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利民
“市人代会票决产生的10项民生实事,是我们对全市人民群众的承诺,是‘没有退路’的民生工程。”今年3月召开的南京市人大代表开展民生实事项目监督工作部署会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龙翔要求全市人大机关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组织市人大代表对项目的实施进度、工程质量、社会效果开展全程监督,以高质量监督推动项目更好地实施,不辜负850多万市民的期待。
今年初以来,为兑现“对全市人民群众的承诺”,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寓支持于监督之中,组织全市人大代表“一对一”靶向刚性监督,与市政府共同发现问题,共商解决方案,办实办好民生实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1月12日,在南京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上,500余名市人大代表投票决定了市政府2020年度重点实施的10 项民生实事。这是南京首次在人代会上,通过人大代表投票方式决定政府年度重点民生实事项目。
“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实现了民生实事‘群众提、代表决、政府办、人大评’,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全面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生动实践;实现了‘群众想什么’和‘政府干什么’的精准对接。”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龙翔说。
为确保民生实事项目充分汇聚民智、反映民意,去年9 月以来,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通过市人大代表听取民意、政府民生部门问需于民、社会海量征集等3 大渠道、10 余种方式,先后征集民生建议意见6400 余条,进一步梳理合并、分类编排,最终形成12 件民生实事候选项目,提交市十六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票决,最终确定了10项重点实施民生实事项目。
这10 项民生实事项目包括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医养深度融合、方便群众交通出行、实现更高质量就业、推进垃圾分类治理、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改造治理棚户危房、提升健康服务水平、治理城市水环境、丰富群众文体生活,最大限度地覆盖了百姓普遍关注的教育、医疗、交通、就业、环境、住房等民生需求。
这10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的进度如何、质量如何,直接关系850 多万南京市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南京市政府对这些民生项目高度重视,在2 月底、疫情防控工作十分紧张的时候,就对项目落实进行了任务分解,及早进入了“政府办”的关键阶段。
10项民生实事项目覆盖广、体量大,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如何开展监督?3月25日,南京市人大代表开展民生实事项目监督工作部署会给出答案:组建10 个市人大代表监督小组,“举全市人大之力”、组织“最强监督力量”,对10项民生实事实施项目进行“一对一”的靶向精准监督。
“每个市人大代表监督组由四个方面人员构成: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11 个工作机构,11 个区人大常委会以及江北新区、南京警备区政治工作处,市人大代表专业组和各区的市人大代表小组。”市人大常委会人代联委负责同志介绍,全市524名市人大代表通过各区的市人大代表小组全部编入10 个监督组,对10 项民生实事项目展开全覆盖、全过程的刚性监督。
为充分协调市人大代表监督小组的力量,“拧成一股绳”做好监督,市人大常委会明确:市政府各部门单位是项目的具体承办者、责任人,各区人大常委会及江北新区、南京警备区政治工作处及市人大常委会各工作机构是民生实事项目监督工作的组织者,524 名市人大代表是监督者,各个方面“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推进项目的高效有序实施。
民生实事项目涵盖了公共交通、住房保障、城乡环境、教育、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有些工作的专业性很强。为此,市人大常委会在专题监督中特别彰显了专业监督的力量。
“比如,在牵头单位配对上,‘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项目由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来牵头组织,‘改善群众居住环境’项目的监督组织则由市人大常委会环资城建委负责牵头。”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由对口联系的工作机构来牵头协调,有利于把监督做得更精准、更精细。
同时,市人大常委会引入市人大代表专业组参与民生实事项目专题监督,让各监督组长出“火眼金睛”。代表专业组是根据市人大代表的职业背景、行业特点、工作专长分别组织起来的,组员多是行业精英和专家型人才,他们的眼光更独到,发现问题更精准,提出的意见建议更专业、更可行,能更好地助推民生实事项目高效推进、高质量实施。
民生实事项目办得好不好,群众最有发言权。
为了汇聚百姓智慧,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南京市人大常委会从7月27日开始,组织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服务人民,一心为‘宁’”市人大代表监督民生实事项目主题接待活动。
主题接待活动,是市人大常委会精准监督的动作之一。各区和江北新区的市人大代表全部要参与接待,同时视情况邀请本行政区域内的全国、省和区人大代表参加,重点围绕10 件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进展、问题不足及推进举措等,广泛收集人民群众意见建议。
8月27日,正在栖霞区政务服务中心接待群众的市人大代表徐观林,接到群众反映:栖霞街道石埠桥村拆迁保障房小区石埠湾花园小区,附近没有通大路,公交车开不进来,居民走到最近的公交站都需要40 分钟。面对群众的诉求,徐观林代表当场表态:一定会与相关部门一道,推进石埠桥保障房片区群众出行难问题的解决。
接待活动第二天,徐观林代表就和相关部门实地调研了石埠湾花园小区的出行情况。之后,在市区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与徐观林代表共同商定了问题解决方案,为保障五福家园、石埠桥片区居民出行的红枫路二期道路建设工程和石埠桥保障房周边道路及桥梁工程迅速启动。
“一个月间,361位全国、省、市、区人大代表深入联系点,参加民生实事项目监督主题接待活动126 场,接待人民群众788人次,听取、收集、反映意见建议近600条。”市人大常委会人代联委负责同志介绍,对收集到的这些意见建议,将第一时间以相关代表监督组的名义,反馈至项目实施单位吸收采纳。
“经过今天的深入对接,我们对‘改造治理棚户危房’这项民生实事项目有了更全面深入的了解,监督方案也会更具有针对性。”5月11日,南京市2020年民生实事项目实施情况第七人大代表监督组在市房产局召开监督工作对接会,听取市房产局、市消防支队关于民生实事项目开展情况的介绍,细化完善监督工作方案。
虽然受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是到5 月中旬,全市10个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监督组已经分别与20个部门、单位完成前期监督工作对接,制定详细监督工作计划,“一盯到底”模式如期开启。
按照工作计划,民生实事项目监督工作总体分为部署对接、实施监督和总结测评三个阶段。5 月至11 月,是监督工作的第二阶段,也是最重要的“实施监督”阶段。
“看到小区‘脱胎换骨’,我们和百姓一样开心。”7月9日,市人大代表严菲再次来到秦淮区树德坊1-22号,看到曾经因年久失修破损不堪的危旧房,经消险治理而“旧貌换新颜”,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为了推动该小区危房消险治理工作,第七代表监督组除了协调街道、区房产局、建设方推进工作进展,还积极协助街道做好居民的宣传和解释工作,通过逐一走访,嘘寒问暖,终于赢得百姓认可,确保工程顺利开展。
据了解,针对每个民生实事项目,各代表监督组要通过听取汇报、随机查访、代表持证视察、听取第三方意见及社会反响等多种方式,开展不少于3次的监督活动。
民生实事项目完成的满意不满意,要由人大代表说了算。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将在今年12 月份的常委会会议上,听取审议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民生实事项目监督情况报告、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情况报告和各监督组监督报告,进而对民生实事项目实施完成总体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将在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上印发全体市人大代表,同时向社会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