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超
(河南科技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2019年,国产动画《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继《流浪地球》之后第二部在北美市场票房破百万的华语电影。然而,与国内破48亿元的票房相比,《哪吒之魔童降世》在海外的境遇堪称惨淡,研究影响英译华语电影在海外传播的有效路径成为电影译介研究的重要课题。拉斯韦尔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一文中提出的“5W模型”[1]84,即谁(who)、说什么(say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说(to whom)以及取得何种效果(with what effect),描述了传播过程中要解决的五大问题,也揭示了现代传播学的五大研究领域,即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和效果分析。以此观照,英译华语电影在海外的传播也必然构成有机整体,受到译介主体、内容、途径以及受众的共同作用继而影响译介的效果。同时,翻译行为也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受译介传播的大背景影响,包括政治气候、国际关系、文化思潮、大众读者的阅读偏好等,形成一种通行的翻译规范”[2]138,宏观的译介环境作用于具体的译介过程,最终影响译介的效果。因此,英译华语电影的传播研究不能孤立地进行,在“通行的翻译规范”关照下票房、获奖、评论、新闻报道等数据均是传播中的变量,不能与译者、字幕译文文本等其他几个环节相割裂。
外文本(epitext)由法国文论家热拉尔·热奈特(Gérard Genette)于1979年首次提出,指“与同册书内的文本无物质空间相连的任何副文本,但实际上在几乎无限制的物质和社交空间进行流通,因此外文本会处于该图书之外的任何空间,当然也不排除其后期进入内文本”,如回忆录、访谈、报道、谈话记录、信函及日记等[3]。援引外文本的概念,影片之外的影评、预告片、新闻报道、访谈和获奖等均可视为影片本身的外文本,其所能发挥影响的空间在很大程度上与影片本身相互补充。简而言之,影片随作品的传播而产生影响,其所不及的空间却往往可由外文本占领并产生影响。放置于现代传播的“5W模型”中,外文本构成“译介途径”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前,国内关于英译华语电影的传播研究落脚点通常在于字幕的译文文本,关注电影字幕的翻译方法和得失,而对其他作品译介途径,例如以相关影评、预告片译介、新闻报道、访谈等为代表的大众传播媒介重视不够。
预告片究其实质是电影的广告,是一种特殊的语篇题材。因此,从文本功能上看,预告片兼具文本的信息功能、美学功能和呼唤功能,三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预告片充分、准确传达影片内涵信息,实现文本的信息功能是基础和前提;美学功能决定了文本的呈现方式,包括叙事方式、主题元素及语言组织模式的选择。二者共同保证了预告片呼唤功能的实现,即引起观影者对影片的注意,激发观影者的兴趣和观影欲望,进而采取行动进行消费。本文将重点考察《哪吒之魔童降世》预告片宏观文化语境的构建特色,以及其字幕英译文本的可读性,分析预告片的英译特点。
《哪吒之魔童降世》改编自中国神话故事,其将“水淹陈塘关”和“剔骨换肉”的故事元素打碎重构,讲述了哪吒逆天而行斗争到底的成长经历,呈现了完全不同于中国观众以往熟知的哪吒形象。
在美版预告片中,哪吒无疑是贯穿整个故事的线索,从哪吒和熬丙对决的第一个场景,到交代事情前因后果的诸多场景,从出现在第一帧画面中的陈塘关百姓和太乙真人,到之后视角依次转换后出现的申公豹、李靖夫妇、元始天尊和敖丙,每个场景、每帧画面都在层层堆叠,渲染出了哪吒自生而来、逃无可逃的偏见束缚,为哪吒和熬丙之间的矛盾冲突做足了铺垫,突出了“反抗命运”的故事内核。因此,从叙事学的角度看,预告片采用倒叙的记叙手法,以哪吒对命运的反抗为主线,以亲情线为副线,在哪吒和熬丙的精彩对战中将矛盾冲突推向高潮,最大限度地突出了故事的内核和层次。其次,预告片采取了全人物观察视角,镜头的切换即观察视角的转化,没有任何隐晦,不需丝毫渲染,直白地、全景式地呈现了故事中所有人物的心理活动。
