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溃疡性结肠炎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护理

2020-12-11 16:10张凤琴
齐鲁护理杂志 2020年20期
关键词:灌肠腹痛黏膜

孔 竞,张凤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安徽省立医院 安徽合肥23000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性肠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分别是(10~20)/10万和(120~200)/10万,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患病率均呈快速上升趋势。UC常伴有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疲乏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目前临床中尚未明确导致溃疡性结肠炎发生的具体原因及机制,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自身免疫情况及遗传等,可单一致病,也可共同发生作用而致病[1]。临床中公认的UC发病原因主要为遗传易感人群,受环境的影响,激活机体的非免疫系统及免疫系统,导致出现炎症反应,损坏肠黏膜屏障而致[2]。UC通常首先累及患者的直肠,然后慢慢蔓延至全结肠,病情容易反复;临床中主要为免疫抑制剂和糖皮质激素等,同时再辅以肠内营养支持[3]。因为UC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会出现明显降低,在治疗过程中因为免疫抑制药物特点的影响,导致UC十分容易合并或者继发感染巨细胞病毒(CMV)[4]。近年来,临床中UC合并CMV感染的发生率不断升高,且CMV感染是导致重度UC或使得UC病情加重的一个因素[5]。我院收治1例UC合并CMV感染患儿,进行积极治疗,并给予多方面精心护理干预,临床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儿女,13岁,2019年10月31日因“腹泻、血便8 d,发热3 d”入院。患儿曾于8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3次/d,不成形,有少许血丝,无腹痛,无发热,遂至当地诊所就诊,予药物静脉滴注1 d(具体药物不详),患儿仍有腹泻、便血,3 d前患儿出现发热,浑身无力,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后仍有腹泻、便血,7~8次/d,大便带有鲜红色血,未诉腹痛,为进一步诊治,予“便血待查”收入院。病程中患儿精神较差,饮食差,大便如上述,小便正常。大便常规:红色稀便,隐血阳性,白细胞2~5个/HP,红细胞(++)。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0.7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4.9%,淋巴细胞百分比22.0%,血红蛋白量66.0 g/L,血小板计数529×109/L,CRP 25.87 mg/L。生化检查:肌酐47 μmol/L,尿素氮1.26 mmol/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8 IU/L,总蛋白59.2 g/L,白蛋白28.5 g/L,球蛋白30 g/L。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筛查:凝血酶原时间13.70 s,纤维蛋白原3.46 g/L,凝血酶时间16.10 s,D-二聚体 1.39 μg/m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33.00 s;血沉(临检室):血沉34.0 mm/h。胃黏膜异位显像:提示胃出血可能。骨髓穿刺结果:骨髓增生活跃,粒系增生明显活动伴核左移,红系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增多,血小板聚集分布,铁染色正常。腹腔B超检查:未见异常。胃镜检查显示:食道中上段黏膜光滑,血管纹理清晰,齿状线欠清晰,扩张度好;贲门入口处黏膜水肿、光滑,扩张好;胃底:黏液湖清,量中黏膜充血水肿,可见散在片状糜烂;胃体:黏膜水肿,可见黑白色颗粒样物附着,可冲洗,未见明显溃疡及新生物,蠕动可;胃角:弧度存在,黏膜水肿,可见点片状充血糜烂,蠕动可;胃窦:黏膜点片状充血伴糜烂,未见明显溃疡及新生物,蠕动可;幽门:可见,呈圆形,开闭自如,黏膜光滑柔软;十二指肠:球降部未见异常。全胃炎伴糜烂,胃镜下活检术。肠镜检查:乙状结肠、直肠活动性慢性结肠炎伴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可能。治疗主要予抗感染、抗病毒、美沙拉秦灌肠等对症治疗及完全静脉营养和肠内营养深度水解奶粉。

2 护理

2.1 消毒隔离 CMV属于一种疱疹病毒,在临床中表现为隐性感染,且没有特殊的临床症状。患者自身抵抗能力显著降低时,潜伏的CMV就会被活化,导致患者出现相关的临床症状[6]。且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能够应用各种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类药物,会导致贫血及白细胞减少,使免疫力更加降低,易发生胃肠道CMV活动性感染[7]。我们为该例患儿实施了以下消毒隔离相关护理措施:①保护性隔离。为患儿提供单人间病房,定时开窗通风,确保病房空气清新、安静及整洁。严格限制家属的探视时间,固定专人陪护患儿,要求患儿家属在与患儿接触前后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1000 mg/L)对病房内的设备及地面进行擦拭。②对患儿实施相关护理操作时,一定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预防患儿发生口腔感染,实施口腔护理,2次/d,同时使用硼酸溶液给予患儿漱口。③与患儿相关的医疗垃圾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中,由医院集中收集并处置;患儿的排泄物消毒之后丢弃。

