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要坚持辩证思维和科学方法
——从《摆脱贫困》中学习扶贫脱贫的思想方法

2020-12-10 09:54文_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0年6期
关键词:闽东宁德同志

文_ 陈 锋

福建宁德是闽东革命老区,陆海面积一比三,居住着畲族等30多个少数民族,由于交通闭塞、信息短缺,被称为“黄金海岸的断裂带”,2/3为贫困县,属于全国18个连片贫困区之一。1988年6月,习近平同志调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带领人民群众启动了脱贫进程,取得了重要成就。在脱贫实践中形成了《摆脱贫困》这一著作,书中提出的脱贫工作的先进理念和辩证思维,为我们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钥匙”。

一、坚持“弱鸟先飞”的脱贫理念和脱贫思路

贫困问题从何处破题,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摆脱了头脑中的贫困意识,才能使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强之路。这种在尊重客观实际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观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核心要义,为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重要思想方法。

为了找到脱贫的正确道路和有效策略,习近平同志到宁德两个月内,一个县一个县调查研究,提出了“弱鸟先飞”的脱贫理念和脱贫思路。他认为,主观能动可以转化地方贫困的局面,只要观念不贫困,弱鸟可望先飞;至贫能不能先富,关键在于我们头脑里有无这种意识和决心。党员干部和群众,当务之急都要来一个思想解放和观念更新,四面八方去讲一讲“弱鸟可望先飞,至贫可能先富”的辩证法,跳出老框框看问题,扫除穷自在、等靠要的旧思想,把精神振奋起来。他强调,扶贫先要扶志,要从思想上淡化贫困意识。不要言必称贫,处处说贫,这样做只能起消极作用。人穷志不穷,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扎扎实实走好自己的发展道路。

他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例做干部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既讲事实、摆道理,又作动员、树榜样。他指出,沿海开放省份广东开放得早,又走得快,成就斐然。最重要的是广东人从上到下,都有一种“先飞”意识;“先飞”欲望极其强烈,终究飞起来了。对于宁德这样的“弱鸟”要想先飞,首先要更新观念和工作思路。商品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对贫困地区来说,都是崭新观念,都应成为“弱鸟先飞”的意识动能。当时,有不少人仍旧认为,贫困地区要靠国家多拨资金、多安排一些计划支持。针对这一现象习近平同志指出,关照多一点总不是坏事,但有必要摆正一个位置,即把解决原材料、资金短缺的关键,放到自己身上来,这个位置的转变,是“弱鸟先飞”的第一要义。

思想解放了,工作抓手在哪里?从基本投入、产出和成本核算来看,闽东的条件不如别的地方,“硬”的缺少些条件,可以多讲“软”的,在抓软环境建设上下功夫。习近平同志要求一开始就要有全新的办法,简化手续、降低费用、改善服务质量,从“一个窗口、一个图章”抓起,改善投资环境,在“水、电、气、路、桥”等方面创造招商引资的基础条件。同时在坚决执行国家制定的法规、条例的同时,针对实际情况考虑制定一些地方性法规、条例,切实保护外商的合法权益。他当时就提出,不要把外商投资企业办成国营企业,要真正让外商按照国际惯例进行生产管理。打开思路、打开门路,这就把事事求诸于人转为事事先求诸于己了。如此做足“软”功夫,成就了贫困地区“弱鸟先飞”以至飞洋过海的现实途径。

二、发挥“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独特优势

发展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宁德脱贫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摸索出一条与之相适应的路子,同时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立足既有优势、争取跨越发展。习近平同志指出,闽东主要靠农业吃饭,穷在“农”上,也只能富在“农”上。小农经济是富不起来的,小农业也没有多大前途。要“念山海经”,抓大农业,在农业上稳住粮食生产,重在山海田一起抓,实现全面发展。

宁德多山地,林业发展必不可少,适合搞家庭林场。种植茶叶是闽东的一个长项,总产量能达全省的1/4,但亩产相对比较低,因此重点抓改造老茶园来增效。闽东出产晚熟荔枝、四季柚、芙蓉李、油奈等地方水果,特色水果业列入大发展计划。充分利用面积占3/4的海域发展滩涂养殖业,挖掘潜力、增产增收,并跟进发展相应的饲料工业。乡镇企业是农村集体经济的重要支柱,首先发展本地农副产品加工业,其次发展为城市大工业服务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吸收大量的富余劳动力,使更多农民致富发家。加强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业,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走科技兴农的路子,紧紧依靠科技进步,打造一个高产、低耗、优质、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