从叙事学关注的核心——情节、人物设定看,影片采用英语世界惯常的成长故事模式,着重勾画了哪吒对命运的抗争,与西方的经典叙事相契合,类同《狮子王》《功夫熊猫》《疯狂动物城》等畅销经典。但哪吒的抗争层次更丰富,抗争的是偏见,是天命,也是自己。而影片的人设依照中国传统阴阳哲学以及太极生两仪,混元珠分化魔丸(火)和灵珠(水),太乙真人与申公豹,哪吒与敖丙一体双生。但命运的偏离带来了秩序的颠倒,善与恶的边界混沌,哪吒与敖丙的命运交错,彼此向死而生,阴阳相合,最终打破了宿命诅咒。同时,影片对李靖夫妇、太乙真人和申公豹形象的颠覆性重塑使亲情线成为一道靓丽的景观,叙事节奏也变得轻松诙谐,有别于传统的正经说教的叙事氛围。
因此,在宏观的文化语境设置上,影片的人物设置和叙事主题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既有继承,又进行了大胆重塑,既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又有融入性的国际视野。“魔童”哪吒揭掉了身上“水淹陈塘关”和“剔骨换肉”等固有的、既定的中国文化符号标签,但坚守着中国传统的阴阳哲学。哪吒就是敖丙,敖丙也是哪吒,二者一体两面,一体共生。在叙事主题上,以西方影片经典的成长叙事为主线,打破常规的亲情线为隐藏的副线,共同推动叙事走向高潮。主副线交织使影片具备了融入性的国际共通元素,符合英语世界畅销经典的叙事模式。
英译华语电影能否顺利融入目的语社会,与译介的选材和历史语境之间的契合度有很大关系。高方、池莉曾在访谈中提到:“西方主流媒体在阐释当代中国文学作品时往往出于对中国社会的好奇和自身意识形态,特别强调作品中涉及的社会政治内容,强化作品的认识论意义,有意无意地拔高作者的觉悟,夸大作品的批判性和讽刺性。”[4]王颖冲、王克非也曾指出中国对于英语世界的读者仍然是“他者”,对“中国历史和现实社会中神秘、丑陋、古怪、黑暗的东西显示出特别的兴趣,因此偏爱揭露阴暗面的文学作品”[5]。可见,异域观众对作品的接受受到意识形态的干预。英译华语电影能否顺利融入目的语社会,译介期待和观众期待是否相匹配起到关键作用。《哪吒之魔童降世》预告片对传统文化符号是继承,也是重塑。在当前开放的国际环境下,观影者对异域民族文化的接受度逐渐增加,但英语世界观众对中国的神话故事了解不深,哪吒的经典形象很难深入人心,也不能对影片中的一些中国元素产生审美共鸣,因此文化认知的不对等是《哪吒之魔童降世》遇冷的一个关键因素。
图里的翻译规范中,初始规范包括翻译的充分性和可接受性。前者强调译文向源语的语言和文化规范靠拢,后者强调向目标语的语言和文化靠拢,文本的可读性是构成其总体可读性的一个方面[6]56-67。华语电影字幕翻译不仅是汉英两种语言符号的转换,更是汉英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的转换和传递。因此,电影字幕的翻译需将语言、文化和美学等因素纳入译者视野。《哪吒之魔童降世》预告片的文字表达极具中国特色,文化负载词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四字词语契合汉语的表达习惯,简洁凝练,节奏铿锵;俗语表达情感丰富,生动灵活,极具代入感。因此,考察《哪吒之魔童降世》预告片字幕文本的可读性就需要描写文本如何实现语言、文化和美学元素具体的和动态的统一。
翻译的异化在如今的华语电影字幕音译中十分常见,成语俗语、人名地名、计量单位、物产特色的处理常诉诸音译或直译来保留原始意象,然译文的可读性如何尚需斟酌。预告片中典型的文化负载词有“哪吒”“陈塘关”“天劫”等,主要采用了音译加减译和直译的方法,采用异化的策略,保留原始文化意象,有得亦有失。因中西方文化严重不对称,西方观众对原作中的文化背景知识严重缺失,遇到文化特色表述便出现理解障碍。但随着我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西方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逐渐深入,对具有特定意象音译的接受度也在逐渐提高,因此音译的使用在华语电影字幕的英译中并不鲜见,并逐渐为观众所接受。下面结合例子进行分析。
例1 《哪吒之魔童降世》
