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凤
【摘要】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首先要创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敢想、敢做、敢说;还要立足学生实际,巧设开头,带领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学习状态;优化教学过程,内容适度,重难点突出,层次分明,节奏协调;同时要保持课堂的弹性,活用教案,活用练习题,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由翱翔。这样才能真正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优化手段;高效课堂;氛围;活性
在越来越追求课堂教学效率的今天,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让学生学会知识,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才是我们数学教师应该追求的。“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指的是数学学科在课堂时间内的教学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在课堂40分钟完成教学内容,而是指学生学得好或者学到有用的知识。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但是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就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非常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样的教学也是无效或低效的。那么如何优化教学,构建高效的小學数学课堂呢?
一、氛围和谐
教师不仅要专注于知识教学,而且要特别关注学习环境,善于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教师要让学生在一个安全的、快乐的、和谐的环境中学习,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这是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的前提。
课堂原本应该是每位学生学习的空间。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课堂往往是教师摆着师道尊严的面孔,时时以权威的角色控制着课堂,控制着学生;班级里则是优等生生霸占着课堂发言、表现的机会;学习较慢的学生没有信心,唯唯诺诺,不敢发表观点,由于得不到教师、同学及时的帮助,逐渐失去学习信心和积极性,成绩越来越差,天长日久便成为大家口中的“学困生”。这些现象都是课堂管理缺乏民主的反映。
数学教师不能只关注班里的优等生和中等生,更应该关注班级里的学困生,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以积极的、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当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不管是哪一个层次的学生,教师都应当给予积极的正面的评价,尤其是当学困生回答的问题不那么完美的时候,更应该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关注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鼓励他们,让他们有更大的勇气和信心投入到新一轮的思考探究当中。教师要把爱洒满课堂,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每一位学生真正发挥出自己的主动性,更好地去学习、探究。
二、巧设开头
数学课堂开头的设计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教学效果。生动有趣、贴合实际、巧设悬念的开头必定大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为下面的探究活动打下良好的开端。因此在设计数学课堂开头的时候,教师不仅要关注课本、教参的教学要求,而且要立足学生实际,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对新知识的了解情况,同时还要关注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从而让教学起点符合学生的“现实状态”,并且妙趣横生。
如教学“认识时分”时,大部分学生对钟面有着非常感性的认识,对于指针的名称如时针、分针、秒针以及钟面上有多少个大格、小格等这些基本知识都是了解的,所以教师完全没有必要再按照教参和课本的要求,一步步地去重复教学。教师可以出示一个钟面,然后直接提问:“你对钟面有哪些了解,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其他同学还有什么补充吗?”借此了解学生对时、分的了解。学生肯定兴趣高涨、争先恐后地回答,为进一步地探究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优化过程
1.内容适度,重点突出
一方面,教师在安排每一节课的教学容量时,不能单纯依靠教参,更不能完全按照教参的要求来安排课堂内容,要关注每一节课教学内容的难度指数,调整教学容量。像一些特别简单的,可以用一节课来完成两节课的教学任务,如“折线统计图的认识”和“画法”,两节课完全可以合二为一;而一些教学难度特别大的内容,例如五年级下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二)”,难度比较大,应该注意设置一定的坡度,通过删减练习数量或放慢教学进度等方法调整教学方式,切不可机械地“照教参宣科”,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时除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外,还要做到重难点突出,要利用知识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切忌在教学时平均用力、主次不分。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时,重点应引导学生探究出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因为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所以对于正方体的表面积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2.注重逻辑,顺序合理
一节课往往会有一个或者几个知识点的教学任务,怎样才能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呢?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吃透教材,理清知识间的逻辑关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教学顺序。如“1-5各数的认识”,笔者是这样安排的:(1)多媒体演示小朋友过教师节的快乐图片,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抽象出1-5各数;(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写数,加深对1-5各数的认识;(3)图数连线、看数涂色、看图写数,丰富对1-5各数的认识;(4)按照顺序排一排,体验数的大小。
这样由易到难,层层递进,不仅加深了学生对1到5各数的认识和理解,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而且为教学“数的大小比较”打下坚实的基础。
3.快慢有度,节奏协调
数学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很多时候会出现课堂前紧后松或者前松后紧的现象,这些都是没有合理安排好教学的快慢节奏所导致的。每节数学课的教学内容都会有重点和非重点、难点和比较容易的知识点,如果每个知识点的教学都平均使用课堂时间,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显然是不行的。
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找准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些地方多花力气下功夫,避免学生出现一知半解的情况。而对于其他非重点的地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用很少的时间直接带过,真正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快慢适度,节奏协调。
4.引导发现,创造知识
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采用“灌输”的方式,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只是做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死背概念、定义、结论、解题方法,却忽视了对这些结论的探究过程。学生由于缺乏自主探究的机会,没有经历知识的“再创造”过程,被动地接受知识,所以对知识不理解,记忆模糊,更剥夺了学生思维发展的权利,师累生烦效率低,这显然与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相悖。
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的学习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不经历困惑怎么能长真知。教师不应该把定理、公式直接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创造条件,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让数学学习的过程充满观察、实验、猜想、推理、验证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自己发现规律,找到公式、定理等。
例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先把学生分成6个组做实验,其中5个组的圆柱圆锥等底等高,1个组除外。然后学生开始进行圆柱圆锥之间的装水实验。最后汇报实验过程及结论:5个组得出圆柱体积是圆锥的3倍,圆锥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的结论。另一组质疑,为什么呢?大家通过进一步讨论探究发现:只有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圆锥的3倍,圆锥体积是圆柱的三分之一。学生从而根据圆柱的体积公式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V=1/3sh。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个个充满激情,每个人都是小小“科学家”,都是发现者、创造者。他们在发现的过程中自主实现知识的内化,在创造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分析、比较、归纳、概括”等数学方法,既培养了学习能力,又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保持活性
有效的数学教学课堂,不是“1+1=2”的平铺直叙,而应该是充满活力、弹性四射的高质量课堂。
1.活用教案
教案是预设的纸上的教学过程,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千变万化,不可能和预设的一模一样,因此教师不能对着教案“教死书”。 每节数学课都应该是充满活力用智慧之花再创造的过程,教案只是课堂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教师更应该关注的是一个个生动活泼的学生主体,要让教案为学生服务,而不是把学生拉到教案上去,既要遵循教案,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修正,真正实现高效课堂。
如教学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的进率时,笔者出示例题的两个立方体(一个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一个棱长10厘米的正方体)提问:“这两个正方体,体积相等吗?”洋洋同学立刻举起手来说:“体积相等”。“为什么?”“因为1立方分米等于1000立方厘米。”“你怎么知道的呢?”“辅导班老师教的。”笔者一下有点不知所措,突然灵机一动:“咱们一起来想办法验证一下洋洋同学回答得对不对好吗?请在小组内讨论一下。”其他学生立刻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在讨论中轻松解决了问题。
2.创新练习
练习是巩固知识,提高学生能力,引导学生思维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手段。练习贯穿在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都必不可少。除设计一些巩固知识的基本练习外,教师还应设计一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练习。如一年级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 )+( )+( )=16;( )-( )+( )=10;
( )-( )-( )=12。”六年級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商店运来苹果2/5吨, ,运来的苹果和梨一共多少吨?”这样的练习设计,开启了学生思维的闸门,放飞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生思路,既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教师要运用各种手段优化教学,切实向四十分钟要质量,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马为民.优化教学方法,助力数学教学工作高效开展[J].华夏教师,2020(11):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