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角度解析《延禧攻略》中后妃的服饰

2020-12-10 10:46
山西青年 2020年1期
关键词:意指能指所指

贾 宁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一、清朝后妃服饰简介

(一)清朝服饰的来源和形成

清朝是以满族人为主体统治中原的封建时代的最后一个王朝。其特有的民族特色在中国历史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满族人主要是由女真人为主体,其生活习惯、穿衣打扮等大多都遵循了女真人时期保留下来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实用性。早期的服饰由于以实用性为主,材料简陋,多用于御寒蔽体和骑射。如马蹄袖、裙裤、马褂等。清军入关后,为了巩固政权地位,清朝统治者推行了“剃发易服”的规定,规定所有臣民必须穿着满人的衣服,梳满人的发型。此政策一经推行就爆发了激烈的民族冲突和文化冲击。为了缓和民族矛盾,“剃发易服”政策就只规定一部分人遵循,清政府采取了金之俊的“十不从”,如男从女不从、官从民不从等,使得汉服在缓和的文化冲突中被保留了下来。由于“剃发易服”不再针对女性,所以女性的服饰在清朝存续的期间得到了发展。随着清朝国力的昌盛,制作衣服的面料、纹理样式都变得丰富起来,并逐渐吸收了汉服的一部分元素,使清朝的服饰在历史发展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为不同民族文化风格服饰的交融与发展提供了条件。有部分服饰发展至今依然不过时,如旗袍。

满族人的服饰在顺治时期逐渐形成相应的制度,即“依制着衣”。从努尔哈赤建立大金政权开始,由于物质条件有限,服饰的穿戴也极其简单。虽然努尔哈赤1616年起鼓励人们“为缫丝织锦,而饲养家蚕;为织布而种棉花。”但依然无法满足人们穿戴的需要。1632年,皇太极开始着手完善努尔哈赤的官服制度,使其等级更明显。他对皇室成员、官员的服饰都做了明确的规定。1633年7月,又对国君福晋等服饰做了完善。直至顺治时期,清朝服饰制度基本形成,并经由康熙、雍正等皇帝继续发展、细化和完善。

(二)后妃服饰主要类型

后妃的服饰主要分为服装、配件和饰品。服装按场合分主要有朝服(皇后和皇太后用)、吉服冠、常服,搭配穿戴的有云肩、坎肩。饰品包括簪子、耳环、东珠(皇后和皇太后用)、绒花等。其中,常服主要是生活中穿戴的服饰,是后妃中最常见的服饰。吉服冠是重大仪式、如皇帝或皇太后寿辰穿戴的服饰,最主要的特征是其“八团”图案,与普通的服饰有着明显的区分。

二、巴尔特符号学的意指系统

(一)能指和所指

能指和所指代表着一个符号对应的表象和含义。这对概念最初由索绪尔在《普通语言学》提出,认为语言有能指和所指两个特征,并且这两个特征是任意对应的,由此得出语言具有任意性。巴尔特在其基础上将这对概念应用到符号学的概念中,认为符号的能指和所指分别为表示成分和被标示成分。能指构成表达面,所指构成内容面。“被表示成分不是一个事物,而是这个事物的内在表现。”也就是说,“符号的形式可以直接用语言学的方法进行描述与表达,但内质则需要借助于除语言以外的东西加于描述。”(张桂荣,2010)表达面的内容多是表象的,是人脑对符号的直观映像;内容面多为其表意、内涵等,是一种由表面衍生出的抽象涵义,是直观映像无法感受到的。当然,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与语言一样,并不是完全的一一对应的关系,也具有一定的任意性特征。根据符号的特征,一个能指能够对应多个所指。也就是说,符号的表象是给人的直观映像,即能指;符号的表意是人通过表象解读出来的意义,即所指。

(二)直指和涵指

巴尔特在《符号学美学》中将这对概念又称为所指意义和涵义。根据叶尔姆斯列夫的理论,一个符号或语言系统中包含一个内容平面C和表达平面E,所表达的意义和这两个平面的关系R是一致的。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关于符号意义的ERC系统。然而,现实中的符号虽然有能指和所指构成,但是其含义远不止一个所指这么简单,能指并不能因为找到了与其对应的所指就结束了,还有可能与原有的能指一起转化为下一层级的能指或所指去构成符号深层的涵义。叶尔姆斯列夫认为,“它们的诱导可能存在于两种根本不同的、取决于第一位系统插入第二位系统时所具有的特征的情况之中。”他强调,当第一位系统变成了第二位系统的能指时,称为涵义符号学,即(ERC)RC。巴尔特根据这个系统对此作了总结。他说,“一个涵义系统是一种其表达方面本身被一个意义系统所组成的系统;涵义的共同情况当然将由语言所组成的第一位系统的综合系统所构成。”也就是说,当一种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第一位系统)共同构成第二系统的能指时,第二位系统产生的所指我们称其为涵义,或涵指(含蓄意指);第一位系统我们称其为直指,或直接意指。产生的所有的层级我们称其为意指系统。