农业和工业是两个轮子,从发展转型的动力看,工业作用更大。为了促进工业提质增效,一方面,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两者一手抓,看准效益了,速度加快,尽快缩小闽东差距。另一方面,立足本地资源进行工业开发。抓住时机上项目,不缩手缩脚,不盲目反对铺新摊,只要看准效益好就上。没有好效益的,一个项目也不上,绝不为出政绩而盲目上项目,搞短期行为。

三、唱响“经济大合唱”的主旋律

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做好工作的重要方法论。在宁德摆脱贫困中,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经济是基础是中心,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他对党员干部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只有在生产力的解放中,在国力的快速增长中,在人民生活的极大改善中,在与外部世界日益广泛的交往中,才能得以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是主旋律,是最大的政治。他明确要求,基层干部的主要精力、主要时间只能用在经济工作上,各县的五套班子都要围绕经济建设来做好本部门的工作,要搞“经济大合唱”,不搞政治、经济两张皮。他强调,干工作,要分清主次,抓住根本。各地、各部门有相对独立性,但又都是整体中的一个部分,谁都不能独立于整体之外,不能割断内在关系,都要有整体战略意识。围绕经济建设主旋律,全区上下各个部门自觉配合、主动协调,各地方上下左右成为一个整体,心朝一处想,劲朝一处使,声往一处发,有机形成“经济大合唱”。

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脱贫致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加强宁德精神文明建设。一方面,把发展商品生产,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作为根本任务和中心工作来抓。另一方面,把荡涤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污泥浊水,净化社会风气,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学文化素质,作为一项战略目标来对待。充分挖掘利用本地文化资源,建设具有闽东特色的精神文明,使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建设贯穿于脱贫致富的整个过程。既树立典型,又带动面上,使得人人精神上强起来,做到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四、坚定“滴水穿石”的信念意志和韧劲毅力

历史地看,中国革命创造了以弱胜强的奇迹,中国奇迹生动鲜活地展示了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从量变到质变的哲学规律。贫困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经济发展的具体条件,决定了其发展变化只能是渐进的过程。闽东贫困面比较大,脱贫将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习近平同志向宁德干部群众提出,根本改变贫困、落后面貌,需要发扬“滴水穿石”般的韧劲和默默奉献的艰苦创业精神,要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

“滴水穿石”,是习近平同志在闽东工作期间提出、倡导的工作作风和精神品格,已成为意识顽强、坚韧不拔、一往无前、锲而不舍的生动写照。1988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首次使用“滴水穿石”来形容闽东发展变革的艰辛成就和坚韧劲头,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闽东发展进步,发生了巨大变化,是不简单的,但这些发展不是瞬息巨变,而是“滴水穿石”。1990年3月,他在《滴水穿石的启示》中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滴水穿石”精神的思想内涵。滴水穿石的自然景观,是他在插队落户时便耳闻目睹、叹为观止的现象,其锲而不舍的情景每每浮现在眼前。坚硬如石、柔情似水,可见石之顽固、水之轻飘。但滴水终究可以穿石,水终究赢得了胜利。喻之于人,是一种前仆后继、勇于牺牲的人格的完美体现。喻之于事,则是以柔克刚、以弱制强的辩证法原理的成功显示。所以,需要的是立足于实际又胸怀长远目标的实干,而不需要不甘寂寞、好高骛远的空想;需要的是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精神,而不需要新官上任只烧“三把火”就希图侥幸成功的投机心理;需要的是锲而不舍的韧劲,而不需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散漫。