2.2 灌肠护理 ①灌肠前:向患儿及家属介绍药物的名称、使用目的、方法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向患儿家属说明灌肠是对UC进行治疗的一种有效方式,从而消除患儿及其家属的恐惧、紧张情绪,取得患儿的合作。②灌肠时:灌肠时间选择每天晚上入睡前1 h,最好的时间段为20∶00~21∶00。灌肠前关闭门窗,遮挡屏风,并注意保暖,嘱患儿排空大小便,协助患儿呈左侧屈膝卧位,将臀部垫高约15 cm,将1支美沙拉秦灌肠液装入无菌输液瓶中,药液温度约38 ℃。在输液瓶中插入一次性输液管,并与一次性尿管相连接,导尿管前端涂少许的液状石蜡润滑;将空气排尽,缓慢插入患儿肛门约20 cm,滴速为50滴/min。药液完全滴尽后,拔除导尿管,嘱患儿呈俯卧位或者将臀部抬高约10 cm;然后指导患儿停留2 ~4 h,停留时间越长越好。灌肠过程中若患儿出现不耐受表现,例如心悸、腹痛等,要立即停止灌肠,对患儿腹部进行按摩及热敷,直至腹痛完全消失,再继续完成灌肠。③肛周皮肤护理:患儿肛门周围因为腹泻的刺激,会出现刺痛及红肿。指导患儿每日便后使用去毒洗剂进行熏洗坐浴。

2.3 全肠外静脉营养及肠内营养护理 为患者提供合理的营养支持可显著降低患者在整个营养支持过程中发生的相关感染性、代谢性及机械性并发症的风险,同时还需要对患者、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进行相关营养支持的健康教育。全肠外静脉营养护理干预:重症UC合并频繁呕吐、便血及反复腹泻等会导致患者丢失过多营养,同时还会降低患者的饮食摄入量,患者会出现重度消瘦及营养不良等现象[8]。对患儿右侧上肢行PICC置管,实施静脉营养支持,改善了患儿的营养状况。对患儿肠外营养支持干预15 d后,患儿的相关临床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指导患儿由口服深度水解奶,逐步过渡到使用少渣、易消化及温软类的食物。遵循少量多餐的基本原则,使患儿能够更好地吸收营养物质,同时也利于患儿恢复正常的肠道功能。肠内营养护理干预:在进行肠外营养干预的同时,联合深度水解奶粉进行肠内营养干预,以改善患儿的身体营养情况。在为患儿实施肠内营养干预的同时,确认患儿是否出现相关肠道不耐受的情况,如呕吐、恶心、发热及腹痛等,观察并记录患儿的大、小便次数及量等。

2.4 心理护理 UC合并CMV的病情较为严重,病程长且十分容易反复。与此同时,营养状况较差、排便异常、腹痛都会导致患儿的心理变化,且患儿容易产生焦虑、抑郁情绪,降低患儿的生活质量,影响依从性[9]。医护人员与患儿进行有效沟通交流,发现患儿因为对各种治疗设备及医院的恐惧而产生紧张、焦虑心理;医护人员针对患儿情况与患儿家属进行有效沟通,由患儿家属作为主导,在医护人员辅助下实施心理干预,效果较好。

2.5 疼痛护理干预 UC患者会出现持续性的下腹隐痛,并且还会累及整个腹部,对患者的睡眠及情绪产生严重的影响[10]。对患儿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疼痛强度评估,同时确认疼痛频率、性质及部位。患儿VAS评分为1~3分时,未应用药物来进行镇痛,采用听音乐、看视频、对腹部进行热敷及按摩等方法;患儿VAS评分 4~10分时,向上级医生汇报,并遵医嘱实施相关镇痛干预措施。在镇痛药物使用前后进行疼痛评分,确认效果;用药后嘱患儿卧床休息,同时严密观察患儿病情变化,确保患儿安全,对护理病历进行详细记录。

3 讨论

疾病导致患儿出现反复血便、腹痛、电解质紊乱、焦虑等。护理的服务对象是一个系统,它由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等部分组成,根据系统论的整体性原则,人的健康依靠内环境(生理、心理)与外环境(社会、文化)的统一[11],护理人员在做决策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针对UC合并CMV感染患儿进行针对性护理干预,要兼顾治疗手段带来的负性问题。此外,疾病的发生、发展、演化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护理人员应善于动态性分析,把握系统动态发展的规律,适时进行有效干预,促进患儿恢复。

猜你喜欢
灌肠腹痛黏膜
腭部良性肿瘤切除术中应用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修复补片修复硬腭黏膜缺损的疗效观察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后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促进术后康复的效果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优势与劣势再认识
请收下这份腹痛指南!!!
“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
灌肠机专利技术综述
“辣烫”出来的口腔癌
针药并用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56例
治好了30年的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