三、服饰符号中的后妃服饰

(一)能指和所指:服饰的本体与表层含义

符号学中的能指和所指这对概念是可以用在服饰当中进行解读的。“服饰本身就可看作是一种符号。它是由符征与符旨两部分组成。在前面我们提到能指构成的是表达层面,所指则为内容层面。”(张晓琳,2016)因此,在分析具体某件服饰的时候,我们可以用肉眼观察到其表达层面(能指),即表象,也就是服饰本身所具有的一切事物,如面料、大小、款式等。它是我们能够直接得到的符号信息。表意则是通过服饰的表达层面解读出的内容层面(所指)。如服饰反映出的当今社会意识形态或价值取向等等偏抽象的内容。也有概念称其为“符征”和“符旨”。服饰的符征被称为符号的指示部分,而符旨则为被指示部分。在解读一件服饰时,除了看其表象外,更重要的是其表意。表意的方面有很多,主要包括三个部分:“社会、心理和文化特征层面。社会层面包括我们平时所说的民族、身份、地位、职业、社会阶层等;心理层面则包含价值取向、审美意象等;而文化特征层面则是指不同文化所带来的意义是截然不同的。”(张晓琳,2016)如《延禧攻略》中18集中高贵妃和纯妃的服饰,我们可以解读:从颜色看,高贵妃一身大红,纯妃服饰颜色就比较简洁单调;除此之外,高贵妃服饰的图案也比纯贵妃鲜艳,由此说明他们的地位有高有低。通过她们穿着的服饰类型我们可以看出,她们穿的是常服,是在参加家庭内部举办的仪式(本集为参加皇后的荔枝宴)。而红色在中国多代表喜庆、吉祥、红火之意。又如在第16集之前娴妃的服饰一直都是青色淡雅的,我们可以通过穿着看出其与世无争的性格,其服饰图案则以兰花为主,更加显示其清廉自律、没有私心。而经过一系列家破人亡的打击后,杀死嘉嫔,第二天去富察皇后处请安时,换上了一身黑色的服饰,此处暗含其正式黑化,加入到了宫斗的行列。

(二)直指和涵指:服饰的深层涵义

服饰的意指系统在服饰符号的分析与解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根据叶尔姆斯列夫的理论,一个符号具有内容层面C和表达层面E,二者通过关系R来连接。意指系统则需要至少两层的ERC关系来构成。“直接意指层我们可以用元语言来表达,含蓄意指层可称作为涵指。”(张晓琳,2016)。也就是说,除直接意指层内包含其特定的能指和所指外,它们也共同构成了含蓄意指层的能指。因此,含蓄意指层(涵指)就是第二意指系统,也就是符号的“暗示义”。相对应的直指,则被称为明示义。(张宪荣,2013)我们因此可以这样去认为:服饰符号有其特定的意指系统。其中我们能够直观感受的部分,即最纯粹自然的意义被称为直指,为明示义,而通过服饰表达出的隐含意义则被称为“涵指”,为暗示义。《延禧攻略》中后妃的服饰可以彰显出后妃的地位、喜好以及剧中人物的性格。女主角魏璎珞的地位在提高的同时,其服饰的美观度也在提高,象征着人物位分的提高。从官女子到皇贵妃,这一路的服饰都是变化的。官女子时期的服饰以粉色和白色为主,由于是宫女,服饰的图案几乎没有,象征人物的地位卑微。而其从贵人晋升到皇贵妃这一路的服饰图案也由少到多,至皇贵妃时的朝服我们可以看出:朝冠有东珠、珍珠、猫睛石等饰品,等级只比皇后低一个等级。胸前挂朝珠三盘,服饰的图案开始出现龙凤,寓意着后宫中地位的至高无上。颜色开始使用明黄色,这种颜色只有皇帝、太后、皇后、皇贵妃才可使用,能够从服饰中看出人物的位分。富察皇后的人设是识大体、懂规矩、端庄大方、温柔可亲可敬。她的服饰则以浅色为主,例如白色、粉色等,这样能够意指出此人的性格。此外,她的朝服也是相当华贵的,东珠、朝珠按照皇后应有的数量来配置,并应用了较多了龙凤的图案,在参加选秀大会、荔枝宴、吃胙肉等大型场合时都有穿戴,寓意着皇后在后宫的至高无上,地位至高可以想象。在其最后自杀时,一身素衣,一句“只做富察容音”,寓意着这个人不带任何东西、思绪而去,母仪天下。因此,意指系统的运用是我们分析服饰符号的比较重要的手段,通过该理论能够很好地解读满清服饰的特征。

四、结语

通过意指系统的理论对清朝服饰进行分析,能够很好地将中国式符号和符号学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能指和所指系统能够构成意指系统的第一层涵义直指,用来说明清朝服饰本身的涵义,如遮风保暖等;同时它构成了第二层的能指,其对应的所指就是服饰符号表达的深层次的内涵,如等级制度、人物地位、性格等,为涵指系统,是服饰符号的内涵意义和文化意义。

猜你喜欢
意指能指所指
趣填51
遗忘者
幻笔的艺术:《红楼梦》的“金陵省”与“所指优势”释出的要旨
在可读与不可读之间
影视符号中的草原文化输出
《解忧杂货店》中的后现代时间观
绝妙的数字灯谜
语言与文字:艺术视野下的文字与图像关系研究之四
火柴迷宫
“讥”和“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