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彦
据8 月25 日《人民代表报》报道,近期,在广东省英德市浛洸镇人大组织的满意度测评中,镇政府的1件民生实事项目、2 项重点工作被代表们评为“不满意”。这在人大满意度测评中并不多见,该镇人大代表的底气来自于对相关工作的一系列有力监督。
民生实事项目由人大代表票决产生,这种制度称为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简称票决制。然而,票决只是票决制的一个环节,票决后如何进行有效监督,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票决。成熟的票决制,包含票决、监督、测评等环节,一环扣一环,构成闭环流程,保证工作实效。如果缺乏有效监督,测评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票决的价值也将大打折扣。
如果片面强调票决体现的由“为民作主”到“由民作主”的转变,只把工作重心放在各方面关注度高的票决上,而忽视监督,就会导致监督虚化,影响票决效果的现象。当前,在票决制中,并非没有监督环节。但是,那些重在走程序的调研、看现场、了解进度等,监督实效有待提高。
问题所在就是努力所向。当前一些地方在监督环节做了有益探索。有的把推进民生实事项目落实纳入年度监督工作计划,有的运用执法检查、听取专项工作报告、预决算审查监督等方式,有的组织代表视察、专题调研,打出监督组合拳,全方位、全过程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保障民生实事项目不走样、不变形。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008 年,票决制兴起于浙江省海宁县力洋镇和大佳何镇;2018 年,浙江省实现票决制工作市县乡三级全覆盖。近几年,重庆、江苏、湖南等地也开始推行票决制。蓬勃兴旺的发展局面,使得更加重视监督在票决制中的作用,提升票决制成效,变得十分迫切。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不断加强对县乡人大工作的指导,县乡人大工作正在崭新发展。然而,县乡人大仍是整个人大工作的薄弱环节。不贪多求全,精选题目,追求质量,通过票决制,把民生实事项目作为“麻雀”解剖,提升监督工作水平,是县乡人大的务实之举。
9 月1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沙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对“十四五”规划编制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要更加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实。对基层人大来说,票决制是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的好抓手。我们只有充分发挥好监督在票决制中的作用,不断释放票决制的正能量,才能让票决制更合民意、更贴民心,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