NEZHA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美版预告标题缩写成了NEZHA,减去副标题,采用“哪吒”的拼音直译,多了一份“简洁”的气势,契合字幕的瞬时性和无注性特征要求。片名标题音译为NEZHA,国人读来自是没有任何问题,因为“哪吒”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但美版预告片以英语国家观影者为目标人群,绝大数英语国家观影者对“哪吒”的人物形象一知半解甚至一无所知,若同时不会汉语拼音,那么音译“NEZHA”则犹如不译,其所表语音他们读不出来,表意更是空谈。因此,进行翻译补偿,进行额外阐释很是必要[7]。然而,影片名位于字幕中间,增设注释视觉不雅,也不符合字幕的无注性特征,最佳方案无外乎添加得当的副标题。在《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海外宣传海报上,片名增加副标题I AM THE DESTINY,中文意思“我即天命”,总体契合哪吒的人物形象设定,体现了“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片中译文I' m the master of my own fate! I' m the one who decides if I' m an immortal or demon!)的故事内核,帮助观影者瞬间大致把握影片主旨,进而助力激发预期观影者对影片的兴趣。
例2 乾坤圈
Qiankun Hoop
“乾坤”是“《周易》中的两个卦名,指阴阳两种对立势力。阳性的势力叫做乾,乾之象为天;阴性的势力叫做坤,坤之象为地。《易传》认为乾的作用在使万物发生;坤的作用在使万物成长。因此乾坤引申为天地、日月、男女、父母、世界等的代称”[8]2395。“乾坤圈”译文音译加直译,更多保留了中国文化中的原始意象,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但西方观众可能无法将“Qiankun Hoop”与形状像镯、直径八寸的手掷暗器相关联。
例3 陈塘关
Chentang
“陈塘关”音译缩略为“Chentang”。陈塘关,出自中国明代古典文学《封神演义》神话小说名著中的一处关口地名,和古代著名神话人物哪吒有关。同例2,意象在英语世界中无对应概念,因此采用音译保留其原始异域形象。
例4 我施了天劫咒
I have cast a Heaven made curse
引天雷下凡
It will cause a lightning bolt to destroy the Demon Pill
摧毁魔丸
three years from now
在例4中,“天劫咒”具有典型的中国神话色彩,是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术语。天劫就是一个劫数,当一个人做了违背天理的事后,上天会给予它惩罚或灾难。神话故事里,“天劫”通常通过“天雷”实施。综合理解,“天劫咒”即上天施加予以惩罚的劫数,而此劫数避无可避,逃无可逃。“天劫咒”翻译为“Heaven made curse”采用意译的手法,将这个富有神话色彩的表达变得具体形象,类同上天施加的诅咒,不可避免。
英汉语的构成存在巨大差异,英文字幕一般比中文字幕长,占据的空间更多,部分学者认为每节英文字幕最多不可超两行,且每行至多35个单词[9]161。区剑龙教授认为每节汉语字母应该只有一行中文台词,且每行不应超13个汉字[10]337。该句子的英译很好地突破了字幕的空间局限,将汉语长句拆分至三个不同的镜头,放置于屏幕下方,辅以相对的英译,确保银幕大小和普通观众可读的最小字母间的比例协调,节奏得当,最大限度地避免了字幕对背景画面的干扰,保证了观众的视听效果。但“摧毁魔丸”下方英译 “three years from now” 置于单独的分镜头,观众一不留神就会不明所云,不如将两小节进行简单的位置调整,“引天雷下凡”译为 “It will cause a lightning bolt three years from now”,“摧毁魔丸”配对 “to destroy the Demon Pill”,语义更明,误解的概率也更低。
俗语通常是约定俗成、广泛流行的语言单位,多数为劳动人民创造,简练形象,通俗上口。因此,俗语使交际更加方便且具有趣味性和地方特色。在本预告片中,俗语出现了“鸟命”和“狗屁”两处。其英译采取了归化策略,保留其直白的内隐信息,向目标语的语言和文化靠拢,却淡化了其口语化、通俗化和形象化色彩。归化英译有效地保证了译语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减少了目的语读者的理解障碍,但也减弱了源语的表情功能,在情感上远离了源语,功过参半。下面结合例5和例6进行分析。
例5 去你个鸟命
Forget your fate!
