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冰心
摘 要 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然不是生活的再现。它是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生命对生活的体验感受。写作具有生命,写作是与学生的心灵进行对话而形成的书面语言。从这个意义上说,要让学生写作感到快乐,就是要让学生写出“心声”。
关键词 观察;养成习惯;说写结合;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1-0157-02
《语文课程标准》对一、二年级学生提出的写话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语文课程标准》把第一学段的作文称为“写话”,目的是为了降低难度,激发兴趣。低年级是作文的起步阶段,在他们迈向写作之门脚步刚刚抬起时,怎样使他们喜欢写话呢?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写话训练呢?
一、指导观察,挖掘写话素材
“回归生活”——学生的习作、写话才会“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学生才会喜欢写话。让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学着观察生活中的一草一物,一人一事,感受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是学生写好话的重要前提。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爱观察,但却缺乏观察能力,不会观察。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利用生活中的素材,指导学生观察。
(一)观察要“五官参与”
低年级学生常认为用耳听眼看就是观察。其实观察也离不开嗅觉观察、触摸观察。各种感官可以观察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内容。例如,用眼可观察事物、景物(颜色、形状、大小、位置)、人物(衣着、外貌、表情、神态、动作)等等;用耳可听各种声音的高低、长短、音色。用鼻可闻各种气味;用舌可以品尝饭菜、水果、药物的酸甜苦辣咸;用皮肤、手、脚可以感觉出物品的软硬、光滑与粗糙、结实与松软、物体的轻与重等。以上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都是写作离不开的具体内容。如春雨绵绵的季节,笔者安排让学生观察雨天的情景(雨声大与小,雨量多与少,同学们在雨中冒雨上学的情景……)进而交流,形成书面语言。
(二)观察要养成习惯
学生学会观察,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学会的。教师应指导学生时时、处处留心周围的事物,遇事多问,积极思考,逐步养成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如果学生能够随时描写自己身边的事物,则说明学生已养成了观察的习惯,这样便会自觉地积累写话素材,写话时就能做到有内容可写了。在这一习惯的培养上,笔者设计了每隔两天“三词三句”观察语,让学生把观察到的人、事、物等用词句描写下来,每星期的星期五全班进行交流,学生之间也进行互补学习,教师并进行适当的鼓励表扬。
(三)口语训练,说写结合
作文“最重要的原则”是“有话必说,无话不说,说须心口如一”。说是有声语言,写是书面语言,说和写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一般说来,说话流利、有条理的人,他的作文就不会残缺不全、颠三倒四。说话支离破碎、语无论次的人,他的文章必然没有条理。可见说是写的基础。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说的训练,充分让学生多说。《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写自己想说的话”。只有写自己最想说的话,学生才會感兴趣,写的内容才能充实,才能写出好句子或好文章。
(四)结合识字,识词,造句进行训练
“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要本着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在这一教学中,笔者就利用这一原则对学生进行说话能力的训练。如学习“急”字时,有个学生组的词是“急忙”,他写的句子是这样的:“我是个特会赖床的孩子,一次我起床已经特迟了,我就急忙随手拿起包子,又急忙地跑进教室。” 用“值日”一词写句时,一个学生写道:“今天我值日,我很早就来到学校,我们几个值日生有的擦黑板,有的擦桌子,有的扫地,我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过了一会儿,同学们都来了,看见同学们坐在明亮的教室里学习,我心里很高兴。”虽然这些句子写得比较简单,但这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事,说明他们能把自己身边的事写到句子里去,有真情实感,写出了自己想说的话。
(五)结合活动进行训练
喜爱活动是学生的天性。教师们可以顺应儿童这一心理特点,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说话、写话的兴趣。语文版教材里“百花园”中常安排“语文大课堂”活动。可别小瞧这一活动。笔者常利用这一活动让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地制作完成自己的小制作、小手抄报……并在全班交流自己的心得,进而形成书面语言。如在“合作办手抄报”这活动中,学生在小组合作办完手抄报后,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有了这次的合作,我更加明白天鹅、大虾、梭鱼拉不动大车的原因了。”有的这样写道:“我们小组还不是合作得很成功,因为大家都各自顾各自的,我希望我们小组以后能向第一组学习。”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就写出学生自己的感受,自己的心得。写话训练就是这样相继安排在活动中,同时也使语言训练成为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活动本身所提出的要求。
