,但两人都没有钱购买,于是小明走的时候悄悄拿走了心仪的玩具,而且小明要求小王不要告诉别人,因为他们是好朋友,小王因为友谊没有告诉别人小明悄悄拿走了玩具。”提出问题:“案例中的小明和小王之间算是真正的友谊吗?小王的做法对吗?如果你是小王你会怎么做呢?”针对这样的具体问题,让学生结合案例进行分析,从而正确认识友谊的概念和内涵。
4.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高效教学,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将抽象的知识点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也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归纳所学内容。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将信息技术和传统课堂教学融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两者之间的优势,创新教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基于信息技术的微课教学构建翻转课堂,让学生在課前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习基础知识,在课堂上,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重难点知识的讲解,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知识,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另外,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整合学习资源,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相应的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运用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得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也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五、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承担着树立学生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教学策略,在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首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利用现代教育理念不断丰富自身的教学理论,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并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积累经验,改变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构建高效课堂,展现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育人功能和价值。
【参考文献】
杨树德.构建初中报道与法治高效课堂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64-65.
曹家权.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09(04):18-19.
石秀梅.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19(05):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