“鸟”通“屌”,骂人的粗话,例如《水浒传》第三十回:“武松指着蒋门神说道‘休言你这厮鸟蠢汉,景阳冈上那只大虫,也只三拳两脚,我兀自打死了’。”[8]2139“去你个鸟命”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是哪吒对坚定内心的申诉,有对命运的抗争,有对天命的俾倪。译文采用意译,处理为无主语动词原形开头的祈使句 “Forget your fate”。此类祈使句通常“表达说话者本身的请求、命令、劝告、叮嘱、提示、建议、禁止、祝愿和号召等意思。往往用来要求对方采取或不采取某种行动”[11]。译文虽将其内隐的含义显化,所蕴含信息得以等量表达,但对哪吒情绪的表达却是天差地别,似乎哪吒面对命运不公的自我安慰和自我妥协,译为“Go fuck your fate”可能在含义和情绪上更贴近原句。
例6 别人的看法都是狗屁
Forget what other people think
“狗屁”一般用于谩骂,“别人的看法都是狗屁”将哪吒的霸气和愤怒尽显。译文 “Forget what other people think” 将原句中叙述视角由“他者”转换为了“自我”,叙述视角的转换将哪吒对外部环境的激愤之情淡化,情绪表达的饱满度锐减。同时,“Forget what other people think” 作为同例5的祈使句,似乎更多能表达的是哪吒对自己的劝慰,而非盛怒之下的口不择言。当然,例5和例6中“鸟”和“屁”的说辞有碍观瞻,译者更多的考虑可能是在文化外输中不雅之词的避免。
汉语的四字成语结构凝练,寓意丰富,简明有力,同时铿锵有力,醒目悦耳,用于电影字幕具有极强的表现力,尤其本案例中83%的四字词语用于屏幕中间,夺人眼球、令人印象深刻。英语译文注重归化与异化的动态融会,其表达在形式结构和表意传神上均能契合原文,能够实现向英语世界观众有效传递信息。在短短的2分26秒的预告片中四字词语出现共6次,分别为“生而为魔”“宿命之战”“命中注定”“斩妖除魔”“打破成见”,其英译处理情况如表1。
表1 四字词语英译情况
由表1可知,首先,1、2、4、5、6均出现在屏幕正中位置,且字号加大加粗采用特殊字体以突出强调,因而英译时均采用了大写字母,呼应中文字体以示强调。其次,1和2分别为结果性动词结构和偏正名词结构,采用直译的方式,在结构和意义上既与原文高度一致又同样符合英语母语者的阅读习惯,不着痕迹地向目的语读者靠拢。4、5、6均为动词结构,因此相应的译文均采用了祈使句予以呼应。4为并列动词短语,并列结构表意相近,因此译文采用减译以保留核心意思,5和6译文以句子形式进行意译,从包含8个字的汉语句子缩略为3个单词,简洁明了,保留了画面美感。综上所述,1、2、4、5、6的译文并未运用单一的翻译手法,而是灵活地实现了归化和异化的动态“融会”,在画面艺术形式和表意上实现了流畅、可读,有效地保持了画面的协调,利于观影者的信息获取。最后,3出现在屏幕下方的字幕中,原句“这是命中注定”直译为 “This is your fate”。译文采用陈述句,与原文句式相同,同时原文句子包含6个汉字,译文4个英语单词,句子长度相当,同样简洁明了,有效保证了画面的整体和协调。
预告片作为影片的广告,既有普通广告一样的体裁特点,但又因为时空的瞬时性和局限性,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哪吒之魔童降世》预告片以哪吒为线索串联画面,但画面随人物视角的转换而变换。本文以视角的转化为分割线,按先后顺序将字幕文本分割为9个片段,选取其中7个通用语言表达为例对译文归化和异化的“融会”进行考察。
在实际的翻译实践中,为保证翻译的充分性,实现文本的信息功能和美学功能,译文要向源语的语言和文化规范靠拢,保持原文本的异国情调,采用异化法是必然。
片段2 哪吒就是魔丸
Nezhan is the Demon Pill
这是魔丸转世的妖孽
This is a reincarnation of the Demon Pill
我用乾坤圈才压制住他的魔性