(六)进行生活化写作
运用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可以帮助低年级小学生理解写话教学,将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降低小学生对写话教学的排斥感,强调小学生在写话教学中的个性化发展,提升小学生对写话教学的学习兴趣,进而提升教学效率。
如,在学习“打电话”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从学生的实际学习角度出发进行教学,先问学生有没有打过电话?跟谁打过电话?打电话的时候都说了什么?等学生发言后,再问问学生,有没有人知道别人打电话的时候是什么样子?让小学生观察生活中爸爸妈妈是怎么打电话的,并把它记录下来。
二、插上想像翅膀,快乐飞翔
要写好作文,会想象是关键。新课程标准强调作文教学要“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这对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鲁迅先生说:“孩子是可以敬服的,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形,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学生的想象之鸟一旦高飞,脑海中便会展现出新颖、生动的意象,创新的萌芽便又一次破土而出。于是孩子们的写话本里就出现了许多插着想象的翅膀的句子:“天上的白云像裤子。”“天上的白云真美呀,我真想采下一朵来装扮我们的教室。”他们的创新意识成就了这与众不同的一句句妙话。
在教学中,笔者潜心寻觅教材中的想象因素,找准切入点,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预见未来,学会创新。在学习《假如我是马良的神笔》时笔者让学生先假设自己也有这样一支笔,再设想其它的方面。在笔者的点拨下,学生思维多向拓展,碰撞出创新的火花。有一学生这样写道:“假如我是一把伞,我要为人们带来方便,带来美丽,更要为人们遮风挡雨。”学生纳闷为什么会美丽呢?那位学生回答:“因为雨伞有很多种,很多颜色,就美丽了。”面对这一场景,笔者不由得对学生投去了欣赏的目光。
三、发扬个性,鼓励创新
笔者认为,习作(写话)指导应是一种互动式的指导,不仅要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更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鼓励学生写出与众不同的文章,培养学生的独创性。儿童由于心智水平的差异和生活境遇的不同,往往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和感悟。所以在具有素材的基础上,笔者要求学生把感触最深的写下来,要写得和别人不一样。记得在看图写话《爸爸的生日》中,笔者要求学生在看图时,联系生活实际并展开适当的想象进行构思。一部分学生写自己爸爸工作忙,如何进行工作,以致忘了回家过生日。但其中一部分学生也有着独特的想法。有一生认为是小女孩爸爸到国外去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了,家里人想他就在家里特意为他过日。有一学生这样写道:“是因为小女孩的爸爸抢救溺水儿童,自己却被水卷走了,公安人员正在打捞小女孩的爸爸……”
叶圣陶先生曾说:“写作其实就是在别人司空见惯、觉得‘毫无疑问的生活表象中发现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做适当的思索、研究,得出具有创新意义的结论。”因此,平时在指导学生写话训练时笔者就根据“低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接触新事物快,但思维能力往往相对直观性”的特点,首先尊重学生的思维,尊重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想法……在“尊重”之余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让学生绽放出五彩的“花朵”。
四、提纲挈领,以图导航
借助思维导图,能使写作入门这一过程走得更轻松些,体验思维导图写作的快乐。利用写作思维导图打开思潮的闸门,学生能在可视的思维导图中直接筛选和组织写作材料,丰富自己写作的内容,安排写作表现手法的应用,辅助写作过程中直观地进行自我导向和自我评价。
笔者曾看过一节示范录像课——一堂生動的写话指导课《风娃娃》。在课堂教学中,教学设计跳出传统的教学框架,教师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利用低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在教师提问“风娃娃还会去哪儿?会发生什么事情?”后,学生便利用思维导图画出的分支对应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将自己的所见所想通过图画,再转为生动的文字。同样的情节不同的结尾,给予学生广阔的想象空间,尊重学生的创造力。思维是写作过程中的核心,只有抓住思维这一条主轴,学生才能我手写我心。
是啊!思维导图其实就是教给孩子梳理思路的一个过程,相信通过大量的思维导图练习后,孩子会在以后的写作过程中很自然的在脑海中建立文章的架构。
孩子有自己独有的真实空间,我们就让他们“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可以培植“想写”的意识,激发“乐写”的兴趣。教师以“欣赏者”的身份给予学生个性的张扬,赋予他们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快乐飞翔;并以“指导者”的身份,培养学生“善写”的能力,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写作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