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爱艳
(莱西市中医医院,山东 青岛 266600)
习惯性流产具体是指自然流产次数连续≥3次;据统计,截至目前为止,全球习惯性流产发病率高达0.4-5%。经调查证实,细菌性阴道病、不良生活习惯、孕激素分泌异常等因素均可诱发该病;该病对患者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影响[1]。因此在对症治疗期间还需辅以优质护理干预,旨在提高临床疗效的同时改善患者心理状态,从而提升预后效果。此研究选取我院34例患者展开,重点分析综合干预护理的临床价值,现汇报如下:
选取34例我院(2018年1月-2019年5月)接收的习惯性流产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n=17):年龄区间22-43岁,平均(32.50±10.11)岁。观察组(n=17):年龄区间23-43岁,平均(32.88±9.45)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可比性较高。
对比组:常规护理:完善各项检查,给予口头宣教,将治疗和后期的注意事项详细告知患者;观察组:综合干预护理:
(1)疾病讲解:详细了解患者具体发病原因和情况,加强沟通,将习惯性流产病理知识、疾病危害、治疗注意事项等全部告知患者及家属;加深其对自身疾病的认知,便于后续治疗措施的开展。(2)生活干预:叮嘱患者确保充足睡眠,禁止进行负重运动,后期检查中避免进行阴道检查。日常生活做好个人卫生,若出现出血、腹痛等症状及时来院就诊。(3)心理疏导:加强沟通,准确掌握患者情绪变化,鼓励其坚强面对治疗。就诊期间可以通过话题、音乐疗法来分散其注意力,从而缓解内心不良情绪。家属多给予关心,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可以参加参加联谊会来扩大交际圈,减轻患者心理压力。(4)饮食指导:叮嘱其多进食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食物,禁止进食坚硬、辛辣、刺激性食物。
1.3.1 观察护理效果
显效(症状、体征消失,胎芽和胎心正常,胎儿分娩);有效(症状有所缓解,胎芽胎心恢复正常,继续妊娠);无效(症状无改善,部分患者很难继续妊娠)[2]。
1.3.2 观察护理前后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
焦虑采用HAMA量表,>29分记焦虑重,7-14分记焦虑中,<7分记无焦虑。抑郁采用HAMD量表,>24分记抑郁重,17-24分记抑郁中,7-17分记抑郁轻,<7分记无抑郁[3]。
计算软件:SPSS22.0版本,连续性变量资料:t计算以()表示,定性数据:x2核实后以百分比形式(%)表示,P值在0.05区间:统计学成立。
观察组(n=17):显效10例,有效6例,无效1例,护理总有效率94.1%。对照组(n=17):显效6例,有效5例,无效6例,护理总有效率为64.7%,P<0.05(x2=4.4974)。
护理前:观察组HAMA(24.57±5.41)分,HAMD(24.42±3.44)分,对照组:(24.53±5.22)分,HAMD(24.47±3.52)分;两组相较,P>0.05(t=0.2193、0.0418)。
护理后:观察组HAMA(6.14±1.22)分,HAMD(5.36±0.42)分,对照组:(9.63±3.42)分,HAMD(7.53±1.41)分;两组相较,观察组护理后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明显较低,P<0.05(t=3.9629、6.0814)。
妊娠早期若出现腹痛、阴道流血等症状,均有可能为流产前兆。临床根据流产孕周差异又将其分为早期、晚期流产。而习惯性流产具体是指连续流产次数已经超过3次及以上,因此会对患者心理和生理产生严重影响。习惯性流产病情特殊,加之女性情感较脆弱,绝大多数患者受心理因素的影响,比其他患者更容易出现负面情绪,从而在治疗期间出现不依从、不配合现象;个别情况较严重者,甚至会出现精神疾病而导致临床疗效欠佳。因此,对习惯性流产患者开展对症治疗的同时辅以优质、综合的护理干预至关重要。
对习惯性流产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不仅要做好常规的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还要引导患者,帮助其树立治疗积极心和自我护理意识。实际护理措施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循“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展开,拉近护患间距离的同时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从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此研究结果示: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4.1%,对照组64.7%,P<0.05。护理后观察组焦虑抑郁情绪评分明显较低,P<0.05。此研究所得结论与刘妍[4]在《优质护理在习惯性流产患者妊娠后心理护理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的研究结论基本一致,均证实了综合干预护理的临床价值。提示:综合干预护理是临床创新模式,是常规护理的改良和延伸版本,较常规护理而言,该模式科学性、有效性和规范性,可在凸显人文精神的同时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故,值得推广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