I have to use the Qiankun Hoop to suppress his demonic nature
片段2句子结构简洁,为主系表和主谓宾线状结构,与英语的句子结构类似,因此在句法层面主要采用直译的手法,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译文的整体流畅性。但片段2包括“哪吒”“魔丸”“乾坤圈”三个具有特定文化信息的名词,其英译在整体上将翻译的充分性和文本的信息功能放在首位,属于向源语言文化靠拢的异化。译文采用了音译加直译的方法,保留了源语的文化规范,但不可避免损害了译文的可读性。
为保证翻译的可接受性,强调译文的呼唤功能,考虑到读者的理解及译文的流畅,译文要向目标语的语言和文化靠拢,采取归化法也是必然。但是,在具体的翻译案例中,寻找译文在接近读者和接近作者之间的“融会点”非常重要,而“融会点”并非一成不变的“居中点”,译文要实现“归化”和“异化”的具体、动态的统一,兼二者之长而避其短。
片段1、片段3和片段5主要采用了意译的翻译策略,而片段4、片段6和片段7主要采用了直译的翻译策略,同时向目标语语言规范靠拢。
1.以意害情或情意相和的意译
在下列的片段1、片段3和片段5三例中,英语译文主要采用了增译、改译的翻译技巧,使表达更加符合英语的语言规范,保证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但在保证译文流畅性时,原文本的感情色彩、强调结构、修辞手法被舍去,译文更直白,也更为平铺直叙,缺乏语言的美感。因此,在采用意译进行归化时,适当的异化处理有助于保留原文的句式和形式美,实现“归化”和“异化”的动态的统一。
片段1 这种结果当初也不是没想过
We expected this might happen
都尽力了
They all did their best
可能这就是吒儿的命吧
Perhaps this is Nezha' s fate
我的命自己扛
I will be responsible for my own fate
不连累别人
I will not be a burden to anyone
一方面,汉语字幕结构松散,其中“这种结果当初也不是没想过”“都尽力了”和“不连累别人”属于无主语句,体现了汉语“形散神不散”的语言特点,区别于注重逻辑结构的英语句子结构。因此,在英译时按照逻辑关系分别补足了逻辑主语“We”“They”和“I”,进行了增译。但结合语境可以判断出“都尽力了”的话语者是哪吒的母亲,所以依情景推断哪吒母亲想要表达的似乎应是“我们都尽力了”,而英译处理为“They all did their best”似乎不符合情景。另一方面,“我的命自己扛”“不连累别人”属于意译。“我的命自己扛”的倒装语序调整为主系表结构,“不连累别人”的无主语动宾结构同样调整为主系表结构,表意更加直白,但哪吒情感的表达效果略逊于特殊句型及动词对情感的强调作用。因此,此片段英译牺牲了情绪烘托,但充分传递了信息。
片段3 龙族等待千年的机会
A chance dragons waited millennium for
你管他是善是恶
Why do you care he' s good or evil
他都是个死
He' s going to die when the lightening bolt strikes him
他想把陈塘关活埋了
He is trying to bury all of Chentang
本片段汉语字幕英译的灵活处理主要体现在了“你管他是善是恶”“他都是个死”二句,依语境判断话语者为申公豹,接受者为敖丙。二者内隐的含义是“无论他是善是恶,他都是个死”,二者构成了条件关系,但二者被割裂分列两屏,彼此间的逻辑关系被冲淡了。英译化原句“你管他是善是恶”为特殊疑问句 “Why do you care he' s good or evil”,将话语焦点转向敖丙,更加突出了敖丙对哪吒复杂矛盾的感情,为二者间的矛盾冲突进行了铺垫。“他都是个死”在英译时进行了信息增补,增加了时间状语从句,清楚明白地交代了哪吒的命数,与前文形成对照。因此,英译字幕信息量更大,感情色彩更加鲜明,译介效果极佳。