从哲学的角度看,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质变要有量变的积累。不能只热衷于质的突破,而要注重量的积累。针对闽东比较薄弱的基础,习近平同志告诫说,“闽东的落后状况是历史形成的,改变闽东的落后面貌不能靠一朝一夕之功,而需要有一股韧劲。没有锲而不舍的毅力,不愿付出艰辛于他人数倍的努力,不靠一点一滴量的积累,涓滴成流,聚沙成塔,是不能做成事业的”。脱贫致富不能单靠美好的愿望和热情,不能迫不及待,不能寄希望于上重大项目就一下子抱个“金娃娃”。他勉励干部群众,要持续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注重效益,踏出一条适合闽东经济发展的道路。在具体工作中,他带领宁德干部群众,从现实出发,发挥优势,抓住机遇,组织实施发展战略,不攀比、不消极、不蛮干,紧中求活,活中求发展,首先抓那些近期能做到的工作,像接力赛一样,一棒一棒接着干,用一股“过山劲”来摆脱贫困。

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在宁德脱贫奋斗的历程中,他用富有哲理的“滴水穿石”精神,来激发党员干部的意志和斗志,打持久战、攻坚战。

五、把“密切联系群众”作为干部的基本功

贫困地区的发展靠什么?习近平同志指出,最根本有两条:一是党的领导;二是人民群众的力量。党的领导是通过具体的路线、方针、政策来体现的,而干部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干部只有到人民群众中去,并且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相连的关系,才能使党的方针、政策得到更好的贯彻。无论是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还是从调动群众积极性来说,都要求各级干部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这是干部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本功。

为此,习近平同志提出,作为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一种职业,为官当领导有“四要”:一是为官之本在于为官一场,造福一方、造福于人民,最重要的是做人民公仆,为民办实事;二是为官之理在于讲奉献,不图私利、不图清福;三是为官之德在于清廉,艰苦奋斗、廉洁奉公;四是为官之义在于明法,维护公正、伸张道义。领导干部要不断加强品德修养,要有党性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有度量,无所谓个人之名利;要有气节,不畏艰难困苦,只为主义真;要诚实,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要有气魄,深入实际,把握规律,果断大胆正确地处理好各种错综复杂的问题。

无论是增进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和掌握,还是增强干群联系,最有效的领导工作办法就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习近平同志向宁德干部提出改进领导作风的“四下基层”方法: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他提出,要从严治党,最根本的是要通过肃正风气、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取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为此,他倡导宁德地区开展三项活动:一是地县领导到基层去现场办公;二是各级领导建立群众接待日制度;三是领导干部同基层单位挂钩联系。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推动各项工作部署的落实,也可以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转变领导作风,增进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从严治党、为政清廉,关系改革开放的成败,始终是党的生命线,绝不允许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谋私利。闽东地区家底穷,脱贫致富任务艰巨,更需要讲廉政。习近平同志提出,既要发展经济,又要政府廉洁、政风清明。他教育党员干部说,没有终生廉洁、终生为民的鸿鹄之志,期待飞得持久、“扶摇直上”是困难的。要建立一整套系统、全面的制度以监督和制约权力的使用,作为杜绝腐败的根本性措施。同时,他进一步强调,仅仅廉政还不够,还要有政绩。既要敢于惩治,又要善于激励,自始至终都必须把握好政策,正确区分违法乱纪与开放改革中出现的失误,保护改革者的积极性,鼓励干部为人民事业敢为天下先,确保创造“弱鸟先飞”的生动奇迹。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第一目标是为民谋利,都要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在宁德任职时习近平同志就指出,为官之本在于造福一方,为民办实事。为群众办实事,说起来容易,办起来难;做一件、做一天容易,坚持到底难。那就要分清轻重缓急,以“滴水穿石”的精神,一件一件地办,坚持不懈地办,努力让群众理解、谅解、高兴和满意,切实成为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和勤务员。正是坚持这样的初心,他把“摆脱贫困”作为工作主线,提倡“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树立“弱鸟先飞”的追赶意识,解决了当地绝大多数群众的温饱问题。30年后,他给当地群众回信说,经过30年的不懈奋斗,乡亲们有了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幸福感,这生动印证了“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道理。希望乡亲们继续发扬“滴水穿石”的精神,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久久为功,持续巩固脱贫成果,积极建设美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猜你喜欢
闽东宁德同志
同志
『大元帅』与『小同志』
宁德市妇联举办“传承好家风·建设新宁德”主题活动
闽东才女潘玉珂往事
宁德:撑起脱贫攻坚“半边天”
FOR YOU, O DEMOCRACY
传统木帆船闽东“复活”
同志关系
宁德核电站火灾事故的情景构建
上汽与宁德时代合作回收动力电池