片段5 我命由我不由天
I' m the master of my own fate
是魔是仙
I' m the one who decides
我自己说了才算
if I' m an immortal or demon
“我命由我不由天”意译为 “I' m the master of my own fate”(我是自己命运的主宰),信息没有任何损失,但句内重复“由我不由天”的修辞效果完全丧失,译文彻底牺牲了原文的紧凑节奏。“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对照翻译为 “I' m the one who decides” “if I' m an immortal or demon”,若更好地适应字幕的瞬时性,不如将二者顺序进行调整,英汉字幕更为同步,能够更好地消除观众的理解障碍。
2.形意皆和的直译
在具体的翻译案例中,寻找译文在接近读者和接近作者之间的“融会点”非常重要。下列三例采用直译法,完美实现了归化与异化的和谐统一,充分传递了原文的信息,保留了原文的形式,同时向目标读者的语言规范靠拢,保证了译文的流畅性和可读性。
片段4 看来我的时间到了
My time is almost up
别挣扎了
Stop struggling
片段6 如果你问我
If you ask me
人能否改变自己的命运
can a person change his fate
不认命
Not to accept
就是哪吒的命
is Nezha' s fate
片段7 若命运不公
If fate isn' t fair
就和它斗到底
fight it till the end
上述三例采用了直译法,按照原文的行文逻辑顺势而译,主要因为三例中原文本并未采用任何特殊句式,句式结构与英文句式结构一致,直译即可保证译文与原文的形式与表意相和谐,使译文符合目标语的语言规范。
在宏观文化语境层面,《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美版预告片采用倒叙的手法、全景观的视角,以“成长故事”为内核,对哪吒、李靖夫妇、太乙真人和申公豹形象的颠覆,继承并输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的同时,对传统文化符号进行了大胆重塑,尽可能地向目标语文化规范进行靠拢。在微观语言层面,文化负载词主要采用了异化的翻译策略,尽可能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向源语言文化规范靠拢,符合“中国文化走出去”指导精神要求。但俗语和四字词语的翻译主要采用了归化的翻译策略,尽可能向目标语语言文化规范靠拢,这是由预告片“广告”的本质决定的。本文选取的7个通用语言表达案例中,不论具体的翻译方法,主要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向目标语语言规范靠拢,减少观影者的阅读障碍,毕竟保证文本的可读性是“广告”发挥作用的第一步,尽管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原文的感情色彩和韵律美被部分牺牲。总而言之,美版预告片的英译在宏观文化语境层面和微观语言层面对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和语言表达有破有立,既非一味地归化,也非绝对异化,注重二者的动态“融会”,总体可读性较强,能有效传递文化信息的预期目标。预告片作为影片的“广告”,其内含的信息功能、美学功能和呼唤功能决定了其在影片传播中重要媒介的地位。英译华语电影在海外的传播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预告片文本是拓展英译华语电影传播的有效资源,亟待挖掘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